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专权祸乱朝局是明朝政局重要的一个特征。
一开始,宦官只是作为皇帝旨意的传达者,但是在传达旨意的过程中,宦官甚至开始擅自修改旨意,直接破坏朝纲,最终导致明朝的法制废弛。
那么宦官为祸到底是明朝哪位皇帝造成的呢?始作俑者虽然包括永乐大帝朱棣,但是至少朱元璋、朱棣和朱瞻基祖孙三代都算是英主,扛起了大明发展的大旗。
真正将风气败坏的,还要数朱祁镇,不仅没有推动大明的发展,反而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朱祁镇斩断明朝发展的道路
虽然明太祖曾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宦官活动的措施,但是后世却没有一直秉承。
永乐时期,因为宦官在靖难之难中立下了大功,对宦官的任用则逐渐多了起来。
朱祁镇在宣德十年登基,为明英宗,国号正统。正统初年,朝政还是比较安定的,一直由阁臣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主持。但是宦官的势力在这种安定之下,却始终都没有停止滋长。
彼时的朱祁镇正值青年,满腔热血,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虽然宠信王振,但安邦定国的理想还在。当蒙古瓦剌部在边境作乱的时候,朱祁镇不顾一切地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御驾亲征。
这个决定,不仅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不赞同,朝中的群臣也极力反对。
但是朱祁镇听不进去任何劝告,他将年仅两岁的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让自己的弟弟朱祁钰监国,然后自己就雄心勃勃地出征了。
出征大军也都是匆忙中集中的,可见,这次出征有多么草率,只不过朱祁镇自己不以为意。果然,征途就出现了很多情况,并不顺利。首先是天公不作美,带来连绵大雨,之后粮草开始短缺,军心开始涣散。
结果就是,堂堂大明皇帝率领的军队战败了,朱祁镇被俘。消息传回到大明,朱祁镇的弟弟并没有履行承诺拥立太子为王,而是自己当上了皇帝。不久因为瓦刺挥师攻打明都失败,在求和的时候将朱祁镇放了。
朱祁镇归朝之后的处境就很尴尬,因为在他被俘的时候,他已经被奉为太皇了,而朱祁钰也压根不愿意让出自己的皇帝位置。
朱祁镇竟然被软禁起来,这样的囚徒生活,整整持续了7年。
之后,朱祁钰突然发病,趁此机会,石亨等人又将朱祁镇拥立上了皇位,于是发生了著名的“夺门之变”。重新坐上皇位之后,朱祁镇不分青红皂白处死了当初效力于朱祁钰的很多人,其中还包括于谦。
在他被俘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于谦守卫大明,坚持不迁都南京,大明原有都城就会被拱手让给瓦刺,可以说于谦居功至伟。但是在朱祁镇看来,当时的他还在瓦刺手上,于谦坚持不肯易都就是不在乎他的性命。最终他还是杀掉了于谦。
朱祁镇作为一国之主,充满戏剧性的人生经历给明朝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很多有才能的大臣殒命丢官,造成了大明的由盛转衰。
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正式出道
在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这件事情上,宦官王振是极力支持的,一直到王振被杀之前,他都是朱祁镇最亲信的宦官。
王振这个人,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略通经书,但因为善察人意,所以很快便受到了明宣宗的喜爱,明宣宗便封他为东宫侍郎,让他服侍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祁镇。
等到朱祁镇继位成为明英宗的时候,王振同样得到了升迁,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宦官专权的常用手段就是利用自己接近皇帝的优势,然后获取皇帝的信任,最后达到架空皇帝的目的,王振当然也不例外。
王振首先借口防备大臣罔上,常常劝告朱祁镇重典治国,所谓的重典治国就是以严酷的法律手段治理国家。但是那个时候朱祁镇的祖母张太皇太后还在,三大阁臣也都还在积极辅政,所以王振的建议尚未被采纳。
正统七年的时候,因为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开始肆无忌惮起来。他教唆朱祁镇乱施淫威,朱祁镇不知不觉就被王振左右了思想,对于稍微有些不顺从他的意思的人,就将他们打入监狱,六部尚书中,有四人都被打入了牢狱。
之后,阁臣之一的杨荣去世,杨士奇因为自己的儿子犯罪被捕不理朝政,剩下年老力衰势孤的杨溥已经根本不是王振的对手,王振操纵朱祁镇易如反掌。
他随即就毁掉了明太祖朱元璋曾经立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独揽大权。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树立威望,王振还唆使朱祁镇屡次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企图从中建功。当时的翰林侍讲有人上奏反对这一做法,并且劝诫朱祁镇地方宦官把握权力。
王振得知后非常不爽,然后便借此机会打压朝臣,树立宦官的权威。在王振的授意下,上奏的翰林侍讲被打下牢狱,折磨至死,非常残忍。
最后,在朱祁镇御驾亲征的途中,因为和瓦刺军混战,王振最终被仇恨他的明军将领杀掉了。
但作为明代第一代专权的宦官,王振集结的宦官对明朝后来还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结
因为朱祁镇开了一个让宦官干涉朝政的头,之后的很多宦官便有了效仿对象——王振。随着宦官的权力不断扩大,最终大明朝的朝堂几乎没有人能够为明朝的发展建言献策了。
外臣都为了保全自己,为了各种小利益争斗不停,他们甚至讨好宦官,导致整个朝局和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最后,大明朝堂上只剩下了年老无权的保皇派和阿谀奉承的官吏。
明朝的宦官制度虽然早就从现代社会中消失了,但是带来的教训却是不应该忘记的。以史为镜,朱祁镇的残暴和无能断不可学习。
参考资料
[1]霍陈鑫.明朝宦官制度及当今时代启示[J].黑龙江史志,2014(13):35.
[2]董秀梅.浅析明朝宦官制度的社会影响[J].兰台世界,2012(21):40-41.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1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