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海镌诗坠日边,舟师载录盛明年。 而今犹熟秋方路,直过汪洋岂用鞭!——田牧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我国民间,我国的老百姓都对他耳熟能详。首先是因为被郑和这个人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其次就是被我国的和平理念而感到自豪。因为在那个时期,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出现了殖民地的现象,而我国作为当时世界上东方的强国,在进行文化输出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对这些地区进行统治,更没有将这些地区的人们视为蝼蚁一样去践踏。郑和下西洋是文明的传播,更是和平的传播。经过人们反复的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郑和下西洋时,为何没带年轻少女,而是带着一船老妪和接生婆?
郑和的经历
我们虽然都了解郑和,知道他是一名阉人,但对于他的身世,我们并不是特别的了解,首先我们先来走进政和的身世。郑和出生在我国云南昆明的一个小山村里,他原本并不姓郑,而是姓马。郑和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加上处在我国云南地区比较偏僻,真的可谓是在穷乡僻壤中长大。但郑和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却相当的重视,在那个时期,郑和的家庭教育可谓是当代的素质教育。他不要求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样,必须熟读四书五经,也不要求孩子学而仕则优。而是不断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在生活当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勇敢与智慧。在那个物质生活和信息资源极度匮乏的时期,能拥有这样明智的教育方针是非常难得的。而且郑和的父亲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和郑和的祖父同样也具有冒险精神,他们的做法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孩子们。
但好景不长,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需要将藏匿于云南山区的元朝势力彻底清除掉,于是战争来临。这次战争大获全胜,而小小的郑和却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他被蓝田俘虏,成为一名太监。郑和年纪虽小,但却聪明伶俐,蓝田看在眼里,明白这个孩子将来是要有一番作为的人。在一些机缘巧合之下,朱棣看到了年轻又聪明的郑和。朱棣也认为,郑和将来一定是一个可造之材,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于是便将郑和要到了自己府里决定精心培养。
朱棣果然有着过人的眼光,郑和本就天资聪明,加上有专业的培养,自己的进步非常的大。后来中央决定削藩,朱棣起兵反抗,于是便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在这次战役当中,聪明的郑和立下了赫赫战功,于是朱棣就赐他姓——郑。
下西洋
朱棣登基之后,郑和被安排到重要的位置,迁升为内官太监。虽然还是一名太监,但却比普通的太监有着更高的地位,掌管的部门也比较的重要。随着朱棣统治国家政局不断稳定,大明皇帝就想要将中华的文明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让其他国家看到中国的先进和富强,万国来贺。朱棣既然已经决定要下西洋,那么派谁去好呢?思来想去,这位皇帝想到了郑和。
一来,郑和于自己年幼结识,非常信任可靠。二来政和的才干时学自己也了解,最后一点就是郑和非常的果断而且勇敢,自己又受到祖父和父亲游历他国的经验的耳濡目染,导致他也非常向往游历。于是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开始了长达28年的下西洋之旅。
带老妪和接生婆的原因
这次下西洋去,因为要传播中华的文明和文化,于是船上有许多农工巧匠,还有许多史官以及文人。但却没有年轻的少女,这正是体现了郑和的高明之处。那个时候的经济条件不比现在,航海技术也不如现在这样发达,舟车劳顿实属不易,更何况是在海上漂泊。而且对于前路,我们并不能看清方向,娇滴滴的小姑娘怎能吃得下这样的苦呢?出于对身体素质的考虑,郑和没有带少女随行。除了这个原因之外,郑和还担心这些小姑娘和船员彼此相爱,会引起一些不良风气。
那为什么选择大一些老妇人和接生婆呢?我们都知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即使是出海,也有许多工作需要有女人来做,比如生火,做饭,洗衣,缝补等等。而且这些老妇人不但能够吃苦,生活经验也非常的丰富,让她们跟随出行,首先不必担心自身素质的问题,也能更好地帮助船队维持日常生活。带接生婆的原因也非常的好理解,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强大是方方面面都很强大,不但在国家实力上,更是在科技领域,医学领域,都非常的先进。这些接生婆和郑和一同去往,就是为了传播我国先进的医学技术,造福更远国家的人民。
结语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文化传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也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大国形象的展示,也是我国古代强国形象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