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随着韩宋国的小明王韩林儿的去世,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来明王朝。
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王,同时年仅十岁的朱棣也被封为燕王。并且还对他们集中教育,让他们了解明王朝的兴起。
燕王朱棣就藩北平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唐王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藩王势力大,但是又不是自己的人。而元王朝灭亡是因为根本没有藩王的力量还保护皇帝,导致君弱臣强,从而国家灭亡。
他把自己的儿子进行分封,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封地,所以既起到保护国家的作用,同时又保证了国家一直在朱姓一族的手中。
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们都被封为亲王,那么每个亲王都是有自己的护卫部队,少则千人,多则也不超过一万五千人。
地方上有军事行动的话,也都需要经过亲王的允许。
1380年,燕王朱棣被派到封地北平。
屡立战功,受到重视
1390年,明太祖朱元璋让大将军傅友德率领军马,听从燕王朱棣的安排,一起出征漠北地区。
燕王朱棣率领着军队一路前行,和元王朝的军队只差一点距离,但是因为大降大雪,元王朝的军队居然丝毫没有发现明王朝的军队以及近在咫尺。
虽然打仗,但肯定会取得胜利。但是燕王朱棣却并没有打算打硬仗,于是派自己的手下观童,前去进行和谈。
观童和当时元军的乃儿不花两个人本来就认识,所以当乃儿不花知道明王朝的军队已经把元军打败,打算逃跑的时候,观童劝说乃儿不花跟他一起到明王朝的军营当中投降。
乃儿不花跟随观童到了明军的军营当中,被设宴款待,以礼相待。
乃儿不花感动不已,于是带着自己的部落和牛羊全部投降明王朝。
此战以后,燕王朱棣也是名声大噪,明太祖朱元璋也屡次把军权给燕王朱棣,让他率领军队防止明王朝的边患。
功劳显著,被明太祖朱元璋所“警告”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起来明王朝以后,就把自己的长子朱标立为皇太子。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像晋王、秦王以及燕王他们这几个具有能力的亲王们,当然心中有所不满。
1390年,当燕王朱棣招降了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以后,立下大功。晋王也是嫉妒燕王的功劳,所以大家表面上和谐,内里却互相争斗不断。
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明太祖朱元璋伤心之余,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1395年,秦王去世,等到1398年,晋王又去世。这一下子燕王朱棣成为了诸王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加上燕王朱棣性格刚硬,并且军功卓然。所以在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前,还特意写信给燕王朱棣,表示自己的诸位儿子当中他才智过人,而且年纪最长,让他好好保护明王朝的疆土。
同时,明太祖朱元璋也知道皇太孙朱允炆性格懦弱,所以特意下达命令,让诸位亲王在自己死后,不许来京城奔丧。
明惠帝朱允炆大力削藩,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明惠帝朱允炆继位。
明惠帝朱允炆把自己的祖父朱元璋的后事处理好以后,留在方孝孺、黄子澄的支持下大力削藩。
没有多长时间,周王、岷王、齐王被贬为平民,湘王全家自焚而死,而且代王也被囚禁在高墙之中。
燕王朱棣看到明惠帝朱允炆这番大刀阔斧的削藩,于是也开始秘密行动组建自己的军队,暗自训练。
燕王朱棣各种装疯卖傻,瞒过明惠帝朱允炆的耳目,然后先是占据北平。
随后又率领军队南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要把明惠帝朱允炆身边的“奸臣”进行诛杀。
“靖难之役”爆发,明惠帝朱允炆自焚
因为燕王朱棣当初一直带兵打仗,所以在战争刚开始,之前属于燕王朱棣的部下就已经投降到燕王的门下。
但是燕王朱棣毕竟兵力薄弱,和明王朝中央政府的三十万军队力量悬殊,好在燕王朱棣是一位优秀的统领者,所以两军对垒,一时之间,难分胜负。
后来,明王朝军队派李景隆还接替老将耿炳文,李景隆率领的军队,屡战屡败。
举荐李景隆的大臣黄子澄不仅不及时请明惠帝更换人选,反而还帮助李景隆一起隐瞒失败的情况。
导致明王朝中央政府的军队被燕王朱棣打的节节败退,一直等到燕王朱棣已经率领军队到达了应天的城楼下。
李景隆率领自己的家丁集体叛变,给燕王朱棣大开城门,明惠帝朱允炆得知消息以后,在宫里点火自杀。
成为一国之君,“永乐盛世”
燕王朱棣成功取得皇位,成为明成祖。
明成祖即位以后,也并没有停止削藩,在开始的时候是奖励那些藩王,但是一边又进行整治,削弱那些藩王的势力。
与此同时,还恢复了明太祖朱元璋啥时候的锦衣卫制度,并且又建立起来东厂,以此来加强皇权的统治。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下令,“一块木板都不可以出海”。但是明成祖朱棣允许海上贸易,不仅如此还特意派了郑和下西洋,发展航海事业。
与此同时明成祖还十分注重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鼓励百姓们开垦荒地,并且还督促老百姓耕种,这个时候明王朝的粮食储备量也是与日俱增。
明王朝在明成祖朱棣的统领下,国家的经济繁荣,而且海上贸易的发展到达了高峰时期,形成“永乐盛世”的局面。
参考文献:《明史》
我是文事记,一个喜欢研究历史故事的自媒体人,以上就是我对明成祖朱棣的一些阐述,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