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唐玄宗的一次次纵容成就了安禄山

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唐玄宗的一次次纵容成就了安禄山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把持了大唐朝政近二十年的宰相李林甫,撒手人寰,无力地松开了那双握着权柄的手。

随着李林甫的去世,有一个人彻底放飞了自我,其羽翼日渐丰满,逐渐尾大不掉,最终将一个繁华富庶的唐王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个放飞自我的人,就是安禄山。

为什么李林甫死后,安禄山会放飞自我呢?因为李林甫就是安禄山的克星,安禄山虽然狡诈无比,但李林甫比他更狡猾。

正如《资治通鉴》中所说:“安禄山以李林甫狡猾愈己,故畏服之。”

所以,每次与李林甫相处之时,安禄山总是战战兢兢、如坐针毡,甚至在大冬天里都会冷汗直冒。因为他在李林甫面前,就是一个半透明人。在交谈的过程中,他的所思所想,总会被李林甫看似冷不丁地戳中。每当这个时候,安禄山脸上的表情,总会被尴尬替代。

基于李林甫的手段。所以,安禄山每次派人入宫办事,都会千叮咛万嘱咐手下一定要去拜见李相。手下回来后,他问的第一件事,就是李林甫对他说什么了。

如果李林甫说了几句夸奖他的话,安禄山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但要是说了警告之类的话,他就会吓得魂不守舍,口中喃喃自语:“完了完了,这回我死定了!”

可以这么说,在安禄山的眼里,他可以不怕唐玄宗,但对李林甫绝对是畏之如虎。

在李林甫当政的最后几年里,他以各种手段把安禄山收拾得服服帖帖,安禄山对他可谓是又惧又恨。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李林甫当一天的大唐宰相,他安禄山就一天也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随着李林甫得去世,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也随之昭然若揭了。因为朝中再也没有能够制衡他的人了。

至于接替李林甫相位的杨国忠,安禄山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安禄山对他的态度,只有五个字:“视之蔑如也”。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失去了李林甫的掣肘之后,安禄山完全成了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在他的地盘上不断扩张势力,作威作福,俨然一副皇帝做派。

在他的领地里,安禄山私自蓄养了数万匹战马,制造了大量的兵器铠甲,还与胡人进行贸易,赚取了数百万计的军费。除此之外,他还特意招揽了一匹文臣武将作为心腹爪牙,从奚、契丹等部落的降将之中挑选了八千勇士,作为近卫亲兵训练。

种种迹象表明,安禄山所做的这一切,都在为造反做准备。

如此大张旗鼓的动作,偌大的朝廷,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看见吗?有,很多人都看出了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可就是没人敢跟玄宗讲。最后,还是杨国忠憋不住了。说安禄山有造反的势头,希望玄宗早做准备,可玄宗早已失去了年少时期敏锐的判断力,从安禄山在他跟前的表现来看,他是不会相信像安禄山这么忠诚乖巧的人,会造反?

为什么玄宗不相信呢?因为安禄山太会伪装了。

天宝十三年正月,为了证明安禄山有谋反迹象,杨国忠跟玄宗打了个赌,他对玄宗说道:“陛下你可以试着召见一下安禄山,看他敢不敢来,我敢打保票,他一定不敢来!”

真如杨国忠所说,安禄山真的不敢来吗?事实上,当安禄山接到玄宗的诏书后,他不仅来了,而且来得特别快,几乎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地从他的老巢范阳赶来了。

见到玄宗后,安禄山一招后发制人,直接让玄宗打消了对他的所有怀疑。他向玄宗哭诉道:“臣本是胡人,承蒙陛下宠爱,才有如今的辉煌,但却遭到杨国忠嫉恨,照这样下去,我真的不知道哪天会死在他的手里。”

玄宗看着自己的干儿子哭得声泪俱下,向他大表忠心,反倒觉得自己对不起安禄山了,于是又给安禄山赏赐了大量的金钱。从此,丝毫不怀疑安禄山的忠心,对其毫无保留地信任。而对于杨国忠的不断告诫,则完全当成了耳旁风。

不过,杨国忠这家伙对玄宗的不断告诫并不是出于公心或者心系社稷安危。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怕安禄山有朝一日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才出此下策。

想当年,李林甫在世的时候,他安禄山就是李林甫眼中的一个面团,想让他圆就圆,向让他扁就扁。可现在,自从杨国忠接替相位后,安禄山与宰相的较量,完全攻守异形了。

真可谓是此一时,彼一时!

