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至今不为所有人承认的朝代,距离现在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可即使史书中有着不少关于夏朝的记载,又为何不能得到人们的完全认可?它到底有着哪些争议?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夏朝是否真的存在?这是一个至今都在饱受争论的话题。其主要原因是史书中虽然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是缺少佐证。即使通过考古发现判断出了夏朝的存在,却始终没能发掘出文字信息以补齐夏朝存在的证据链。到目前为止,《尚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文献,也是记载着夏朝最早的一批史料。《尚书》把夏称为“古之人”以及“古先民”。因为其统治者过于无道,而被商汤灭掉。这里很明确的表明了夏朝的存在。司马迁的《史记》的记载更加详细,记载了夏朝共传17帝,从大禹到夏桀,一共延续了471年。还有《竹书纪年》也记载了夏代事迹,与《史记》大体相同。
可是《史记》一度被人提出质疑,认为很多内容是由司马迁编造而来。尤其对于夏朝的记载。毕竟《史记》成书时,距离传说中的夏朝已经过去了1500多年。那么,《史记》的真实性是否像人们怀疑的那样?它的可信度到底如何?我们从他对殷商时期的记载就能推出答案。在没有关于商代的考古发现以前,人们对它存在的争论就像今天对夏朝的质疑一样。尤其是部分国外学者,他们用自己的那套理论直接予以否定。可是随着甲骨文的出土以及殷墟遗址的发现,人们通过对司马迁的记载和出土的甲骨文进行比对后,终于确立了商代是中国历史中确实存在的王朝。《史记》的真实性,因此得到了肯定。
甲骨文是当时非常成熟的文字。它具备着当今汉字的全部造法。然而,成熟的文字必然要经过漫长的演变经过。因此甲骨文就不可能突然出现在商朝。在他之前一定还存在着另一个王朝。1959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境内发现了二里头文化遗址。通过对这里的文物发掘得知,此遗址距今已有3500年到3800年。相当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夏商时期,被普遍认为是夏朝的都城。遗址里面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陶器等文物,还发现了宫殿、住房以及各种生产作坊等建筑遗迹。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夏朝的存在。可惜至今都未发现关于夏朝的任何文字性线索。因此依然有一部分人保持着怀疑态度。
那么,二里头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这还要归功于史书的记载以及考古学家徐旭生。他于1959年在史料中筛选出了30条有价值的夏朝记载。然后根据对比锁定的河南洛阳盆地及附近,认为这里很可能存在着夏朝都城的遗址。徐旭生因此展开了详细的勘察,终于在一个未完工的池塘中发现了二里头遗址。这更加证明了史书夏朝记载的可信性。
除此之外,春秋时期齐国的叔夷钟上就刻着“咸有九州,处禹之绪”的文字。意思是与奠定了九州的基础。这里的禹字便是史书中所记载的夏朝第一任君主大禹。还有2002年在海外发现的西周文物遂公盨,上面刻着一排“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的文字,大概意思是上天命大禹部署和规划天下土地,顺应山势,疏浚河川。这里所说的应该就是大禹治水。通过这两件事就能看到西周对于夏朝的肯定。还有史书对夏朝世袭以及重大事件的记载有着完整的体系。无论是血缘的延续,还是政治的传承,他们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绝非只言片语的记载。
假如夏朝是被编造的历史,且不说不会留下任何漏洞。最起码要有一个编造的理由。包括商朝的出现并不是凭空冒出的。一个青铜文明高度发达且组织相当完善的朝代,唯有商汤灭夏才更加符合古代国家形成的历史潮流。至于出土的商朝的甲骨文中为何没有提过前朝,这就要明白它的真正作用。这些甲骨文都是用于占卜国家大事的卜词,并非记载文献的档案。就如同当今的项目规划书,里面不可能记录着关于清朝时期的历史。所以出土的甲骨文中没有夏朝的记载也很正常。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我个人比较认同在商朝之前还存在着其他政治体系。它的名字也许还有着其他的叫法,只是被现今的学者命名为夏朝。而西方史学界不承认这点,无非是对论证的标准不同。或是某种复杂的心态在作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