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王朝被很多学者赞颂为“华夏文明造极之盛世”,不过这显然是基于其文教上的成就而言的,尽管这个王朝经济发达、民生富庶、文教也极度昌盛,但由于它在立朝之初就失去了燕山屏障,始终面临着北方强邻的巨大威胁,而其崇文抑武的国策又造成其武力的羸弱,所以它在历史上又一直有“弱宋”之称。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依靠,赵宋王朝就像是一个怀抱珍宝的小儿、行走在闹市之中,身边环伺着众多不怀好意的强盗,他们都想争抢这个小儿怀中的珍宝。于是契丹、女真、蒙古轮番而至,甚至连党项人建立的小小西夏也欺上门来,都想要分一杯羹。
宋朝初建时对武人的打压当然自有其道理,晚唐以来武人的跋扈已让天下人苦不堪言,所谓五代十国就是武人势力失控后、割据州县、分割天下的结果。这样长期秩序混乱的局面在中国两千多年大一统王朝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等方式将武将权力收归中枢无疑是合理的,而他作为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大将本身就有绝对掌控军队的自信,但他弟弟赵光义在军事能力比他就差得远了,又在征讨燕云的战事中将禁军的老底子输了个干净。狼狈逃回汴梁的赵光义不得不变本加厉的打压武人,极力提升文臣地位,从此赵宋才在自废武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到了赵光义之子真宗赵恒在位时,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可以表明赵宋皇帝们对待武事的态度。咸平五年五月,一位来自山西代州的进士李光辅,在长期的排位等待后,终于等到了诣阙面君的机会,要在皇帝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这名进士的家乡代州,位于宋辽两国对峙的前线,民风强悍、习武之风极盛,而他虽然因文才出众而取得功名,但本人又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勇士,尤其擅长剑法。他在皇帝面前尽情展示了自己的绝技,其剑术之高超超过了所有的御前武士。
不过结果很悲催,皇帝并没有被他的绝世剑法所打动,反而将他斥退回乡,连正常的官职都没有赐予。真宗此举的理由是“若奖用之,民悉好剑矣。”也就是说如果因为此人在御前展示武艺而受到奖赏重要,那会破坏民间淳朴尚文的风气,如果大家都学起这样实用的剑法来,对大宋并不是什么好事。这清晰地表明哪怕是在北宋早期的时候,朝廷对民间的尚武之风已经是持敌视打压的态度,也绝对不鼓励文臣士大夫阶层兼修武艺,认为这种行为完全背离了文臣正途。而真宗皇帝的这种态度得到了朝中大臣们一致赞颂,也说明了朝廷对此是达成了广泛共识的。
而此时宋朝在边境上的形势是非常恶劣的,不仅契丹人继续咄咄逼人,而且西北的党项人也日渐失控,虽然还保持着对朝廷名义上的臣服,但却和官军冲突不断,终于在之后的仁宗朝成为了威胁关中腹地的心腹大患,是此后百年不断侵蚀赵宋国力的根源之一。就是在这一边患严重的局面下,朝堂诸公依然对武人警惕无比,不愿意放松对他们的压制,连文臣中有这么一些想要勤修武事的人物、也被视为异类,而这居然成为了社会普遍心理,赵宋武力的羸弱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