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陈友谅为什么在元末群雄征战中那么主动?朱元璋、张士诚不及他

陈友谅为什么在元末群雄征战中那么主动?朱元璋、张士诚不及他

陈友谅在元末群雄割据中表现最为亮眼,元末几次大规模的战争都是由他主动发动。是什么因素促使这种现象的出现呢?这种表现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首先,主动发动战争的背后是强大的实力。陈友谅在1360年对朱元璋进行大规模征伐时已经拥有了整个两湖、绝大部分江西及长江沿岸的一部分安徽之地,在整个元末群雄中实力最强大。反观朱元璋只有部分安徽、部分江苏、部分浙江,地盘相对要小,而张士诚更是只有扬州、苏州等江苏部分地区。陈友谅的兵力是朱元璋的十倍,而且他注重水军建设,拥有配备巨舰的大型水军。手下有张定边等能征擅战的骁将。这些都是他嚣张的资本。

其次,陈友谅对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有些看不起。他虽然出身于一个渔民家庭,但是他曾经读过书,后来还在县衙里当上了一个文吏。怎么也是一个官员,或者读书人出身。而朱元璋最开始当和尚,后来又到处流浪、讨饭,好不容易娶了个老婆,有了一点军事力量,还是采取了有点类似入赘的方式。而张士诚只是一个卖私盐的。就连名字的寓意都不好,被当时人嘲笑为小人,不通文理。此外,他时常在叛元与降元间摇摆,这也让陈友谅有些看不起。方国珍是一个打鱼的。他与陈友谅一样只喜欢苟在一个地方,没有进取心。像1360年,陈友谅如果拿下朱元璋,接着就会去顺势攻打张士诚。这应该是其早就有的打算。先利用张士诚攻打朱元璋,然后过河拆桥,灭掉张士诚。另外,他虽然觉得自己的身份有读过书,但是却对战争中朱元璋大量任用文臣感到鄙视。他认为,打仗还是需要武将的。

第三,陈友谅一路走来太过于顺利。不管是倪文俊,还是徐寿辉,都没有给他造成什么威胁。他最开始起事加入徐寿辉政权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掾书吏。后来没过多久便杀了倪文俊,轻松掌握了其军队。后来徐寿辉也是作死似的往其重兵驻守的江州钻,被轻而易举地灭了所部军队,当成了傀儡。一路顺风顺水的人,就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好像什么事都能掌握,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陈友谅就是这样的人。他的骄傲狂性格便是这样一步步养成的。所以他仍然不认为其他人也会成为阻碍。

第四,陈友谅本身有些情绪化,容易冲动。比如他见到康茂才的老仆人不会有怀疑,对他坚信不疑。更不会考虑他如果是引诱自己上钩的话,需要做两手准备。只因为老仆人照顾过他,服侍过他。也怪不得朱元璋会嘲笑他愚蠢至极。后来被朱元璋打败后,不思整顿兵马,休养生息。却一味想要报仇。更是因楼船美观、大方,而不考虑其实用性。

其实,陈友谅的这些情况反映的最根本的问题便是元末无大宗族。在元代以前,包括宋代,争取政权者,或最后夺取政权者,大多是由宗族承担的角色。像曹丕、司马炎、杨广、李渊、赵匡胤,这些人背后都有强大的宗族势力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而隋唐以来,随着科举考试的盛行,宗族势力逐渐被削弱。到宋代,大规模的宗族已然比较少。大部分都是以小家庭或小家族为主。经历元代的统治,这种情况更是加剧。所以元末登上历史舞台的便成了小吏、乞丐、打鱼的、卖布的、卖私盐的。却没有一个宗族敢于或者能够趁势而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群雄,什么,元末,宗族,主动,朱元璋,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部分,观点评论,方国珍,朱元璋,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群雄,什么,元末,宗族,主动,朱元璋,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部分,观点评论,方国珍,朱元璋,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群雄,什么,元末,宗族,主动,朱元璋,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部分,观点评论,方国珍,朱元璋,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