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让唐太宗感到奇耻大辱的,此事一定不简单,就算是一直被后世诟病的玄武门之变,唐太宗也从来没有感到耻辱过,最多只是对父亲兄弟的愧疚之情。
对于渭水之盟李世民为什么会感到耻辱呢,首先来说说渭水之盟的经过以及其中的细节,从中可以看出李世民的耻辱来自哪里。
公元626年,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逼迫李渊退居幕后,而自己则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此时的李世民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按照自己的设想来为唐朝做了规划图。
就在李世民正踌躇满志时,突然一份战报呈递到李世民手中,起初李世民还感到很疑惑,天下主要的割据势力都已经被自己摆平,还有哪个能有如此大的能量,让传递军情的士兵跌跌撞撞。
唐太宗打开战报读着读着脸色就变了,因为战报上说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带着那些草原上凶残勇猛的手下深入大唐腹地进行劫掠,此时颉利可汗已经大军围困泾阳,也就意味着突厥军队距离李世民所在地已经不足50里。
突厥的骑兵随时可能兵临城下,但是更让李世民难堪的是京城并没有太多的军队拱卫,如果突厥军队强攻长安,长安城也将朝不保夕。唐太宗稳住心神告诉自己不能慌乱,根据多年的战场经验迅速理出思路。
李世民立即根据现有兵力对长安城进行布防,但这仅是最后无可奈何的防线,深谙兵法的李世民决定主动出击,仅仅带着六位大臣前去与东突厥颉利可汗会面。
唐太宗敢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非常清楚突厥出兵的意图,主要是趁唐朝羸弱而抢夺更多的财物,这是颉利可汗的最终目的,与昔日的游牧民族没有什么区别。
当颉利可汗看到李世民仅仅带着六位随从前来赴约,心中不禁惊叹李世民果然名不虚传,胆子是大了些,让人想不到。史书记载,唐太宗见到颉利可汗后大骂他不守信用,当年明明已经签订了条约,现在竟然趁唐朝初建时期不稳定趁火打劫。
如果按照唐朝史料记载,颉利可汗在遭遇到唐太宗一顿臭骂后就撤兵了,但是这个细节值得关注,颉利可汗从遥远的北方草原率军一直南下,在唐朝疆域内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仅仅凭借着唐太宗几句言辞退敌的可能性极小。
根据唐朝史料中的只言片语可以推测出李世民到底给了颉利可汗什么样的条件。大致应该是金银钱财、绫罗绸缎等。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自尊心非常强的人,堂堂大唐天子竟然被突厥颉利可汗压制在河滩上,这对于拥有强烈民族主义者的李世民来说,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耻辱。
其实东突厥在唐朝初期是非常强大的势力,当时的中原正处于四分五裂中,在众多豪杰瓜分隋朝疆土的过程中,每位占据地盘的领袖都必须要给北方的东突厥送礼,请求其不要入侵自己的领土。
考虑到当时渭水之盟遇到的情况,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但是李世民并没有给失败找借口,而是主动要为报仇雪恨找方法。
唐太宗思路非常清晰,在渭水之盟后开始将全部经历都用在治理国家发展唐朝上,因为李世民很清楚要想彻底击败突厥势力,就要用更发达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因为战争是非常耗费钱财的,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考验。
李世民在政治经济上采取很多积极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够招贤纳谏,对有才华之人进行重用,如果仅仅是将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是片面的,彻底解除唐帝国北部威胁的直接力量仍然是军事实力。
唐太宗制定很多强化军事力量的措施,比如在李世民登基之前,臣子是不能够带着兵器走上大殿的,而李世民则不一样,他每天都要带着数百位勇士在显德殿练习射箭。
这样前所未见的行为很快引来朝臣的谏言,有大臣说如果带武器上殿的人中有一位居心不轨,那陛下将会非常危险。唐太宗笑着拒绝大臣的建议,李世民告诉他只要自己真诚对待这些士兵,他们又怎么会刺杀我呢?
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很快就形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这是唐朝将来征讨突厥等少数民族的班底,整个唐朝军队的战斗力都得到显著提升。
从贞观元年开始,唐玄宗李世民刚柔并济,率先将占据着山西大同的势力收归大唐,这是彰显唐朝恩泽的重要机会,李世民对前来归降的人都坦诚相待,为后面征服四海八荒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样板。
贞观二年,大唐将领柴绍率领摩拳擦掌的唐军将占据朔方的梁师都所部歼灭,这对于接下来实施对突厥的打击非常重要,相当于增添了前进阵地,同时也缩短了后勤补给的距离。
与此同时,突厥在外部势力风云变幻的同时,内部也出现严重困难,本来因为突厥近年来的连续作战导致百姓疲惫厌战,再加上遇到了霜冻干旱的天灾,于是很多的牲畜都被冻死或者是饿死,对于牧民的生存来说是雪上加霜。
此时突厥内部也开始出现四分五裂的情况,比如薛延陀等部落相继开始反抗突厥,相继有不少有数民族部落看到大唐的发展,认为这是一座靠山,于是纷纷投奔唐朝。
正是在这样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贞观三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就抓住机会,大唐兵分六路正式拉开围剿突厥的大幕,经过突袭定襄、夜袭阴山等战役,最终颉利可汗在向西逃窜的过程中被俘虏。
从时间上来看,唐太宗签订渭水之盟很短的时间内就扳回颜面,能够实现如此快速地完成复仇,其中有两个人也功不可没,他们是当时肃州守将张士贵、甘州守将张宝相。
当时东突厥有两位将军率领部下重走老路,想要再次劫掠大唐边民,但是大唐守将利用肃州和甘州互为犄角的优势,利用城池的优势顺利抵挡住突厥军队的进攻,让突厥军队只能空手而回。
正是两位守将的出色表现,这才让唐太宗李世民找到反击突厥的借口,唐军以正义之师的名义更加所向披靡。
张士贵和张宝相两位唐朝将领的表现只是大唐军事强大的冰山一角,但是从中可以感受到唐朝在短短时间里已经实现崛起,唐太宗的雄才伟略当然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