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病逝。这对于明太祖朱元璋而言,无疑是他生命中最痛苦、最烦恼的一段日子。作为父亲,朱元璋的悲伤不言而喻,但作为皇帝,他的苦恼还远远不止白人送黑发人这么简单。因为,太子突然撒手人襄,而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六十五岁,一手创办的大明帝国片刻间就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这就不得不迫使朱元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谁能承担起振兴大明的重任呢?
朱元璋为此茶饭不思、昼夜难眠。不过,话说回来,太子之死虽然给朱元璋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烦恼,却也给他带来了一个机会——他可以重新选择一个比朱标更适合当皇帝的储君。严格来说,太子朱标的表现其实是让朱元璋很不满意的。他过于优柔寡断,身上不但没有半点帝王应有的霸气、刚猛和决绝,反而充满了妇人之仁。如此柔弱的储君,将来即位后,必定镇不住那些功高势大的开国元勋。但是,嫡长子在当时就是有这么大的优势,从出生那一刻起,哪怕再平庸,江山好像也注定是他的。为了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朱元璋不得不痛下杀手,为朱标剪除了一批又一批的功臣宿将,目的就是替太子朱标“清场”,让他将来稳稳当当地坐在这个皇位上。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没想到,太子朱标非但领悟不到他的一片苦心,反而把他的一片苦心当成了残忍嗜杀,一再要求他施行仁政,宽以待人。朱元璋被气得火冒三丈,只好找了个机会屏退左右,然后把一根荆棘扔到地上,让太子用手去捡。太子愣在当地,面露难色。朱元璋终于没好气地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就把刺摘了再交给你,岂不更好?”可冥顽不灵的太子至此仍未醒悟,硬生生顶了一句:“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议题是上行下效,你是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民。说白了,他还是在很委婉地责备朱元璋的杀戮。朱元璋怒不可遇,当即抄起一把椅子往太子头上砸去,大惊失色的太子慌忙躲过,旋即抱头鼠窜。
这样的太子,本来就让年老的朱元璋放心不下,如今,朱标去世,丧子之痛固然难免,但在朱元璋的心里,可能也有一丝庆幸吧!可以重新选择储君,选择一个各方面都让自己满意的人
表面看,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还有连他都数不过来的一群孙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是潜在的皇位继承人,这是让朱元璋欣慰的一点,但是,若从“立嫡立长”的原则上来讲,他却只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次子秦王朱樉,一个是孙字辈的皇长孙朱允炆。可遗憾的是,和朱标一样,这两人也都让朱元璋很不满意
秦王朱樉在朱元璋眼里可以用一个词形容——一无是处!可以说是皇子中最让朱元璋反感的一个,压根没有做过一件让老爷子高兴的事,当年若不是太子朱标求情,朱元璋很可能早就废了他的皇子之位。在朱元璋看来,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连一个小小的藩王都当不好,还能指望他将来治理国家?皇长孙朱允炆倒是没什么大毛病,而且他的仁孝和聪颖也是朝野上下有目共睹的。可他和他的父亲朱标太像了,一点帝王的强硬风采都没有。朱标没了,再换另外一个“朱标”,显然是换汤不换药,很难让朱元璋安心。
这么多的皇子就没有一个让朱元璋看得上的吗?不,还真有一个,那就是皇四子朱棣。从朱元璋开始规划接班人开始,朱棣就一直是朱元璋的一块“心病”。朱棣和朱元璋的性格最像,不管是个人能力、还是政治手段上,皇子们之中也只有朱棣最合朱元璋的心意,可是,“第四子”的出身又让朱棣在政治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朱标死后,朱元璋曾试探性地征询过大臣们的意见,没想到,反对声一片,还有大臣称:“若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于何地?且皇孙业已年长,足以继承皇位!”。秦王指的就是二皇子朱樉,而晋王指的就是三皇子朱㭎。
在大臣们眼里,皇位继承也得有个“先来后到”,好像怎么排也都轮不上皇四子朱棣似的。没办法,在那个“立嫡立长”已经成为不二法则、圣贤祖制的年代,朱元璋也没辙,他总不能让燕王还没上位就激起众怒吧?况且大臣们总认为这样会遭来“天谴”!朱元璋可能不迷信,也可以强行将朱棣立为太子,但是,这些理由很有可能成为自己去世后人们讨伐朱棣的借口,朱元璋不愿留下这个后患。无奈之下,只好在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将来继承大统。
消息传出,燕王朱棣心如死灰。他明白自己在朱元璋心里的分量,一直渴盼看到册立自己的诏书,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局,他不甘心,所以,“篡位”的念头就此种下,只不过碍于朱元璋的面子,他还不敢造次罢了
朱元璋在册立了比朱标更软弱的朱允炆之后,他不得不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为朱允炆“清场”。第二年,朱元璋就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战功赫赫的名将蓝玉,前后株连15000人,无一幸免。至此,能对朱允炆形成的威胁基本被朱元璋全部消除,起码朱元璋是这么认为的。可他想不到,他的这种手段也在为燕王朱棣的崛起清理道路。
洪武三十一年,71岁的朱元璋病逝,6天之后,朱允炆继位,成为建文帝。建文帝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柔弱,他上位一年,就废黜了4位藩王,还逼死1位,这引起其他藩王的强烈不满。被视为皇位最大威胁的朱棣也未能幸免,一度被逼的装疯卖傻,后来,在经过长期的谋划之后,终于起兵,取代了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