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之战,发生在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的一次极其重要战役,此战以后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那么虎牢关之战的含金量有多高?
战役的含金量,可以参考难度系数、战术价值、战争效能、历史效益几个方面,无论从任何一方面,虎牢关之战都是首屈一指的。
一是难度系数,以少胜多的战役难度系数都高,但虎牢关之战可并非以少胜多那么简单。
619年王世充刚灭了瓦岗军,势头强劲之极,而620年初的窦建德,更是最有希望夺取天下的势力,唐国、郑国、夏国三足鼎立,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李世民不止是以少胜多,而是被迟滞于坚城数月无法破城士卒疲敝,被窦建德十几万生力援军夹击的局面,这个局面即便是我方优势兵力都可能被敌军打的全军覆没,遑论是劣势兵力。
再则不止是面对王世充窦建德的局面,战役过程中突厥也有危险的军事干预,虎牢关之战是在隋末乱世人口急剧磨灭、三足鼎立和突厥介入的背景下进行的,在最关键的两个月里,唐承受了郑夏联手、强大异族军事介入的“一对三”压力,而取得灭掉郑夏的惊人胜利,所以其实际难度可能比很多人大致了解的还要难一些。
二是战术价值,李世民如何对古今中外军事史上屡试不爽的“坚壁不战”进行教科书式破解,以及在虎牢关以劣势兵力强势击败夏国大军。
王世充的“坚壁不战”可是升级版坚壁不战,在洛阳“天子守国门”遮护后方国土,以无法攻克的洛阳坚城进行“坚壁不战”,消耗远来作战的唐军,其所谓“握有精锐军队+后方广大+城池固若金汤”。
李世民自己也是玩“坚壁不战”的行家,他对坚壁不战的利弊洞若观火,对症破解,肢解郑国。
而虎牢关下以悬殊兵力阻击窦建德大军,先以数人嚣张觇营涨我士气,然后坚壁不战,然后诱敌决战,然后对峙中敏锐捕捉战机果断决战,对比前代“诱敌空壁+绕后插旗”升级为凿穿敌阵强势插旗,将“壁上固态插旗”发展为“马背上动态插旗”,使敌军崩溃,发挥追杀效能扩大战果。
三是战争效能,在历史上区分以少胜多战役的重大指标是战争效能,从效能效果来区分它们,这一仗是仅仅击退对方,还是把对方打残了,还是打死了,这是含金量。
有的仗只是打折了对方的拳头,有的仗则是一击致命,完成灭国,所以顶尖中找顶尖,以少胜多中找含金量高的,要看其战争效能,即该战役的胜利,造成了多大的效益。
有的只是击退敌方,有的为胜利方取得了很多城池地盘,有的给予对方重大杀伤而重创敌方国力,有的直接灭掉对方国家。
虎牢关决战时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是一场惊人的胜利,而比歼敌数目情况重要的多的是,抓住国王,一举灭国,实际是,该场胜利导致一举灭掉两个国家。
四是历史效益和民族效益。
隋末板荡,是三国内战、五胡乱华、南北朝、侯景之乱等数百年来微光长夜的歇斯底里总爆发,无论人口之凋,军阀之繁,汉奸之多,巨虏之围,文教之衰,综其糜烂、惨烈,达到了最低谷。
各割据国纷纷臣服结援突厥,突厥是隋末各割据军阀势力的后盾,也是内地战乱兵争的策源地,这只黑手推波助澜,持续削弱中原。
隋末混战烈度太高,仅仅数年时间,从隋朝极盛时期的890万户下跌到200万户,天下人口就损失超过了四分之三,人口磨灭速度到达历史之最!
虎牢关之战如果打输或者打平,进入长期三国鼎立或长期拉锯的局面,华夏人口将进一步大幅磨灭,在突厥的强势干预及大规模入侵下,历史走向和民族走向不堪设想。
虎牢关之战闪电般灭掉两国底定中原,关闭人口急剧下滑的局面,中原以整合姿态应对突厥入侵,具有伟大的历史效益民族效益,这个效益的战役,在华夏战史上凤毛麟角。
综合这些衡量战役含金量的方面,虎牢关之战的含金量是天花板级别的高,再难找一场战役是一战灭两国,又扭转外战形势的。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李渊特设天策上将策封李世民。
它是以少胜多的优秀战例,是战术极精具有研究价值的战役,是取得悬殊的战果损失比的战役,是一举灭掉两国的战役,是具有统一乱世历史效益的战役,是扭转抗击外敌大局具有重要民族效益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