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太后寿宴劝谏还政,40岁的范仲淹凭什么这么刚?

太后寿宴劝谏还政,40岁的范仲淹凭什么这么刚?

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人。

寒窗苦读,出人头地的,不少;

一心为公,鞠躬尽瘁的,不少;

文能上马安天下,武能下马定乾坤的,不少;

不顾自己,一心变法的,不少

……

但是这些,如果我说有人全能做到,而且能够做到极致,你信不信?

我信,那就是范仲淹。

先说两个小故事暖个场。

第一个故事。范仲淹到了明朝有个后人叫做范文从,在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做御史,御史有谏言的职责,结果有一次因为言辞太激烈触怒了朱元璋。

朱元璋杀人向来不手软。结果看到范文从的籍贯和姓氏就多问了一句,你是范仲淹的后代?

他说是范仲淹的第十二代孙。

然后有意思的来了,朱元璋不但把他给放了,还下旨说:“免汝五死!”

第二个故事。范仲淹的直系后裔范希荣有次和朋友一起去经商,路上碰到了劫匪。在问答的过程中,劫匪知道了他是范仲淹的后代,叹息了一声“好人的子孙”,挥挥手就让走了。

一个人活到连半文盲和强盗都赞叹不已的程度,范仲淹该是有多牛!

我们今天就讲讲牛人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与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常说民。何为民?

民字在古代两种写法民或者氓。

这里的氓作萌。氓者流民也。看其部首,亡,流亡的亡。

民呢?

在执政者的心里,只有读书人才是民。

但是范仲淹不是,他的出现好像就是为了改变些什么,做些什么,他更像一个救世者,弥赛亚,一个千古未有“完人”。

范仲淹出身坎坷。两岁的时候爹就死了,差不多他刚过了个周岁,爹就没了,他所有关于父亲的印象就是来自于母亲的口头描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但其实这份想象也是很久以后才有的,因为他母亲很快就带着他改嫁了一个姓朱的商人,并且改名朱说。

小时候的范仲淹一直以为自己是朱家人,结果有一次他劝说朱家子弟要节约用钱,被人家回怼,“我用自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范仲淹才知道自己不是朱家人,这一年他22岁。

范仲淹伤感不已,辞别母亲,去了醴泉寺苦读。

其实那个年代去寺庙读书的人很多。去寺庙读书有好处,首先就是清净,晨钟暮鼓,没人打扰,再者就是寺庙会提供饭食,虽然很简单,但是要钱。

范仲淹没钱。怎么呢?

他就前一天晚上煮一大锅粥,第二天早上起来粥凉了,结成了块,他就将粥分成四块,早晚各两块,配的菜就是各种剁碎了的腌菜。

这就是划粥断齑的故事,齑就是剁碎了的腌菜。可以说生活十分清苦。这个故事可以和“囊萤映雪”与“凿壁偷光”并称三大励志成语。

等到长大了,因为成绩好,范仲淹被送到了应天府去读书。应天府是哪里,太祖赵匡胤的龙兴之地,换句话说,这里到处沾满了皇气,在这里读书的非富即贵,而且最重要的是,皇帝有时候也会大驾光临。

果不其然,这天宋真宗赵恒本人来了。同学们一看皇帝来了,都凑出去看热闹。结果范仲淹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同学们问他:“皇上来了,你不去看看,混个脸熟?”

结果范仲淹说了一句话,“没必要,以后见他的机会多的是!”

言外之意,我以后注定要当大官的,到时候天天能见。

这还真不是吹牛,26岁的时候,范仲淹就考中了进士。

你别看26岁好像年纪很大,有人说范仲淹的好友晏殊14岁就中进士了,你范仲淹年仅而立才中,也不过如此,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也就是个童生,连秀才都没有,比如说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考了一辈子的科举,连乡试都过不了,可想而知这科举有多难。

很多人当了官就会飘飘然,或许刚开始会抵抗住金钱的腐蚀,但久而久之,也很难坚持住自己的底线。

我记得自己当年看《李卫当官》的时候,李卫被派去出任扬州知府,扬州知府总管两淮盐务,是个油水很足的官职。雍正怕李卫也堕落,就派他去天牢里见了三个人。

三个人都曾经是扬州知府,三个人都曾经信誓旦旦说绝不会贪污,但三个人最后都被盐商给腐蚀了。

诱之以名,诱之以利,诱之以色。

当官的面对的诱惑如此之多,李卫怕了,但是范仲淹没怕。

中举前,范仲淹曾经看着寺庙里的神像,问我能做宰相吗?

