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成祖在榆木川意外驾崩,京城的太子朱高炽如何应对危机?

明成祖在榆木川意外驾崩,京城的太子朱高炽如何应对危机?

前言: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中,以皇帝身份御驾亲征得不多,数来数去只有成祖朱棣、宣宗朱瞻基、武宗朱厚照,以及“大明第一战神”英宗朱祁镇。而这其中成就最高的,当然是朱棣。这位马上皇帝一生征战无数,靖难时在尸山血海中脱颖而出。登基后五征漠北,更是威慑群丑。

但是由此带来一个问题,朱棣是明代唯一死在京师以外的皇帝。永乐朝是明朝历史上夺嫡之争最为激烈的年代,皇帝次子汉王朱高煦、第三子赵王朱高燧无不对其大哥朱高炽的皇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二王在军中浸淫多年,势力盘根错节。现在汉王在山东,赵王在北京,倘若在知道皇帝驾崩的消息后突然发难,如何应对?当时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榆木川:帝星陨落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四月,朱棣第五次率军亲征漠北,讨伐鞑靼太师阿鲁台,皇太子朱高炽留守北京监国。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阿鲁台厉害的不行,甚至还把朱棣本人给打败。实际上在听到明军大举出塞的消息之后,这位鞑靼太师立刻施展他面对朱棣时最拿手的一招:逃之夭夭。

当朱棣听说阿鲁台逃往答兰木儿河(即努木儿根河,是位于今蒙古国东部哈拉哈河的支流)后,立即派出宁阳侯陈懋、忠勇王金忠前去搜捕。

陈懋是靖难元勋,明军骑兵大将。金忠原名也先土干,是前元太保、恒阳王也先不花的六世孙,在朱棣第四次亲征时归降明朝。没想到的是阿鲁台跑得比兔子还快,二人追了半天,始终难以发现鞑靼人的踪影。

朱棣随后派出英国公张辅和成山侯王通,对附近三百里地面展开地毯式搜索,还是一无所获。当时皇帝本人的身体健康已经出现了问题,因此对于张辅再进兵一个月的建议,朱棣思考了一个晚上,最终还是决定班师。

甲子,召英国公张辅等谕曰:“昨日之言,朕思之不可易也。古王者制夷狄之患,驱之而已,不穷追也。且今孳虏所有无几,茫茫广漠之地譬如求一粟于沧海,可必得耶?吾宁失有罪,不欲重劳将士,朕志定矣。”遂命班师。—《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二》

七月十六日,大军抵达苍崖戍之时,“上不豫(即皇帝生病)”。七月十七日,车驾抵达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上大渐(即皇帝病危)”。临终前朱棣遗命传位皇太子。死后丧服和礼仪,则一遵太祖皇帝遗制。七月十八日,一代雄主朱棣在榆木川去世,享年65岁。

电视剧中虽然给朱棣死后搞了一个用咸鱼掩盖气味的雷人桥段,但好歹将这位永乐皇帝去世时的场景拍得十分唯美。另外朱高炽那段似假还真的场景设计,也十分巧妙。

秘不发丧:一场权力的暗战

大军在外,皇帝突然驾崩,接下去如何是好?当时朱棣身边亲信太监马云(非马爸爸)与扈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紧急磋商之后,决定秘不发丧。至于朱棣的尸体是如何处理的呢?《明史》中给了我们答案:

太监马云密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谋,以六军在外,秘不发丧,熔锡为椑以敛,载以龙轝,所至朝夕上膳如常仪。—《明史卷七·本纪第七》

也就是把军中所有的锡器收集起来,然后将其销熔后打造成一只圆桶,即上文中的“椑”。随后将皇帝的遗体安置在锡桶之中,再密封桶口,这样可以起到防腐的效果。至于锡桶本身,则安放在皇帝专用的“龙轝(音yú)”上。每天扎营之后,继续向“御幄”内供应早膳和晚膳。一切仿佛皇帝仍然在世,带领着大军缓缓南归。

