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是朱棣太喜欢这个孙子了?还是未雨绸缪,害怕朱高炽不会立朱瞻基为太子?这个还真不好说。
朱棣在建文元年发动靖难之役,是巧合吗?这一年正是朱瞻基降生的那一年,或许是历史上都认为他是因为建文帝削藩,他才决定造反的,但是为什么偏偏是这一年开始造反呢?正是因为他看到了希望,才决定走这一步险棋的。
在决定造反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历史上说是朱棣带领着全家上阵,自己的几个儿子除了朱高炽留守北京,其他人全部跟着他造反了。为什么留他在北京,因为朱高炽这个人是一个身体肥胖的人,行动起来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沉稳且受儒家思想熏陶极深的人,对于守城来说,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这一点也在后来的朝廷50万兵马围困北京城而不得中彰显了出来,朱高炽就是靠着这一点保住了朱棣的大本营,能让他毫无后顾之忧的长驱直入京城取得胜利。
这一次朱高炽的功劳成功让他的太子位变得稳固异常,在朱棣几次北征期间都是朱高炽在料理朝廷政务,监国重任成为了朱高炽能够在朝中坐稳太子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于这位成熟稳重的太子,朱棣是看着不是太好的,尽管他做得很好,但是缺少一种帝王的霸气,狠劲。也因此生出了一种想要改换太子的想法,因为他认为二儿子朱高煦是最像自己的,但是在皇位的继承上,朱棣最后还是选择了朱高炽的原因,就是因为朱瞻基的存在,而且在大臣中,有很多人对于太子的仁德之心很是赞同,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而且当时的内阁首辅说了一句“好圣孙”,彻底打消了朱棣想要改立太子的想法。
朱棣也是对于朱高炽有一些担心的,不仅是因为他的身体不好,如果活不过朱棣,那么这个皇位要怎么才能传到朱瞻基的手上呢?朱棣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立朱瞻基为皇太孙,提前奠定他皇位继承人的资格,也就是说,朱高炽没有选择太子的权力,这个权力直接被朱棣给剥夺了。
那么朱棣直接这样做真的是未雨绸缪吗?朱高炽真的有可能立其他的儿子为太子吗?这个还真的说不准,为什么呢?
朱高炽并不是只有一个儿子。朱高炽的嫡子中,除了朱瞻基还有朱瞻墉,朱朱瞻墡,在这三个儿子中,朱瞻墡应该是最符合朱高炽心中理想的继承人。
先说朱瞻墉这个人是一个在历史上记载很少的人,这个人喜好佛教,对于权力之争并没有一点兴趣,因此也就不说他了,相反这个朱瞻墡就不是这样了,他的言谈举止和朱高炽可以说很像,他们两个都对儒家的思想是崇拜不已,更是身体力行,如果说朱棣不在了,朱高炽在朱瞻基和朱瞻墡之间选择的话,朱瞻墡说不定真的会被选择为太子。
朱瞻基是嫡长子,但是从小就被朱棣教养,特别是在朱瞻基13岁到26岁期间一直跟随着朱棣,在北征期间,带着他打仗,耳濡目染,朱瞻基把做皇帝的杀伐果断和好大喜功的这些爱好都学的滚瓜烂熟。而这些都是朱高炽看不惯的,因此对于这个皇位能不能传到朱瞻基的手里,朱棣也是没有把握,因此才选择了立皇太孙。
但是在我的认知中,朱高炽如果能够在位久一点的话,朱瞻基或许真的在太子位上做的不会长久。
首先,朱瞻基和朱高炽的性格有很大的区别,两个人之间没有什么共同点,那么也就是说朱高炽对于朱瞻基的做法或许很多的地方都看不上,这样一来,时间久了就真的有被废的可能。
其次,如果说嫡子之分,他们都是嫡子,并没有什么区别,而朱瞻墡这个人重视礼法,更能讨得朱高炽的欢心,虽然朱瞻基是大哥,但是并不妨碍朱高炽立朱瞻墡为太子,都是嫡子,无所谓废长立幼了。
最后,朱棣的偏爱并不代表这个皇帝适合大明,如果朱瞻基最后做出了什么违背朱高炽内心底线的事情,或许朱高炽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废掉朱瞻基不是不可能。
在历史上,废长立幼确实是有违礼法,但是对于都是嫡子的两个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如果朱棣没有立朱瞻基为皇太孙的话,那么朱高炽或许会有另外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