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刘邦与匈奴白登之围与唐朝唐太宗与突厥渭水之盟,共同之处都是王朝初期,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窥探。
两次的前提都是发生在中原王朝初建阶段,王朝根基未稳,两次对于中原王朝的皇帝都算是一种耻辱。
对于实力来说,汉初的刘邦时期,虽然白登之围最终刘邦输了,但是就当时实力而言,汉朝未必输给匈奴,只是没有必要打,当时的匈奴算是还没有达到巅峰实力阶段,匈奴巅峰时期应该算汉武帝时期。而唐初的突厥,应该算是中原王朝跟突厥对抗的最强实力的时候。兵力集结也是前后战争最高的顶峰时期。
白登之围
所不同的是,刘邦的白登之围,是刘邦取得了天下之后,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攻下太原郡。,非常自傲,不听刘敬的劝阻,执意要攻打匈奴,由于汉军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而唐朝唐太宗与突厥渭水之盟,是唐太宗李世民,刚经历了玄武门之变,突厥轻率大军主动来进攻。那时候的唐太宗应敌是非常谨慎的,因为内乱加外敌,必须谨慎处理才不会出大问题。渭水之盟是在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
匈奴大军
白登之围的起因,应该算是清除内部判将。然后叛将韩王信勾结匈奴与汉朝发生的一场战争。可以说是一种双方都有主动性的一场正面遭遇战。而且开始的时候汉朝军队死处于上风,而且打赢了。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冬季,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随行的主要谋士是陈平、娄敬,将领有樊哙、夏侯婴、周勃等。汉军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特别是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一带)一战,大获全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其部下将领王喜被汉军杀死,韩王信逃奔匈奴。韩王信的将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后代赵利为王,聚集韩王信的残兵败将,准备再次与匈奴合谋攻汉。冒顿单于派左、右贤王各带兵一万多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山西省代县西南阳明堡镇)以南至晋阳一带,企图阻挡汉军北进。汉军乘胜追击,在晋阳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乘胜追至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再次击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北集结兵力,被汉骑兵部队击溃。
白登之围
由于初战告捷,汉军属于轻敌状态。当时刘敬是阻止刘邦不要攻打,说:“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我以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刘邦一听很是恼火,然后把刘敬抓起来鞭打,准备打胜战回来再进行处罚。
结果刘邦带领轻骑兵现行突进,进入了匈奴冒顿单于在白登山设下埋伏。刘邦发现被包围之后,发起几次突击都没有突出重围。双方激战几次,消耗都很大,但是匈奴人数众多,如果一直打下去,肯定刘邦凶多吉少。最终陈平想出办法贿赂新得的阏氏(单于的妻妾),然后阏氏跟单于说了其中利害关系,说汉军几十万大军来援,最终肯定是不敌的,不如放了他们做一个顺水人情。正好当下韩王信的部下王黄和赵利约定了会师的日期还没有到。冒顿单于怀疑他们同汉军有勾结,就采纳了阏氏的建议,打开包围圈的一角,让汉军撤出。当天正值天气出现大雾,汉军拉满弓安上箭,从已经解除包围的一角慢慢地走出,才得以脱险。
渭水之盟
而渭水之盟,是刚刚李世民登基,发生玄武门之变的2个月后,突厥就是希望趁大唐内乱颉利可汗,发兵十余万人,南下进攻泾州,而后一路挺进到武功,唐朝的都城长安受到威胁,长安城戒严。所以突厥基本上已经兵临城下,打到大唐国都了。而白登之围是刘邦基本上率军到达了匈奴的地盘所产品的一次战争,后期来说匈奴属于被动防卫。而被埋伏。
在态势上来说,渭水之盟一战,比白登之围更加风险。毕竟当时的唐朝从整体实力来说,硬碰硬未必能赢,只是说白登之围刘邦比较凶险。君王个人比较危险,渭水之盟一战是关系整个大唐的安危。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军队攻击高陵。李世民派出勇将尉迟敬德,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达泾阳,防御突厥。尉迟敬德抵达前线后,立即组织反攻,与突厥军队在泾阳打了一场恶战,尉迟敬德勇不可挡,生擒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且击毙突厥骑兵一千余人。
大唐军队
虽然尉迟敬德在泾阳之役中取小胜,但是仍然无法遏制突厥人的前进步伐,颉利可汗的的主力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突厥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京城兵力空虚,长安为之戒严,人心惶惶。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 不久后唐军赶至太宗背后,颉利可汗见到唐军“军容大盛”,又得知执失思力被擒,由是大惧。
可以说刘邦在白登之围算是他军旅生涯的一次败笔,因为个人的轻敌,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跟损失。而渭水之盟一战却是李世民一生中的一大亮点,显示了李世民的勇气与胆识,以及谋略,不愧是李二。
最终的结果两次危机也是非常不同的:
突厥大唐渭水之盟之后:
两天后,即八月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斩杀白马立盟。之后,颉利可汗率突厥全体骑兵返回。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 九月突厥颉利可汗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渭水之盟是唐政府对突厥关系史上的一次胜利。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从而稳固了唐朝初立的根基。从此唐朝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与突厥强弱变化的转折。之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并且挑拨颉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与铁勒诸部的关系。公元627年,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唐朝在公元630年,灭掉了东突厥汗国。
匈奴与汉朝白登之围之后:
“白登之围”后,冒顿单于屡次违背汉朝与匈奴所订立盟约,对边界进行侵扰劫掠活动。刘邦尽斩先前进言匈奴可击的十几名使臣,并赦免刘敬,封为关内侯,食禄两千户,号为建信侯。
刘邦为了休养生息,采纳刘敬的建议,要嫁长公主与匈奴和亲,吕后不答应,日夜哭泣,刘邦改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派刘敬作为使者陪同前往。此后,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从此之后汉朝踏上了以和亲为主的与匈奴相处的策略。
一直到刘邦的曾孙汉武帝才开始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