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会审”以后,嘉靖皇帝决定让海瑞“活过今年”,决定一出,小万历马上哭了。
嘉靖皇帝似乎早就猜到了小万历的表现,深深地望着小万历,说道:
“朱翊钧,你是不是想说皇爷爷说话不算数?”
小万历转身,一脸委屈,但嘴上依然回答道:
“臣不敢。”
来看嘉靖皇帝对皇孙的最后一堂“帝王课”:
“知道不敢就好。朕告诉你,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明白吗?”
自己做主才算数,这句话就相当于告诉小万历:内阁、司礼监、六部九卿都不可靠,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才行!
此时的小万历当然听不明白嘉靖皇帝的“教育”,他只知道,原本和蔼可亲的皇爷爷,已经变成了“一言定生死”的大明君主。
两个时辰马上就要过去,嘉靖皇帝也已经感觉到自己支撑不住了,赶紧对黄锦下令:
“带世子到御用监去,喜欢什么就赏他什么。”
嘉靖、隆庆之间的皇权更迭,权力延续,暂时还不牵扯小万历;更重要的是,嘉靖皇帝虽然已经从“皇爷爷”变成了“大明君主”,但他到底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生死离别,着实不忍,还是让孩子走开的好。
只是,让嘉靖皇帝没想到的小万历接下来的一句回应:
“回皇爷爷话,臣不敢受赏。”
“尊者赐,不敢辞”,在小万历看来,昔日的皇爷爷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恐怖,这个赏赐他确实不敢受。
对于小万历的反应,在经过长达两分钟的静默以后,嘉靖皇帝无奈、心酸的说了一句:
“连朕的孙子,都不愿意认朕了。”
生在帝王家,何来烟火味!嘉靖皇帝又何尝不清楚,抓住了权力就必须放弃亲情,他既希望小万历还能在自己怀里撒娇,还希望小万历能够迅速成长,具备一个帝王该有的表现。高处不胜寒,容不得父子情,容不得祖孙情,只有权谋、争斗和平衡。
嘉靖皇帝伤心了?不,他看到小万历的帝王相了;
嘉靖皇帝欣慰了?不,他再也不是小万历的皇爷爷了。
生命极限已至,嘉靖皇帝再也撑不住了,瘫倒在龙椅,阻止了裕王召唤御医的打算以后,嘉靖皇帝让裕王将自己背到御榻。只是,还问了一句:
“背得动吗?”
大明江山这千斤重担,你到底能不能担起来,我的儿?
裕王一边背起嘉靖,一边毅然回应:
“儿臣背得动!儿臣背得动!”
其实,背得动、背不动就只会是一个结果,嘉靖皇帝挣扎了四十五年,准备了四十五年,执拗了四十五年,不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位吗!
裕王背着嘉靖皇帝一步步走向御榻,嘉靖皇帝的生命亦在一点点流失,嘉靖的时代即将过去,裕王的时代马上来临。
躺在御榻上,嘉靖皇帝的眼神看向那个代表着最高权力的磬和玉杵,裕王会意,玉杵中藏着嘉靖皇帝提前准备好的三道圣旨。
第一道:着将楚王庄田退发百姓诏
“楚王死了,没有后嗣。湖北周边好些藩王都想要他的庄田。我们朱家的人真是欠百姓的太多了。朕不会将楚王的田给他们,一共一百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二十六亩,全退发给过去替楚王种田的百姓吧。明天就叫户部派人去办这件事,也算朕最后替百姓做了一回主。”
以天下苍生为念,体会百姓疾苦,嘉靖皇帝到底听从了海瑞的谏言。
第二道:赦免户部主事海瑞诏
“张居正说过,海瑞是‘国之利器’,这话说得平常。这个海瑞就是我大明朝一把神剑,唯有德者方可执之。朕躬德薄,你比朕仁厚,留给你。将来对付那些贪臣墨吏,或要推行新制,唯此人可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朕躬德薄”,能让嘉靖皇帝如此自我评价,何其难能可贵;“海瑞就是我大明朝的一把神剑”,直言骂君,还能获君如此评价,仅凭这一道赦免诏书,海瑞硬是将嘉靖皇帝从“昏君”的边缘拉了回来。
一往无前、所向披靡,嘉靖皇帝到底还是最懂海瑞的那个人。
行文至此,提一句题外话,有人认为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清流官员,最起码在“海瑞上疏事件”中对得起“清流”的称呼,殊不知,这些所谓的“清流”早就有将海瑞当成武器,甚至当成吉祥物的打算。
正如嘉靖皇帝所言,“海瑞是一把神剑,唯有德者方可执之”,在所谓“清流”的手中,海瑞就只是党同伐异的武器。还是那句话,最懂海瑞,最懂该如何“手执神剑”的人,只有嘉靖皇帝而已。
“海瑞给朕上的这道疏,朕看了不下百遍。他曾经说过,他的这道疏百官看不懂,也没有人能够看懂,这话不错。海瑞的意思就是想我大明朝以民为本,君臣共治。朕御极四十五年,从来是一人独治。你太弱了,没这个本事,让内阁和六部九卿多担些担子,用贤臣做首辅。”
海瑞的《治安疏》,为什么没人能够看懂?
