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且是庶出,按理说是没什么希望能够继承父亲的衣钵。但是他自幼便才艺出众,相貌堂堂,比起自己那个窝囊的三大爷李显,被软禁了10来年成天战战兢兢的老爹李旦,李隆基身上很早就显露出一种英武果敢的王霸之气。
在他七岁那年,李隆基带着一队衣甲鲜明的侍卫入朝觐见祖母武则天,刚好在宫门口碰见正在当值的金吾将军武懿宗。
武懿宗是武则天的族侄,看见李隆基小小年纪却派头十足,就想杀一杀他的威风,于是上前大声呵斥,并驱赶他的侍卫和仪仗。
就在随从们不知所措之际,李隆基镇定自若地走到武懿宗面前,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
武则天听说这件事后,惊讶于这个孙子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过人的胆量,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高看一眼,很是宠爱。
李隆基这种刚毅果敢的性格,完全是种返祖现象。他既不像老爹李旦那般谦柔,也不似祖父李治性子犹豫,反倒是和太爷爷李世民、奶奶武则天颇有几分相似。
自从武则天即位成为女皇后,李唐王朝就一直处于阴盛阳衰、“牝鸡司晨”的尴尬处境中。皇子们一个个懦弱无比,反而是女人们占据了政治的主导地位,如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等。
唐中宗李显的一辈子就完全处于女人控制之下,野心勃勃的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等不了他自然死亡,一碗毒面条便要了他的命,然后她们开始打算效仿武则天称帝,首要条件就是要扫清障碍,她们面临的最大障碍便是李旦和太平公主。
李旦本人虽然没什么过人之处,但他是李唐王朝的代表人物,在朝中拥有一批死党;太平公主更不得了,她富甲一方,既有财力又有势力,本人还拥有极强的政治头脑,并且颇有野心。
对于韦后和安乐公主来说,这两个人是必须立刻马上除掉的。
结果还没等她们动手,李隆基提前得知了她们的诛杀计划,他决定先发制人。但他很清楚,父亲李旦压根不会同意自己搞政变,所以,与其让他担惊受怕并且出手阻挠,还不如不让他知道。
但李隆基毕竟在朝中势力单薄,如果要除掉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他还需要别人的帮助。在李隆基看来,能够给自己提供助力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深得武则天真传,无论是先天遗传的强势性格,还是后天养成的心机、谋略和智慧,她都继承了母亲的衣钵。
并且她经历了帝国高层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还亲身参与了神龙政变,从中得到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她在群臣之中有极大的功勋和威望,就连韦后和安乐公主也都惧她三分。
在太平公主的策划下,李隆基制定了完美的政变计划,虽然中途遭遇了不少变数,最后李隆基还是一举诛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政变大获全胜。
中途上官婉儿还拿着李显的遗诏来邀功。韦后让她草拟遗诏的时候,她不仅暗中邀请太平公主参与草诏,而且力挺相王李旦辅政。
上官婉儿自信凭着这份遗诏和自己的魅力,李隆基定会放自己一码,谁知这位贵公子压根不领情,不管部下如何为上官婉儿求情,他就是一个字“斩”。
扰乱李唐政治的四个女人,已经被李隆基杀掉四分之三,剩余的太平公主曾是自己昔日的盟友,却注定成为今天的死敌。
于是,在唐睿宗李旦上台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两个帝国大佬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李旦明白自己能当上皇帝都是这个三儿子李隆基的功劳,大儿子李成器更是个明白人,他主动请求让贤,请求父亲将太子之位传给李隆基。
李隆基当上了太子,离梦想中的皇位更近了一步,就是这一步,他走得无比艰难,因为姑姑太平公主也在朝着皇位进发,两人在独木桥上相遇,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
对于李隆基来说,之前那几个女人摞一块的困难程度也不及太平公主一个。
