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选择赵眘作为他的皇位继承人,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宋高宗他自己没有儿子,其实宋高宗原本是有一个儿子的叫赵旉,可惜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后来就一直没有儿子,所以没有了嫡亲继承人。二是在宋高宗在选择太宗这支的后人还是太祖这支后人作为继承人的时候,留了个心眼。宋高宗他自己是太宗赵光义这支的,而当时赵光义这支其实可选择的人还是很多,但宋高宗怕他们在他死后翻旧账就选择了太祖赵匡胤这支后人,因为他就是要他的继承人对他感恩戴德不会在他死后翻旧账。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宋孝宗赵眘确实是对高宗赵构非常尊敬,即使在死后也是这样的。为什么会像上面说的宋高宗有这两层意思呢?这里要说说缘由:
靖康之难后,金兵南下,赵构被吓,生理上出现问题
在靖康元年的时候,赵构以亲王的身份送到金人那边当作人质。在第二年金兵俘虏了徽钦二宗北宋灭亡,赵构就逃到南京称帝,建立了南宋。对于金兵的厉害他是亲眼看到过的,估计胆子也小心里上是有阴影的。
所以从靖康元年他当完人质被朝廷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奉旨勤王那时候起他就打定了不要和金兵接触的念头,因为怕!当时朝廷命令他在河北一带召集人马救援首都开封,他就故意带人马跑到了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后来又跑到东平府(今属山东),为的就是避开金兵。
在他称帝后,也不想北伐进攻救回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偏安一隅,反正日子能混下去就行。可是金人当时还是有大志向的,想要一举统一天下,于是他在南京称帝后几年屡次南下进攻南宋。在1127年,也就是他称帝的第三年,金兵突袭扬州,扬州是当时赵构南宋王朝临时政府所在地。当时赵构还在醉生梦死中,在床上听到金兵要打进扬州的消息,当时估计正在鱼水之欢,吓得立马穿衣服就跑。当时赵构有多惨呢,这里就出现了历史典故“金兵百骑追宋帝”,赵构是“康王惊魂马家渡”,也就是泥马渡康王的故事。赵构是差点被抓,吓得不行,躲到海上不敢登岸,一直到韩世忠在黄天荡困住金兀术后,赵构才敢上岸。
从这以后赵构就发现自己的生理上出现问题,应该是被吓得。这方面不行自然就没有儿女了。而早年自己生的儿子赵旉又早早夭折,所以他这辈子就没有子女。
赵构不选太宗这支还是由他的小算盘的
一、赵构在称帝建立南宋后,对于主战派一直采取是排挤和打压,及其信任和重用投降派。同时对于国策上也是选择维持现状,对于丢掉的北方大片土地和人口一点也不在意。他甚至还说石敬瑭能丢掉燕云十六州,我丢掉北方也是说得过去的。甚至在和金兵交战取得上风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低声下气去和金人求和,杀掉岳飞,罢免韩世忠。这些行为都是可以看出来他是不想回复北宋基业,能够偏安一隅就行了。这也是后人猜测他害怕迎回二帝,自己的皇位不保。我想赵构肯定是想到过这个问题的,而且是他当政时要考虑的最大的问题,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北伐不不能够的。所以他怕他死后,后面的皇帝会对此事秋后算账。
二、赵构在建康登基后,铲除了赵王室多支对他有威胁的力量。靖康之难的时候,赵子崧在淮宁起兵勤王,后来被赵构任命为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赵构登基后的第二年就找个借口把赵子崧贬到了岭南,后来赵子崧就死在了岭南。信王赵榛被金人俘虏,在河北真定逃走后起兵抗金,当时河南河北两地居民闻风响应。赵榛马上派人到南宋找赵构寻求帮助一起抗金,赵构却说派来的人有诈,始终不派兵北上。还有赵叔近和赵叔向也都被赵构下面的张俊、刘光世所杀。
三、太宗这支在当时还是相当有影响力,怕立为储君之后对自己不利。赵构是太宗这一支的,当时属于这一支的还有赵构叔叔濮王赵仲湜,赵仲湜有三个儿子赵士从、赵士街、赵士篯,还有与赵构同辈的琼王赵仲儡。当时最有实力的还有齐安郡王赵士㒟,齐安郡王是册立赵构的重要功臣,同时也是苗刘之乱时向外求救的功臣,当时齐安郡王这一支也是人丁兴旺。可见当时太宗这一系在南宋这边还是人丁兴旺,赵构的叔伯兄弟及下一辈都有人选,可赵构偏偏就是没有选。主要还是害怕在他之后,皇帝会做出有损于他的事情。毕竟太宗这支其他系实力也有,人丁也旺,一旦立为储君势力马上就做大了不好控制,而自己这边已经绝后了,已经没有指望。
再看赵构选择的赵眘,他是太祖这一支的,而且还是比较偏的支系,无人无权,没有政治根基。赵构选择的赵构,赵眘只有感恩戴德的份,哪里还有什么非分之想。因为赵眘也知道按常理自己绝对不可能当上皇帝的,你说他不感谢赵构还感谢谁呢。再看赵眘为什么会被称为宋孝宗,那也是赵眘对赵构非常尊敬和孝顺才被称为“孝”的,赵构禅位也是对赵眘考察了数十年的,才让位置给赵眘的,而且赵眘当了皇帝之后,也是以赵构为尊的,一听到赵构有什么情况立马跑去问安。这些就是宋高宗赵构选择赵眘作为储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