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坛群星璀璨,会写诗的人真不少。
然而要说到会写诗的帝王,则唐太宗李世民肯定榜上有名。
《全唐诗》的开篇之作,就是李世民的《帝京篇》组诗十首。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可谓气势恢宏,10字写尽了大唐长安的雄伟。
《经破薛举战地》里,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抒发志向节操,慨然有声。
《过旧宅》里, “园荒一径断,台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萧瑟中仍可见出勃勃生机。
长久以来,李世民都被看作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帝王。
直男文史课,赞1811
他开创“贞观之治”,他被毛泽东誉为最能打仗的人,他有着“天可汗”的威名。
人们讨论他的赫赫武功,关注他的情感八卦,要不就是争议他的杀兄篡位、血腥政变。
但其实在文学方面,李世民也丝毫不逊色。
仅仅是接下来要讲的这一首《赠萧瑀(yǔ)》,就足够他在大唐诗坛占据一席之地。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标题“赠萧瑀”不难理解,这是李世民赠给萧瑀的一首诗。
萧瑀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儿陌生,但其实他早就为我们所认识了。
《西游记》原文里,观音菩萨为了找寻取经人,来到长安。
她变作一个和尚,拿着袈裟锡杖,上街叫卖。
而与观音攀谈、并把她引荐给唐太宗李世民的那个人,就是本诗中的主角:宰相萧瑀。
萧瑀这个人,来头很不得了。
他是梁明帝萧岿的第七个儿子,是隋炀帝杨广的小舅子,唐高祖李渊又和萧瑀的妻子是姑舅表兄妹(哪位好心的读者能告诉我这究竟是个啥关系)。
关系着实很复杂了。
萧瑀先是在隋炀帝一朝为官。
后来眼看着自己这个姐夫正经事不干,把国家糟蹋得生灵涂炭,萧瑀是痛心又愤怒。
恰巧这个时候,李世民带着李渊的信,请萧瑀共商大计。
萧瑀从此投入李唐的怀抱,从李渊到李世民,可谓兢兢业业。
可又好笑又唏嘘的是,数十年间,萧瑀的人生可谓:
起落起落起落起落起落起落。
萧瑀曾六次拜相,又六次被罢免,这也算是历史上的独一无二了。
萧瑀这个人,能力强,品性也不错,唯一不太讨巧的一点是:他管不住自己那张嘴。
萧瑀第一次被罢相,是因为有一次当朝论事,萧瑀和另一个宰相陈叔达意见不合,两人当场就吵起来了。(唐朝采用群相制,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即尚书省的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中书省的中书令、中书监,门下省的侍中,同一时期宰相人数最多可达十余人。)
平时看着挺斯文庄重的两个大臣,吵得是面红耳赤,唾沫星子乱喷。
李世民劝了几次,都制止不住。
泥人也有脾气,更何况他也不是。
李世民此时初登帝位,一方面为了威慑大臣,一方面也是的确被气到了,他推倒御案,拂袖而去。
不一会儿就传出一道圣旨:
萧瑀、陈叔达两个人,身居相位,却言语失态,对上不恭,罢免他俩的所有官职,回家闭门思过去吧。
萧瑀罢官回了家,心里是越想越气,越想越伤心,竟然一下子大病不起。
李世民知道后,心里也不好受,顿时觉得自己有点儿太过分了。
毕竟那个人可是萧瑀呀,对他一直忠心耿耿的萧瑀。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之所以能顺顺利利登上帝位,背后一个关键人物就是萧瑀。
是萧瑀说服了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不久就退位为太上皇。
所以说,李世民和萧瑀,那哪能是一般的君臣上下关系,那分明是相爱相杀相得益彰相濡以沫相忘江湖而不得的关系呀。
没过多久,萧瑀就被重新启用,出任当朝首相。
李世民还把自己的长女襄城公主,嫁给了萧瑀的儿子。两人这回是亲上加亲了。
5个月后,萧瑀因被人嫉恨告发他私自和亡隋皇后私通书信,又被罢相。
很快真相查明,萧瑀第三次出任宰相。
然后又是罢相、起用、罢相、起用......原因多是出自他那张爱“犯言直谏”的嘴上,每每惹得李世民是又恼又怒。
当时恨不得砍了他的脑袋,过后却又忆起他的好。
大约就是在萧瑀第四次出任宰相的时候,李世民夸奖萧瑀“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你的忠贞耿直,古人都比不过。
然后他便写下了这首“夸夸诗”,赠给了萧瑀,表达对他多年忠贞的肯定与赞扬: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只有在猛烈迅疾的狂风中,才能看出哪些草最为坚韧;只有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才能认清楚哪些臣子最为忠贞。
徒有一身孤勇的人,哪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大义”;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
“疾风知劲草”其实并非李世民的原创,它最初出自汉光武帝刘秀之口。
然而让这5个字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却是李世民。
他巧妙地在其后接上“板荡识诚臣”5个字,让这10个字的组合,成为一种人格力量的象征,成为激励后世无数人奋进的座右铭。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万事万物都有起落。
就像小草要经历霜风雨雪的侵袭,就像人总要受一番苦痛煎熬的磨练。
经受住了,熬过去了。
小草便长大茁壮,人便终成大器。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