太平公主之前两次参与政变,睿宗李旦特别器重她,经常召她入宫商议大政方针,每次商谈的时间都很久。有时太平公主没有入宫,睿宗便会派宰相到她府上请示磋商。
在李旦眼里,儿子和妹妹地位平等,每当宰相向他呈递奏章时,他第一句话总是问:“跟太平公主商议过了吗?”紧接着又问,“跟三郎商议过了吗?”在听到肯定的答复后,才着手批复。
只要太平公主开口要求,李旦没有不答应的。宰相以下文武百官的擢升或贬降,只在太平公主一句话之间,她的权势完全不亚于皇帝李旦。
强势的姑姑,拎不清的父亲,这一切都令李隆基感到愤怒。
其实李旦也挺痛苦,他压根就不想当皇帝,却生生被众人推上了皇位,在强势的儿子和强势的妹妹中间,他尽力维持一种平衡关系,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
可在权力面前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积极培植自己的政治班底,积极干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李隆基看人的眼光独到,他启用了姚崇和宋璟二人,这两个人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李显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干净,整个大唐王朝呈现出一派崭新气象。
尽管李隆基能力超群,手下干将云集,但他们的改革触动了太平公主的利益,并且她自信姜是老的辣,李隆基这种毛头小子压根不是自己的对手,况且,李隆基还有个软肋:庶出,且排行老三,出生顺位实在不占优势。
于是太平公主揪住这一点不放,在朝野上下到处散布舆论,声称李隆基不是嫡长子,没有资格立为太子。在她看来,只要把李隆基废掉,重立一个柔弱的太子,自己就能长久地把持帝国权柄。
她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无数眼线,力图抓住侄子的小辫子,好一举扳倒他。她甚至公然拦住宰相们的轿子,逼迫他们向李旦施加压力,以便废除李隆基。
结果睿宗李旦却颁发诏书,下令任何人都不准再谈论废立太子之事,这一战,太平公主耗尽力气却没有占到丝毫便宜。
李隆基自然不甘心被太平公主踩在脚下,作为目前大唐王朝最有血性的男子,他发誓要扭转老李家阴盛阳衰的不利局面,跟太平公主这个老妖婆斗争到底。
姑侄二人展开了一场拉锯战。这边李隆基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太平公主轰出长安,还没三个月她就高喊着“我太平公主又回来了”,甚至,她还撕掉了伪善的面具,指着李隆基的鼻子一通臭骂,吐沫星子溅了李隆基一脸。
那边太平公主剪掉了李隆基的全部羽翼,自己党羽遍布朝堂之上,她以为自己胜券在握,这回肯定能把李隆基从太子之位上踹下去,李隆基也明显无计可施,就差举白旗投降了。
结果他们俩人斗得如火如荼,老实巴交的李旦却看戏看累了,他宣布自己要当太上皇,把皇位让给儿子。
这一举动实在出乎意料,太平公主反应强烈,立刻请求四哥收回成命,李隆基的第一反应是狂喜,随后情绪又低落下去。因为太上皇李旦在太平公主的建议下,还牢牢控制着人事任免权,这就相当于捏着年轻的唐玄宗的咽喉,任他怎么翻筋斗都翻不出兄妹二人的五指山。
看着极度郁闷的唐玄宗,老部下刘幽求急了,打算发动一次政变解决掉太平公主,结果计划泄露,李隆基只能壮士断腕,又损失了几员猛将。
皇帝做到这个份上,成为光杆司令的李隆基几乎感觉到自己要重复三大爷和父亲的老路,继续走李唐王朝窝囊的老路线。
太平公主洋洋得意,她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杀死李隆基,夺取皇位。然而李隆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提前得到消息,带着四品以下的小官们投入到和太平公主的决战现场。
决斗时刻来临,心里没底的李隆基几乎相当于赤膊上阵,正面迎击兵强马壮的太平公主。他的领导智慧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先控制禁军,再诱杀太平公主的两名重要将领,最重要的是,他胁迫李旦下了诏书,宣布太平公主为反贼,此举立刻使支持太平公主的军队军心涣散。
太平公主苦营多年的政治壁垒轰然坍塌,她本人无法接受失败的结局,躲到终南山的一座寺庙里,整整呆了三天三夜,但她知道,逃避无法解决问题,等她回到府邸,一纸赐死诏书正等着她。
就在太平公主把脖子伸进白绫的那一刻,李隆基才长出一口气,从此往后,自己就是大唐政坛最靓的仔,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