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同情之心,人也同样会有生老病死的劫,所以,无论是贫贱富贵都有同情苦难的人的心。当然,随着生活阅历的原因,有些人变得弱了,有些人永远保持着。为此,慈善这一行为早就存在了。然而,国家将慈善作为日常行为也就是建立慈善机构,出现的时间并不早。
大约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之前,较多的是政府进行税收减免以及民间个人的慈善行为,虽然也有成立机构的文字记载,但大多语焉不详,料度也并非常设机构。
只有当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思想的加强,到了南北朝时期,信奉佛教的帝王权贵们发起了慈善运动。而到了隋唐时期,统治阶层却发现这里面的问题比较多,大唐名相宋璟上书唐玄宗:废止佛教的善举。
信奉佛教的皇帝们
中国有组织的慈善机构是跟随佛教传入而出现的。自中国东汉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国被称为浮屠教,其实佛教在此之前如张骞出使西域时就曾看到过佛教徒,但有确切记载的则是永平八年(65年)。佛教进入后,就有个零星的救助行为。其后,佛教寺院社团内部就有了一些有组织的常年救济慈善行为。
南北朝时期总体上是崇信佛教的,主要原因同样是,南北朝时期无论是我们汉族还是其他民族都处于长期动乱时代,不要说老百姓就是统治阶层都会因为各种原因生活乃至生存都出现严重问题。例如北魏的皇帝们二三十岁是主旋律,活到四十多岁已经很不容易了。皇帝如此,老百姓们更是如此了。
为此,人们在短暂的一生能有什么寄托?只能寄托来世,同时,一些权贵阶层为了统治的稳定,也希望人们对今生有所“安贫乐活”。不可否认,人人都有良心、都有同情心.
所以,一些统治者在利用佛教的同时,也在信仰佛教,这就使得他们的善举行为相对更多一些。为此,信奉佛教的皇帝们开始对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慈善事业的奠基时期
总体上,在南朝佛教信仰更多一些,在北方则相对较少。南朝计宋齐梁陈,南齐齐武帝萧赜长子、文惠太子萧长懋和同母弟弟竟陵王萧子良二人都信仰佛教,见自己政权下贫病之人较多,所以便建立“六疾馆”。
“六疾”只是表示多的意思,并不是六种疾病的含义。因为萧长懋生于458年,卒于493年2月,所以,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府组织的慈善机构只能建立于492年之前。
其后,北方的北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景明二年(501年)把京城内外的鳏寡独孤病残贫等人聚集起来,创立了医署。负责看病、给药。这个对于后世影响极大。
南朝的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在公元521年建立了“孤独园”,成为专门照顾老人和儿童的慈善机构。
这些都是笃信佛教的皇帝、太子们主张建立的,因此,其佛教氛围非常浓厚。在这些慈善机构内宣传佛教那是非常正常的。到了南北朝末期开始出现了“悲田院”,这主要是因为“三福田”信仰。
宋璟提出剥夺寺院的慈善行为
隋唐时期“三福田”信仰下,佛教寺院广种“三福田”。然而,凡事都要讲究实际。如果世间都是好人,那么就没有坏事儿了。同样,教徒也是人,也要分好与坏。
在佛教兴起的南北朝时期,佛教内部也有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
再加上统治阶层的扶植一派打压一派问题,北魏时期就发生过“大乘佛教起义”。同时,佛教内部的一些善举、慈善行为也有不少人借机贪腐,甚至利用一些“福田”谋利、骗钱。
这种行为一多,便引来了政府的关注。武则天称帝时期,因为武则天支持佛教,所以,为了便于管理佛教事务,曾于长安年间(701-704年)专门派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将各种“悲田”收归国有控制,由国家财政支出对孤贫老病者进行照顾。
然而,政府介入之后,民间的贪腐行为转化为政府官员的贪腐行为,由此,引来了宋璟的愤怒。
宋璟一方面出于儒家治国理政的信念排斥佛教;一方面出于对宗教的不信任,佛教起义在隋唐之前比较少见,但宗教起义可不少;另一方面宋璟认为民间没有资格组建慈善机构,必须由政府控制,“悲田院”内部贪腐问题盛行应给废黜,由政府重建慈善机构。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宋璟建议废除“悲田院”之后,政府于734年,开始建立“病坊”主要收养乞丐小孩儿,所以人们将其统称为“悲田养病坊”。宋璟之所以这样,当然也有迎合唐玄宗道教思想的因素。
总之,唐玄宗时期,慈善业的主轴由政府开始主管了。
唐武宗灭佛后,唐政府全部接管了“悲田养病坊”。自此,政府击败了佛教作为主体救济体的形式,开始深度介入救济行为。
隋唐20条好汉秦琼垫底儿,二哥乃武将之首为何这么差
腊八节与腊八粥:朱元璋、岳飞与颛顼的传说
相声与小品曾经的竞争,如今在央视春晚已难寻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