神像当然不能回答,好像在说不能,但是范仲淹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做不做宰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苍生。

既不能为良相,那便作良医。

由此,当他成为官员,他看到不是自己的荣光,而是国家的“病痛”。

当时的大宋,内忧外患。冗官冗政,每年还要给辽国大量的岁贡;旁边还有李德明的西夏虎视眈眈,国内的造反起义也是层出不穷。

大宋立国不到百年,却垂垂老矣。

范仲淹在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宦海生涯。

初入官场的范仲淹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儿,胆怯不存在的,攀附权贵更无可能。他的做官信条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在任职期间,他清明廉洁,刚正不阿,推翻了不少冤假错案,后来因为政绩出众,被调任到江苏泰州。

泰州,南濒长江路,北邻盐城,东临南通,西接扬州,可以说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但有利也有弊,由于海堤常年失修,潮水时常涌入,冲毁农田,百姓经常陷入饥荒。

范仲淹见此心如刀割,他决定要为百姓做点实事。他上书朝廷,请求开仓放粮,接着亲自丈量土地,开启了著名的盐仓治水工程。

经过范仲淹的不断努力,百姓的生活最终恢复平静。

可是正在此时踌躇满志的范仲淹得知了一个心痛的消息,他的老母亲去世了。

古时候,父母去世了,在外做官的需要回家丁忧,守丧三年。

范仲淹怕,他怕自己走了以后,泰州的局面将会人走政息。但是范仲淹毕竟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一时的困局难不住他。很快三年守丧期满,范仲淹应好友晏殊的邀请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应天府,做了应天府书院的院长,而此时范仲淹光耀千古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赵祯不喜欢当皇帝。那个皇帝的宝座就像是一个牢笼困住了他心里那只想飞的鸟儿。

太后不是自己的亲妈,钟意的郭家女被嫁给刘从美。这是作为皇帝的宿命,他没法反抗,他只能接受。

很多人评价赵祯,说他是个仁慈的皇帝,自己喜欢喝豆浆但是怕磨豆浆的太监起来太早,很少提出这个要求。

可是除此之外,他还是个人,一个有欲望的人。

有欲望那就需要疏解,生活上不如意,那就在事业上找回来。

他可以做得太多了,如何和辽国和西夏和平相处,如何处理文官和武勋的关系……

他还要天天听先生之乎者也得讲课,做很多很多的作业……

他太忙,忙到忘了自己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

直到这一天。

这是天圣七年十一月的一天,刘太后生日。

这一天一个图书管理员突然在寿宴上指责皇帝的做法不合礼— —

皇帝应该南面为尊,现在太后祝寿怎么能在内殿?

这句话说得直白点就是太后你可以歇歇了,可以还政给皇上了。

这个图书管理员就是刚刚升职为京官的范仲淹。

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赵祯。

你怎么可以这么多管闲事?

况且你都快40了,养养老,自称几句老夫如何如何不行吗?

再说了京官多好了,好福利,高补贴,赵氏一门对于京官向来是十分优厚的,一座京城豪宅到任就送,还有你的孩子名校保送,这些不香吗?

为什么捅马蜂窝?

所有官员都知道刘太后专政不对,但是没人去说,大宋王朝经不起出一个武则天,所有人都在等,等赵祯长大,长大到足够力量拿回自己的权利…

可是现在,这层窗户纸被范仲淹捅破了!

刘太后当众拂袖而去,范仲淹要倒霉了,所有人都知道,但谁也料不到没过多久范仲淹做了一件谁都预想不到的事情……

预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关注吴关青史的宋人传第三期《范仲淹:史上第一牛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李卫,寺庙,朱元璋,结果,母亲,故事,寿宴,时候,范仲淹,观点评论,李卫,刘太后,朱元璋,赵祯,范仲淹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李卫,寺庙,朱元璋,结果,母亲,故事,寿宴,时候,范仲淹,观点评论,李卫,刘太后,朱元璋,赵祯,范仲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李卫,寺庙,朱元璋,结果,母亲,故事,寿宴,时候,范仲淹,观点评论,李卫,刘太后,朱元璋,赵祯,范仲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