因为除海瑞以外,几乎所有的大明官员根本就不相信“以民为本、君臣共治”的状态会实现,这里的所有人也包括嘉靖皇帝。当然,嘉靖皇帝是决定这种状态的人,所以,他懂,但不会执行。
直到现在,嘉靖皇帝依然认为“一人独治”仍旧是治理天下的完美状态,只是因为裕王太弱,嘉靖皇帝不得已才打算让其放权于内阁和六部九卿。事实证明,隆庆帝在位期间放权于臣,大明王朝反倒欣欣向荣、恢复发展,这就能直接反驳嘉靖皇帝“一人独治即为理想”的诡辩。
再次回到了《大明王朝》的主题——抨击封建皇权专制!
此时的裕王已经泣不成声,既有父皇即将驾崩的悲,又有自己即将登基的苦,谈到了登基以后的关键问题,裕王给出了问题:
“启奏父皇,我大明朝哪些是真正的贤臣?请父皇教诲。”
来看嘉靖皇帝的回答:
“没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朕已经给你安排了,你看第三道旨吧。”
忠臣也好,奸臣也罢,区别只在于当权者的需要。需要,当权者就用;不需要,当权者就会立马放弃。“清流党”和“严党”之间的斗争持续了数十年,那些饱读圣贤之书的妖怪们可谓深谙党争之道、进攻之术,可愣是没能扳倒“严党”。“严党”倒于何处?不就是因为严世蕃和鄢懋卿将手伸到了嘉靖皇帝的钱包吗。
你没用了,可不就成了奸臣吗,你不是奸臣,皇上怎么会扳倒你,别忘了,皇上永远手握正义!
所以,在嘉靖这样的帝王手下,哪有什么忠奸,哪有什么对错,只有实用主义,只有听话主义。
第三道:并非诏书,只是一张列有三人姓名的名单
“这三个人朕早就都派做了你的师傅。就按名字安排的先后顺序,次第用之吧。”
徐阶、高拱、张居正,依次位列首辅,又依次斗倒前任首辅,嘉靖皇帝所言“次第用之”,自然指的就是“贤者用,不贤者黜”,而非生命终结或者主动致仕。
好了,来到裕王最为关键的一句问话了:
“请父皇旨意,这三个人以后还有何人?”
嘉靖皇帝笑了,茫然了,慢慢将目光望向了床顶,是那种想透过床顶仰望苍穹的神态: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天知道”,有着三层意思:
1、张居正以后,谁是下一位“贤者”,谁也不知道,顺应天意吧!
2、天者,天子也,隆庆皇帝也!张居正以后,谁才能成为继任者,只有裕王才能决定!
3、裕王能不能熬过三位首辅,尚不清楚,一切都看天意如何安排吧!
镜头来到狱中的海瑞身上,齐大柱将嘉靖皇帝驾崩的消息告诉了海瑞。
海瑞闻讯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
最懂海瑞的那个人,走了,而且和海瑞有着直接关系,高处不胜寒,其实,嘉靖和海瑞都是孤家寡人。
以前,有贤者润莲在,海瑞还不算太苦;上疏以后,王用汲已经走不到海瑞心里,但他还有嘉靖皇帝这样一位“知己”。现在,海瑞痛失妻子、再失君父,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太苦!太苦!!太苦!!!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