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878年黄巢领导民变、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在各朝各代中似乎都是一个会必然发生的事情。只是有的人被镇压后不为历史所知,有的人则大获成功改写历史格局。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创建明王朝,从人人避之不及地乞丐华丽转变为万人之上的天子。朱元璋无疑是广大农民起义军中最充满传奇色彩的那一位,影视剧中也多以他为原型,演绎着他传奇的一生。
但在元末之时,起义反抗元朝统治的领袖不仅仅只有朱元璋一位,只是在与朱元璋的博弈中败下阵来,慢慢被历史所遗忘。这人便是张士诚。
一、十八条扁担起义
元英宗至治元年,泰州白驹场的一户贫农家中诞下一名男婴,父母为其取名为张士诚。这本是平常的一天,平常的一家人。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个男娃的诞生,却在日后的历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士诚的诞生给家庭带来了希望,虽然日子难熬但还不至于过不下去。直到三个弟弟的陆续降生,让家里彻底揭不开锅。养家的担子也落到了长子张士诚的身上,十岁的张士诚开始为生活奔波,靠着官盐船上“操舟运盐”的苦差赚取微薄的收入用于贴补家用。
当地盐民中,凡是问起张士诚者,无人不夸赞两句。张士诚为人勤快热心,虽然挣得工钱不多,但是每每遇到乡亲困难时,他总是仗义疏财,尽其所能的帮助,久而久之在盐民中便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
可是还有一家人需要养活,现在的工作累且不说,工钱也是少得可怜,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日常开销,这让张士诚很是为难。铤而走险下,张士诚打上了贩卖私盐的注意,于是他和几个同乡一起悄悄地进行私盐贩卖。
只是这事不仅没有让张士诚尝到甜头,反而引起了丘义的注意。丘义作为当地盐警,主要负责监控和缉拿走私盐贩。可丘义却是个十足的恶霸,不仅克扣盐民工钱,而且还明目张胆地收受好处,如有不顺意者便是动辄打骂。
平白的忍让也让丘义的嚣张焰火更盛,忍无可忍之下,张士诚联合了自己弟弟在内的十七人,趁夜突袭丘义家中,将其打死。 随后,又冲进当地富豪家中,打开粮仓,将钱财和粮食分给当地百姓。由此正式拉响了起义的号角。
二、建立政权自立为王
此事之后,张士诚在盐民乃至百姓中的声望更胜从前,于是盐民纷纷将其推荐为领袖,众人趁势顺利拿下泰州,随后又攻下兴华。
一万人的兵众已是小成规模,元朝也开始注意到这群起义军,于是便以“万户”的职位来招降张士诚,但野心渐长的张士诚根本看不上这小小职位。后来他又杀死高邮府知府李齐,占领高邮,自立为王。
元朝统治者这次可谓是彻底震怒,于是派丞相脱脱率领百万大军围攻张士诚。张士诚看到被围得水泄不通的高邮,这次彻底慌了,想要投降,可脱脱却并不准备给张士诚投降的机会。
脱脱下令攻下高邮后要杀尽城中兵民,以此树立元朝威望。一万对百万,谁输谁赢本是一目了然,却没想到这里面还来了一次惊天大反转。
脱脱在为元朝出生入死的同时,却在背后被人捅了一刀。脱脱为相多年,自是惹了不少人的不快。于是就有人趁机在元顺帝面前上眼药,元顺帝听后也是没有怀疑,下令解除脱脱职务立马押送至吐蕃。可怜一代“贤相”,一杯毒酒死在了去往吐蕃的路上。
脱脱卸职离去,元军看主将不在,立马乱做一盘散沙。张士诚看到元军群龙无首,于是趁机出兵,就这样凭借着一万兵将战胜了元朝大军。
三、深得民心成绩斐然
时隔一年,张士诚攻陷平江,改平江为隆平府,并由高邮迁至于此。他将承天寺作为办公场所,设立严格的行政机构,并对部下开始分封官位。因为张士诚出生贫苦农民,深知百姓生活的苦难,于是下令废除繁杂的赋税,也因此更受百姓们的爱戴。
张士诚还派遣军将和百姓一起开垦荒地用以种植粮食,直接取消了农民以前拖欠元朝的赋税,还把当年征收的四成粮食返还给农民。
面对贫民和老年人,张士诚下令将地主富商的粮食衣服分配给予他们。除此之外,张士诚还亲自带领众人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替换货币,江浙地区开始日渐繁荣,离家外出的人也纷纷赶回家园。
文化教育方面,张士诚设立学士员,开办弘文馆,入学人员可提供日常饮食和津贴。此政策一出吸引了一众江浙地区的才子学识,这些人也成为了张士诚日后出谋划策之人。
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张士诚都做出了极大的改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生活水平逐渐改善。民心所向也是情理之中,就这样,张士诚收服了一众民心,树立起极高的威望。
四、张士诚失败的原因
战胜了百万元军,收服了一众民心,却还是败给了朱元璋,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无非有这三点:
张士诚攻下泰州后,被李齐招降,后叛乱出逃,之后再次投靠元朝政府。虽说张士诚投靠元朝只是利益驱动并非真心,但他向元朝的进贡却是众人亲眼看到的。
再加上他又杀死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可谓两面三刀,这就很难让其他势力所信服,毕竟谁都不敢说他日后会不会捅捅自己一刀。所以这点来说张士诚远不及朱元璋。
用人方面,张士诚的手下鱼龙混杂,在后期更是识人不清,亲信弟弟张世信和女婿潘元绍,并委以重任。此二人贪财好色,拉帮结派,败坏了张士诚在民众心中的好感。
手下兵将也是无组织纪律,每次打仗前都要索要好处才愿带兵出击。在军中更是寻欢作乐,丝毫不将精力放在军务之上。哪怕是打了败仗张士诚也一概不问,不久后又让其带兵。
而反观朱元璋知人善用,赏罚善恶,纪律开明有度,士气更是斗志高扬。此两者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一点就是张士诚只顾眼前,没有大局观念。安安稳稳做一方诸侯或许这就是张士诚想要的,相比于朱元璋,张士诚的野心实则太小。此时,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方势力牵绊,陈友谅强、张士诚富,朱元璋则相对二者要弱很多。
朱元璋曾询问过部下张士诚、陈友谅二者应该先攻打谁,部将出奇一致地选择攻打张士诚,理由则是陈友谅太强,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但朱元璋则执意先攻打陈友谅,面对手下的疑问,他给出的理由是:张士诚眼界狭隘,攻打陈友谅时他未必会参与其中,多半会想到两方元气大伤后趁机捡漏。反之,如果攻打张士诚,陈友谅必会参与其中,到时腹背受敌,怕是损伤更为严重。
一切果然如朱元璋所想,张士诚并未有任何行动,就这样在收拾完陈友谅后,朱元璋又集火张士诚,张士诚大败被俘,已是无力回天。
五、总结:
可以说张士诚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从贫民百姓到称霸一方为王,深受着当地民众的喜爱。
可得到了民心却并没有得到天下,虽然前期得到了一系列的成效,但后期在军事上无所作为,任人唯亲,不知大局观念却又只想坐享其成,也注定了他只能成为上位者之下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