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曾经强大的唐王朝已经成为了历史,唐朝虽然还能存在,但与昔日的强大相比,这个时候唐朝只是勉强维持。
他们的内部问题非常多,不光是地方的节度使们开始做大,还有国内的宦官也开始揽权。唐朝的宦官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他们不仅能直接干预政务,还手握军权,甚至唐朝后面很多的皇帝,绝大多数都是由宦官们拥立的。
宦官已经有些像古罗马的近卫军,谁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谁就能坐上皇位,可这样一来,皇帝受制于宦官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唐朝中后期出现了一批权宦,他们也把皇帝们给折腾得够呛。
在公元826年,唐朝就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宦官直接杀掉了唐敬宗,这件事影响非常恶劣,也能看出宦官们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随后他们拥立了唐文宗,文宗上台之后,他不仅要面对日渐衰败的国家,还要处理宦官当权的难题,这些都让唐文宗很难应对。不过,文宗也是一位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他不愿意就一直受制于宦官,还是决心要和宦官开战,可没想到,他最终却被宦官反杀,成为了这场内廷斗争中的牺牲品。
皇帝与宦官的战争
唐文宗在一个混乱的政局中上台,他不仅要面对宦官的压力,还要面临朝中的党争问题。
著名的牛李党争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规模越来越大,不过党争的问题与宦官相比,还是可以往后放一放的,唐文宗就认为,要是不能处理好宦官的问题,自己这个皇帝都坐不稳,就更不用说治理国家了。
在敬宗被杀之后,文宗也是很快利用了宦官内部的矛盾,除掉了刘克明这些弑君的宦官。可随后王守澄等人开始上台,他们成为宦官的新领袖,他不仅掌握神策军,还直接掌握了内政大权。
他的存在,使得唐文宗在很多事情上自己都做不了主,他与王守澄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与当政15年,军政大权在握的王守澄相比,文宗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己的身份,毕竟他还是皇帝,是这些宦官名义上的君主。可要想打败王守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文宗这个时候就展现了自己精明的一面。
他再度利用宦官内部的矛盾,依靠拉拢仇士良这样的新锐,去分化打击王守澄的势力。对于唐朝皇帝们来说,宦官集团内部不稳是他们最乐意看到的局面,宦官势力虽然大,但他们无法集权到一个人身上。
所谓唐朝的宦官势力,实际上是一个权宦的集合体,这里面有很多掌握实权的宦官,可他们注定无法同心协力,这也是唐朝有很多皇帝能驾驭宦官的原因。
仇士良就是一个和王守澄作对的人,文宗就利用了他们的矛盾,借力打力,又得到了外廷文臣们的支持,这就顺利斗倒了王守澄。
可惜,由于宦官集团的复杂性,除掉一个权宦容易,彻底除掉宦官势力非常难。没有王守澄,随后就出现了仇士良,宦官们总是要推举一个能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因此唐朝的权宦也是一个接一个出现。
甘露之变
与仇士良的斗争,也是文宗最后的一件壮举,可惜他没能像之前一样取得胜利,自己则是输得非常彻底。
文宗为了对付仇士良,就选择拉拢郑注、李训这样的人,还是想要用借力打力的方法,不过他这次做得要更加果断一些。直接就布置了军队,打算要彻底除掉仇士良的势力。
没想到事情出现了变故,仇士良得以逃脱,随后发起反攻,文宗没能实现自己的计划,反而还失去了大权。仇士良通过政变不仅架空了文宗,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势。
那么在和宦官的斗争中,文宗大部分时间还是有优势的,可为何他最终却失败了呢?其实,这就与唐朝的权力布局有关。
唐德宗当初把禁军交给宦官,就是由于宦官是皇权的延伸,他们没有过多的选择,只有依附皇权。因此唐朝皇帝与宦官是合作的关系,关系处理得好,内部就能稳定下来。
唐文宗这个人是比较谜的,他过于偏激地把宦官放在了对立面,他在位期间几乎都投入到了和宦官的斗争中,这就导致他没有来得及巩固自身的力量。
唐文宗应该清楚,自己当初能斗倒王守澄,靠得就是借力打力,这一招在权斗中也是屡试不爽的。作为皇帝来说,他们最重要的是要维持平衡,一旦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就需要扶持弱的去对付强的一方。
当时宦官势力确实非常强大,仇士良等人已经实际造成了威胁,相对弱的一方就是文官,唐文宗没有继续借力打力,而是找了郑注、李训这样没有足够势力,也没有足够号召力的人结盟。
他这种做法就有问题,毕竟文宗这么处理,既让他和宦官集团决裂,又无法拉拢到文官集团。
文宗在处事上更是少了一些果断,明明非常好的机会,却由于自己的犹豫,执行力不足就错过了。
他显然低估了仇士良等人的能力,也低估了这些人的野心,像这样的斗争中,一旦失败就会彻底失去权势。唐文宗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可他却谋划了非常危险的行动,这本来就有些问题。
可能是之前斗倒王守澄,让文宗自己也有些飘了,觉得可以应对这些事情,实际上他还差得很远。
结语
对于唐朝的皇帝们来说,当他们发起和宦官的战争后,其实就已经输了大半。宦官势力已经是中晚唐维持朝廷的主要力量,当宦官势力被彻底清除的时候,唐朝皇帝也就很难维持自己的统治了。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扶持文官去对付宦官,使得双方能维持一个平衡关系,文宗处理得确实太偏激了,这也看出来他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