召安禄山入朝后,玄宗不知道咋想的,总觉得自己对安禄山心有愧疚。于是又准备提拔安禄山为宰相,这可把杨国忠吓坏了,他斗来斗去就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现在安禄山威胁到他的地位了,他当即劝说玄宗:“安禄山虽有军功,但目不知书,岂能当宰相?臣担心诏书一下,四夷轻我大唐无人。”

玄宗想了想,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提拔安禄山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不过,为了弥补安禄山,玄宗又加封他为左仆射。

看到玄宗如此宠信自己,安禄山又进一步试探玄宗的底线,要求兼任御马总监和全国牧马总管。一旦担任这个职位,就可调动全国的马匹为己所用。在冷兵器时代,战马的作用不亚于现在的坦克。所以,御马总监这个职位,对安禄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此重要的一个职位,按照正常的眼光来看,玄宗应该会直接拒绝或者好好考虑一番。可出人意料的是,玄宗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安禄山的请求。

对于这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安禄山一点也没含糊。他立马派了几名亲信,让他们在御马监中挑选了几千匹上等战马,然后将这些战马转移到了别的地方饲养,为他将来谋反做准备。

与此同时,安禄山为了收买人心,希望朝廷可以提供一些空白的委任状,方便他带回军中,直接授予有功的将士。

如此包藏祸心的请求,传到玄宗耳朵的时候,玄宗竟丝毫不起疑心,一下子给了安禄山几千张空白的委任状,让他自行决定任命手下。后来安禄山带着这几千张委任状回到自己的老巢范阳时,一口气就任命了五百多个将军,两千多个中郎将。安禄山此举,彻底收买了军中将士的人心。从此以后,他们唯安禄山马首是瞻。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安禄山将朝廷的几十万军队变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

安禄山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慷他人之慨”。拿着玄宗的钱,用着玄宗的信任,为自己谋私利。

此时的安禄山或许也不会想到,杨国忠与玄宗的一个赌约,竟会让他此次捞到如此多的好处。被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不说,还得到了一个御马总监的职位,更难能可贵的是,玄宗给了他任命麾下将士的权力。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他安禄山不反,谁反?

在朝廷捞到了足够多的好处之后,安禄山决定离开长安。

天宝十三年三月,赚得盆满钵满的安禄山准备回范阳了。离别之际,玄宗依依不舍,为了表示对安禄山的宠信,不仅亲自脱下了自己的御袍赐给了安禄山,还在安禄山临走时,安排心腹宦官高力士为他送行。

安禄山离开时,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马不停蹄地直出潼关。出了潼关后,改走水路,乘船沿着黄河东下,命令船夫十五里换一班,昼夜兼程,片刻不歇,日行数百里,经过任何地方,绝不下船。

高力士送走安禄山后,玄宗若有所思地问道:“此次回宫,安禄山应该感到满意吧?”

废话,得到这么多实惠,安禄山当然满意了。

可高力士却回答道:“看他的样子,似乎有些闷闷不乐,定是知道本来命他当宰相,可中途又变卦了,所以感到不高兴。”

“观其意怏怏,必知欲命为相而中止之故也。”——《资治通鉴》卷754

听到这话,杨国忠立马将责任推到了当时负责起草诏书的张垍身上,认为是他走漏了消息。

玄宗大怒,立刻将张垍贬为远地司马,一同受牵连的还有他的哥哥刑部尚书张均,被贬为地方太守。

经此一事,玄宗更加觉得对不起安禄山,所以从此以后,朝中凡是有控告安禄山谋反的,玄宗直接就把人绑了,然后送到范阳交给安禄山处理。

“自是有言禄山反者,上皆傅送。“——《资治通鉴》卷754

玄宗这一招,果然收到了效果。自此以后,尽管天下人都知道安禄山将反,可每个人都不敢说。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春。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年春天,七十一岁的李隆基正在和杨玉环享受着这难得的欢愉。

而此时的大唐王朝也看似一如既往地平静。

可在这平静之下,一场足以摧毁唐王朝的风暴即将来临。

此时的燕赵大地,一匹野狼正在凝视着长安方向,眼里掩饰不住地潜藏着攫取天下、吞噬一切的欲望,它的眼光是那样的贪婪。

这匹野狼,正是安禄山。

这年二月,朝廷接到安禄山的奏疏。在奏疏中,安禄山要求用三十二名胡人代替汉人将领。安禄山的反迹已经如此明显,可李隆基却懒得再去操这份心,他只想和杨玉环过二人世界,于是立刻下诏让相关部门拟定委任状。

诏书一下,杨国忠和新任宰相韦见素立马入宫,说安禄山反迹已露,绝不可同意他的奏请。

可此时的玄宗已经老糊涂了,他又哪里能听进去劝谏。不顾宰相韦见素的劝阻,坚持将三十二份委任状颁发给了安禄山。

见玄宗如此油盐不进,韦见素深感大祸将要临头,他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建议玄宗让安禄山入朝为相,然后再将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节度副使升为正的,明升暗降,借机剥夺安禄山的兵权。

玄宗见韦见素如此执拗,勉强同意了他的意见。可当草拟好诏书以后,玄宗却并没有急着发出去,而是玩了一个小心眼。他派心腹宦官辅璆林前去范阳,去刺探一下安禄山的虚实。

辅璆林这家伙,可不是啥好东西,他一到范阳,在安禄山糖衣炮弹的攻击下,顷刻间便堵住了他的嘴。一回到长安,他就在玄宗跟前极力鼓吹安禄山的好,说安禄山“竭忠奉国,绝无二心”。

玄宗本就不相信安禄山会反,经自己的心腹太监这么一说,更加坚定了之前的想法。

他笑着对韦见素以及杨国忠说道:“朕对安禄山推心置腹,他是绝对不会谋反的。况且东北的奚和契丹,还要靠他来镇守。朕可以当他的保人,你们无需担心。”

“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东北二虏,籍其镇遏。朕自保之,卿等勿忧也!”

