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闪闪发亮的名著,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按照时间段来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在每个时间段里,都有杰出的代表诗人,比如说初唐的王勃和骆宾王,盛唐的李白和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和李贺,晚唐的李商隐,杜牧等等。
可以说,正是这些文人,撑起了唐朝历史文化上的精彩蓝天,而我们本次要说的就是白居易和李商隐这两个不能算是同一时代的唐朝诗人。
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被誉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分量,尤其是那些描绘人间疾苦的诗词,向来被后人褒扬,凭借着诗词的魅力,白居易独占了两大外号,诗魔和诗王。
公元813年,李商隐出生于河南沁阳,是唐朝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是唐朝为数不多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奇,尤其是笔下的爱情诗,更是堪称一绝。
此外,李商隐还很擅长写咏史诗,善于借鉴历史故事来抨击时政,人送外号:诗魂。
自古以来,都说文人相轻,但很显然这并不适用于白居易和李商隐,他们同样才华横溢,却没有任何相轻,按照年龄来算,白居易比李商隐大了整整41岁,但白居易对李商隐十分赏识。
在他晚年的时候,说出了自己最大的心愿,那就是想当李商隐的儿子,这无疑是令人无语的,一个老头子对年轻人说,我想当你的儿子,想想都怪异。
那么白居易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李商隐又是如何回应的?
白居易的魔
白居易自幼读书便非常刻苦,而且聪颖过人,他为了读书,口都生出了疮,手也磨出了茧子,年纪轻轻时,头发便全白了,当真应了自己的姓氏。
古代文人讲究学而优则仕,白居易自然也不例外,凭借着优秀的才华,白居易也成为了京城的官员。
白居易为官期间,他觉得自己是因为喜好文学而受到了唐宪宗的赏识,所以他立志要做一个出色的像魏征一样的言官,以报答皇帝的隆恩。
于是在这期间,白居易频繁上书,并写出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现状的诗歌,以此来补察时政,甚至多次当面指出唐宪宗的错误。
这一度让唐宪宗很难受,想想也是,唐宪宗的胸怀比不上他的祖宗唐太宗,唐太宗在面对魏征的直谏时还多次表示:我有机会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唐宪宗的难受可想而知。
后来唐宪宗实在是听不进去白居易的叨叨便找了一个借口将其贬出了京师,白居易在仕途上虽有起伏,但终究被排斥在了核心之外。
人总有老的时候,白居易也不例外,而白居易的晚年生活过得也确实很闲适,穷则独善其身,这是白居易的人生哲学。
在闲暇的时候,白居易最喜欢的还是品读别人的诗词佳作,不过在这位大文豪面前,似乎很少有哪位诗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当然李商隐是个例外。
他不仅用诗词打动了白居易,而且让白居易大发感叹,期望转世投胎之后,能做李商隐的儿子,还说这是他一辈子最大的心愿。
李商隐的魂
在唐朝众多诗人之中,李商隐的才华有目共睹,虽然他家境贫寒,但一直心怀壮志,只是李商隐生在了晚唐时期,在没落的唐王朝,李商隐注定不会像李白那样潇洒。
李商隐十岁丧父,作为家中长子,十分理解母亲的不容易,所以他便替人抄书,贴补家用。
等到他再长大一些,便立下了要入朝为官的志向,毕竟这是改善家庭环境最为便捷的方式,只是天公不作美,尽管李商隐很有才,但朝中无人终究让他的仕途走得很艰难。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才终于考取了进士,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并不是他美好人生的开始,命运一如既往地在折磨着他。
在李商隐当官后的第一年,提拔他的令狐楚便去世了,在那个人际官场,李商隐走得很艰难,好在李商隐又受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赏识,并迎娶了他的女儿。
可是,正是这场婚姻,让他跌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中无法脱身,原来王茂元和李德裕交情很好,是李党的成员,而曾经提拔过李商隐的令狐楚的政治成分又属于牛党。
这样就让李商隐左右为难,李党人不肯认他,牛党人又觉得他背叛了恩主,李商隐并无心于党派斗争,可是却始终无法挣脱枷锁。
也正是由于仕途多舛,命运多难,让李商隐笔下的诗作,有了灵魂,以至于让比他大好几轮的白居易都深深折服。
两人之间的文人相重
白居易很欣赏李商隐,只不过晚年的白居易在政治上也没有多大的能量,所以他即便有心想要提拔李商隐,也显得苍白无力。
但这并不影响白居易对李商隐的抬举,毕竟他肯以长辈的身份对旁人说最大的心愿是想当李商隐的儿子。
对于白居易的赏识,作为晚辈的李商隐自然也会有所耳闻,巧的是,在白居易去世没多久之后,李商隐便喜得贵子。
李商隐看着这个儿子,自然也想到了白居易,于是他便为这个儿子取名为“白老”。
只不过这个儿子让李商隐很是无奈,他的资质平平,甚至还有些愚钝,别说在文采上能成为一代大家,就是连一般人都很难比得上。
后来李商隐又有了第二个儿子,这个儿子非常聪明伶俐,让李商隐很满意,于是他还对旁人说:
如果白居易真的投胎转世做了我的儿子,那么一定是我的二儿子。
在很多人看来,白居易想当李商隐的儿子,而李商隐还真为此做了回应,甚至还将长子以白老命名,便觉得这是李商隐对白居易的轻视和尊严上的践踏。
其实,就当时而言,这并不是一种轻视,反而是一种对前辈的怀念和敬佩,如果李商隐对于白居易的赏识而不做出任何回应,那才是对他的轻视。
可以说,白居易和李商隐两人虽然是不同时期的唐朝诗人,但骨子里对文学的追求是一样的,他们没有做出任何文人相轻的举动,反而向后人展示了什么是文人相重,什么是文人的胸怀。
这便是这些伟大诗人的可敬之处。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