上文说过,封锁消息的目的是防止汉王和赵王乘机作乱。但是前提是要让身处北京的皇太子朱高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于是就在朱棣驾崩后次日,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杨荣和御马监少监海寿两人秘密离开大营,向北京疾驰而去,目的是“奉遗命驰讣皇太子”。

汉王是当年靖难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头号功臣,军中大佬都和他交情匪浅。虽然朱高煦早已被朱棣打发去山东乐安州就藩,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至于赵王,刚刚在一年前卷入了一场未遂政变。当时的主谋常山中护卫指挥孟贤,即保定侯孟瑛的哥哥,说明赵王背后同样站着军方势力。而且赵王镇守北京二十多年,在京师的势力可比长时间待在南京的皇太子更为深厚。

杨荣和海寿一路不眠不休拼命赶路,终于在八月初二日赶到了北京。二人不及休息,立刻进宫向皇太子“致大行皇帝遗命”。朱高炽在震惊之余,召皇太孙朱瞻基和心腹大臣紧急开会协商对策。

经过一番讨论,皇太孙奉命赶赴开平“恭迎大行皇帝龙轝”,此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接管北征大军的兵权。临行之前,朱高炽取出东宫印记交给朱瞻基,同时下令行营大小官军悉听皇太孙节制。

举大行皇帝初赐东宫图书亲授之曰:“此大行皇帝初授我者,今吾以授汝。但有事报来,即用此识。”皇太孙稽首受之。—《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四》

八月初七日,朱瞻基赶到御营之中。此时当年朱棣带着皇太孙一起亲征的效果开始展现出来,在朱瞻基顺利接管兵权之后,军中这才开始发丧。八月十日,龙轝抵达北京,朱高炽这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此前在朱瞻基走后,朱高炽先是下令京城戒严,接着派人密令亲信宁阳侯陈懋和阳武侯薛禄先率精锐骑兵星夜驰援北京。因为当时京军主力悉数出征,城中留守军队不过数千人而已。为了应对汉王和赵王可能的逼宫,朱高炽必须要有明军主力护驾才行。

当朱棣的龙轝抵京之后,第二天开始文武群臣、军民耆老人等就开始上演“劝进”的戏码。八月十三日,赵王朱高燧代表宗室劝进。经过去年政变未遂的打击,这位赵王殿下显然乖巧了很多,在劝进文中也是谀词如潮:

伏见文武群臣累笺劝进,力辞未允。弟高燧以同气之末,亦惓惓面请早正天位,皆未承允许。夫天位不可以暂旷,生民不可以无主。伏望长兄太子殿下鉴帝王之大经,明皇祖之大训。上遵父皇之遗命,下副臣民之仰望。早正天位,承天统。光祖宗之付托,续太平于万世。—《明仁宗实录卷一》

八月十五日,经过几番推让之后,皇太子朱高炽终于在北京奉天门即位,是为仁宗。朱高炽登基之后又过了一周,才于八月二十三日下旨召汉王朱高煦进京。九月十二日汉王抵京,此时大局已定,因此朱高煦只待了三天就匆匆返回乐安。

结语:作为熟读史书的皇太子,朱高炽不可能不知道当年秦始皇崩于外,公子扶苏被矫诏逼死的历史悲剧。当时的明军外有阿鲁台趁乱偷袭的隐患,内有汉王、赵王作乱的可能,朱高炽这个皇太子可谓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好在朱棣身边没有当年的赵高,杨荣也不是昔日的李斯,最终通过一招“瞒天过海”的计策,大明的基业顺利交到了朱高炽的手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朱瞻基,赵王,皇帝,阿鲁台,京城,太子,朱棣,北京,大军,观点评论,朱高炽,朱瞻基,赵王,朱棣,汉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朱瞻基,赵王,皇帝,阿鲁台,京城,太子,朱棣,北京,大军,观点评论,朱高炽,朱瞻基,赵王,朱棣,汉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朱瞻基,赵王,皇帝,阿鲁台,京城,太子,朱棣,北京,大军,观点评论,朱高炽,朱瞻基,赵王,朱棣,汉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