天子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韦见素和杨国忠还有什么好说的。

可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玄宗还是对太过于自信了。他对安禄山推心置腹,可在安禄山眼里,觊觎的却是他的皇位。

果不其然,当安禄山兵强马壮之后,他对朝廷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

以前那个唯唯诺诺的安禄山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着野心与欲望的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夏,安禄山终于向李唐朝廷摊牌了。

这年四月,玄宗派给事中裴士淹前往河北安抚安禄山。不料等裴士淹到达范阳后,安禄山却借口身体不适,没有接见他,直接把裴士淹晾在了一边,这一晾就是二十多天。

将裴士淹的锐气磨光之后,安禄山终于接见了他。不过,当裴士淹见到安禄山之后,安禄山却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并让手下全副武装,戒备裴士淹。

裴士淹一阶文官,哪里见过这阵势,他一看安禄山杀气腾腾,吓得魂都没了,立马跑回了长安。

回到长安后,他向玄宗禀报了事情的经过,说安禄山包藏祸心,一点人臣之礼都没有。

事情都到了这份上,安禄山谋反就在眼前,可玄宗还是不以为意。前不久心腹宦官辅璆林刚还说安禄山“竭忠奉国,绝无二心“,这才过了两个月,安禄山的前后表现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思前想后,玄宗选择相信辅璆林说的话,他认为裴士淹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对于裴士淹的警告,他丝毫没放在心上,可杨国忠却听了进去。

他做梦都想抓到安禄山的把柄,一听这话,立马出兵包围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宅邸,逮捕了安禄山的门客李超等人,连夜突击审讯,希望能将安禄山谋反的事情坐实。

可审来审去,一条有用的信息也没有得到。杨国忠一怒之下,将李超等人给处死了。

杨国忠的政治水平实在是太差,他虽然轻而易举将安禄山的门客处死了,但此举却彻底激化了朝廷与安禄山的矛盾。

得知门客被杀,安禄山又惊又怕,唯恐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于是便决定起兵。

天宝十四年六月,安禄山长子和皇室宗亲荣义郡主的婚礼举行在即,如此节骨眼上,玄宗下诏,召安禄山入朝参加婚礼,可安禄山却借口生病,拒绝入朝。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可玄宗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他不相信安禄山会真的造反。

七月,安禄山向朝廷上表,说要献上良马三千匹。若是单纯的献马也就罢了,可蹊跷的是,安禄山要求每匹马必须配备两名马夫,并由他的手下亲自率部护送进京。

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为,就算玄宗再糊涂,他还是察觉到了事情的危险性。恰在此时,宦官辅璆林接受安禄山贿赂,为安禄山说情之事被人告发,玄宗才猛然醒悟过来,他被安禄山给忽悠了。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安禄山把他当成了大冤种!

反应过来的唐玄宗立马又派了一个心腹宦官冯神威带着他的诏书前往范阳。在诏书中,玄宗说献马可以,但派军队护送就没必要了。同时,他还在诏书中对安禄山深情地说道:“朕最近专门命人为你造了一个温泉,十月份在华清池等你。”

玄宗此举,不知道是否是出于真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候的安禄山是绝对不会前往长安的。

当冯神威到达范阳,见到安禄山后,在宣读圣旨的时候,安禄山居然不跪拜接旨,只是微微欠身,不在乎地说了句:“圣人安好。“冯神威宣读完圣旨,安禄山又意味深长地说道:“不献马也可以。你回去转告圣上,到了十月,我会昂首挺胸地去京师见他。”

几天后,当冯神威离开范阳的时候,安禄山竟然连谢恩表都没上。事实上,从冯神威离开范阳的那天起,安禄山就已经将谋反的计划提上了日程,他一边紧锣密鼓训练士卒,一边又频频犒赏将士。当时机成熟的时候,安禄山又伪造了一道天子密诏,密诏的内容是:“有密旨,命我举兵入朝讨伐杨国忠,你们将随我全部出征。”

笑话,杨国忠眼下正是玄宗跟前的红人,怎么可能要你讨伐。再说,就算是要讨伐杨国忠,也用不着如此兴师动众,你安禄山想干什么?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得出来。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再也不装了,他集结了麾下所有的部队,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共计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正式在范阳起兵。

十一月初十,安禄山亲率大军从蓟城出发,兴兵南下,兵锋直指东都洛阳。

“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一场改写唐朝历史进程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安禄山,李林甫,宰相,杨国忠,爆发,胡人,地位,成就,唐玄宗,观点评论,安禄山,范阳,李林甫,杨国忠,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安禄山,李林甫,宰相,杨国忠,爆发,胡人,地位,成就,唐玄宗,观点评论,安禄山,范阳,李林甫,杨国忠,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安禄山,李林甫,宰相,杨国忠,爆发,胡人,地位,成就,唐玄宗,观点评论,安禄山,范阳,李林甫,杨国忠,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