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是一场残酷的皇位争夺战,明成祖朱棣和他的侄子朱允炆是这次争夺战中的主要人物。而这场皇位争夺战的源头,则在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儒家思想中的嫡长子继承制的推崇。
朱元璋最看好的皇位继承人是他确立的太子朱标——惠帝朱允炆的父亲。
如果不是朱标意外死亡的话,朱棣应该没有登上皇位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朱标的死亡,才让朱棣有了登上皇位的图谋。在朱元璋死去之后不久,早已准备就绪的朱棣就借用着藩王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变。
这场战役的最终获胜者是明成祖朱棣。作为失败的一方,朱允炆以及其兄弟至亲,都没有得到好的结局。
被大火围困的朱允炆
朱棣登基之后,并没有选择忽视其大哥朱标的妻儿,在这位皇帝看来,稳固皇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善待敌人并不是上选的良策。
朱允炆作为曾经的皇位拥有者,得到了被火烧死的结局,当时这场大火烧了很长时间,许多宫殿也在大火之中被摧毁了。
此外,在某些野史记载之中,朱允炆的死亡一直存在着未解之谜。
这主要是因为,当年朱棣的手下进入紫禁城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几具烧焦的尸体,并没有见到朱允炆被烧死的场景。
当年有宫人指认这几具焦尸是朱允炆和他的皇后以及他的儿子,再加上当时的朱棣急于登上皇位,所以他才会以最快速度确认了朱允炆的死讯。
其余四个儿子
除去朱允炆以外,朱标还有其他几个儿子,他们分别是虞怀王朱雄英、吴悼王朱允熥、衡愍王朱允熞以及徐简王朱允熙。此外,他还有三个女儿,分别是江都郡主、宜伦郡主和宜伦郡主,这些孩子大多由常氏和吕氏所生。
其中,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在靖难之变发生之前就已经去世了。
不过,在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这几个人就迅速成为了其他大臣避之不及的对象。
虽然碍于舆论压力和身份方面的限制,朱棣并没有立刻打压并惩戒这几个侄子,但他显然不会让这几个潜在的敌人一直这样光鲜亮丽的存活。朱棣在第一时间通过更改封号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朱棣把原来吴悼王、衡愍王的名称,改为了广泽王和怀恩王。
在明成祖朱棣看来,自己能够让他们保有现在的荣誉,就已经是恩赐了,这两个称号对于两人来说具有一定的侮辱性。
不过,尽管这样,朱棣还是无法对潜在的敌人完全放下戒心,之后的时间里,朱棣一步一步地卸下了这些侄子的权力,把他们牢牢地把控在京都。自此,朱标的成年儿子都成为了无权无势的无用之人。
之后,在朱棣完全坐稳皇位之后,他把这两个侄子贬为了平民。
而朱允熙作为朱标最小的儿子,却没有他的两个哥哥这样幸运,为了朱棣的大业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朱棣登基之时,由于年龄比较小的原因,他被朱棣派去给自己的父亲守灵,后来,在朱棣登基四年之后,疑心过重的朱棣还是担心他会脱离自己的掌控。
为了永绝后患,同时也是为了更快速地解决这个麻烦,朱棣派人在他居住的地方放了一把火,将他活活烧死了,与他一起被烧死的还有他的亲生母亲,也就是朱标的侧妃吕氏。
根据记载,朱允熙死去之时年仅16岁。
不过,关于放火烧死朱标小儿子的事情,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这件事情就是朱棣干的,这只是野史之中认可度相对比较高的一种说法而已。
从朱棣以上的种种行为就可以看出,他对于自己大哥的这些儿子,具有极强的戒备心。这种极强的戒备心可能来源于他登上皇位的方式。
因为他自己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非常害怕这些强有力的竞争者会对自己构成威胁,这也是他会用比较残忍的方式对待自己大哥后代的主要原因。
朱棣的宽容
虽然,朱棣在对待自己大哥的妻儿时并没有手下留情,但是相比于朱允炆的做法来说,他的处理方式算是温和的了,他并没有选择赶尽杀绝。
其大哥朱标的一些后代子孙仍旧存活于世,甚至还有一些隔代的小辈受到了他的赏识并得以重用。
除了这些侄子之外,朱棣对于朱标的这几个女儿也相对比较宽容。
作为新任皇帝,朱棣对于自己大哥儿子的处理,都符合基本的标准。因此,朱棣虽说没有善待自己大哥的妻儿,但也没有做到赶尽杀绝。在皇权的斗争当中,不可能有绝对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