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棣来说,李景隆这背主的贰臣不值得重用,但出于笼络建文旧臣的考虑,加上如果没有李景隆的帮助, 他的确很难攻进城内,朱棣还是对其进行了厚赏。
明朝初期,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不得不选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因担心朱允炆性格柔弱无法管制朝中那些行事跋扈的勋贵,朱元璋开始大开杀戒,于是朝中的开国功臣被诛杀大半,仅留下耿炳文、汤和等两三人。
而且,为了大明江山永固,朱元璋还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边境为大明守边,朱元璋的想法很明确:皇孙朱允炆坐镇朝中治理天下,而他的儿子们则成为大明的强大屏障,守护大明传承万世。
可惜,朱元璋的算盘打得挺响,却没有考虑到藩王作乱的可能性,历史上汉朝的七国之乱以及西晋的八王之乱都是前车之鉴,结果在朱元璋去世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仅用四年就将侄子朱允炆赶下了皇位。
在跟随朱棣起兵的众多功臣中,张玉、朱能等立下显著功劳,不过很多人认为,朱棣这些功臣们所立的功劳加起来,也不及“建文战神”李景隆的功劳大,那么人们为何会这样认为呢?李景隆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大明功勋李文忠
李景隆为大明第二代曹国公,小名九江,是大明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与朱家也算有亲缘关系,他的奶奶是朱元璋的二姐,而且姐弟之间自小关系深厚,在朱元璋落魄时期,李家夫妇没少接济这位未来的大明皇帝。
元至正十年,李文忠之母去世,其父李贞带着李文忠到处躲避战乱,直到打听到小舅子朱元璋抗元的消息,父子二人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朱元璋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可想而知当二姐夫带着外甥到来时,他有多高兴,对于李文忠这个外甥,他更是疼爱到了骨子里,像对待儿子一样抚养他:
文忠时年十六,沉毅有智勇。上甚爱之,曰:“吾甥犹吾子也。”教养之备至,命从征讨。
李文忠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天赋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元至正十七年,李文忠随军出征,先是在池州取得大胜,随后又攻下4个县,次年又参与夺取建德,降服元军三万多人。
洪武二年,李文忠奉命北上讨伐元廷,与常遇春等人合作生擒了元廷重臣刘帖木、脱列伯等人,并占领了元大都。次年,李文忠担任征虏左副将军,与徐达分路北征残元,此战,李文忠擒获众多元朝重臣,同时俘虏元军五万多人,他也因此获封曹国公。
李文忠运用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为大明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只可惜李文忠英年早逝,年仅46岁就因病离世了。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但李文忠的好儿子却是有名的“草包”将军,不仅将李文忠的一世英名消耗殆尽,还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笑谈。
受重视的李景隆
李文忠去世两年后,李景隆嗣封曹国公爵位,根据《明史》记载,李景隆是个大帅哥,并且气质出众、品学兼优,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外貌党,再加上对外甥李文忠的思念,他对李景隆格外看重:
读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
朱元璋为了培养李景隆也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派冯胜征讨前元太尉纳哈出,刚袭爵没多久的李景隆被朱元璋派去随军历练;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又安排李景隆跟着傅友德学习如何练兵;洪武二十三年,李景隆又跟随蓝玉前往陕西巡边。
经过几年的历练,朱元璋对李景隆的能力有了初步的认可,将其作为朱允炆的班底培养。由此来看,李景隆似乎不是人们想象中一无是处的“草包”,不过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他在与燕王朱棣的对战中,的确表现得一塌糊涂。
明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不满朱允炆的削藩之举,起兵靖难,起初朝廷这边派出的平叛将领是长兴侯耿炳文,然而耿炳文擅守不擅攻,无法阻挡朱棣的兵锋,导致朝廷大败,消息传回京师,朝野震动。
在黄子澄的举荐下,李景隆受命替代耿炳文平定燕藩之乱,朱允炆对李景隆报以极高的期望,亲自设宴为其饯行:
及燕兵起,长兴侯耿炳文讨燕失利,齐泰、黄子澄等共荐景隆。乃以景隆代炳文为大将军,将兵五十万北伐。赐通天犀带,帝亲为推轮,饯之江浒,令一切便宜行事。
朱允炆所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李景隆站台,增加他在军中的威望,可见朱允炆是多么重视李景隆,即使后来李景隆屡次战败,朝野上下严惩之声此起彼伏,朱允炆仍旧放过了李景隆,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处罚。
建文战神的结局
当朱棣得知李景隆替换了耿炳文后,大喜过望,甚至还因此设宴庆贺,朱棣对李景隆的评价更是蔑视至极:
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
结果也正如朱棣所料,李景隆的确不是领兵的好手,手握数倍于燕藩的军队 ,结果却屡败于朱棣之手,丢尽了朝廷的脸面,也因此后人将李景隆戏称为“建文战神”。
这还不算完,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李景隆还做了一件令他饱受诟病的事,他居然辜负朱允炆的信任,主动打开城门,迎接朱棣进城:
燕兵屯金川门,景隆与谷王橞开门迎降
也怪不得有人说,如果没有李景隆,朱棣的靖难之役恐怕不会打得那么顺利。
对于朱棣来说,李景隆这背主的贰臣不值得重用,但出于笼络建文旧臣的考虑,加上如果没有李景隆的帮助, 他的确很难攻进城内,朱棣还是对其进行了厚赏:
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
虽已改换皇帝,李景隆仍然在朝廷享受顶级的待遇,这让李景隆成为靖难功臣们的眼中钉,凭什么一个降将的地位要在他们之上?于是李景隆不断遭到群臣的弹劾,其实这也是朱棣默许的结果,因为他也看不上李景隆这个“豢养之子”。
一开始,群臣只是以一些小罪名弹劾李景隆,后来罪名越来越大,朱棣正好顺势而为,除去李景隆的爵位并将其全家囚禁在李府中。李景隆看清了朱棣的嘴脸,他本想绝食而死,可他本身就不是能受苦的人,最后也不了了之,一直苟活到永乐末年。
结语
李文忠出生入死为李家挣回来的爵位,就这样在李景隆手中没了,乃至于李景隆全家都被囚禁在一座小小的府邸中,彻底失去了自由。不知道,晚年囚禁在府中的李景隆是否会想起曾经建文帝对他的信任与恩宠,是否会对自己背叛朱允炆的行为感到后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