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皇帝被权臣废掉不稀奇,东晋历史上就有一位被权臣废掉的皇帝,就是史称晋废帝、海西公的司马奕。司马奕也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掉的皇帝。至于司马奕被废的理由,就有些稀奇了,他竟然被人诬陷为没有生育能力的太监。至于司马奕为什么被废,还要从当时的权臣桓温说起。
桓温是谯国桓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的长子。桓温可谓是出自名门豪族,而且桓温还是晋明帝的驸马,算起来是司马奕的姑父。桓温早年便有大志向,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终于占据东晋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荆州、江州等地,并且安排族中兄弟、子侄占有朝廷关键岗位,可谓权倾一时。
从公元354年起,到公元369年,桓温曾三次发动北伐战争。这三次北伐除了第二次收复了故都洛阳,有些成果外,另外两次都是无功而返。尤其第三次,桓温兵败枋头,可谓是惨败。原本桓温北伐的目的并非是统一南北,而是立功河朔,威震朝廷,然后逼迫朝廷还受九锡,渐窃朝柄,以篡皇权。可是有了枋头之败,桓温威望顿减。篡夺皇位就希望不大了。
桓温参军郗超劝桓温说:“明公既居重任,天下之责将归于公矣。若不能行废立之事,为伊、霍之举者,不足镇压四海,震服宇内,岂可不深思哉!”
桓温素有野心,他曾卧对亲信说:“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接着又抚枕而起说:“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其部下见桓温出此不臣之言,莫敢答对。桓温还对于叛逆王敦甚为倾慕,经过王敦墓,连声说:“可人,可人”,称赞王敦能行非常之举。桓温与郗超一拍即合,遂定废立之事。
由于海西公司马奕平素谨慎,没有过错,桓温与郗超商量半天,于是诬陷海西公有痿疾,是太监之身,并说海西公使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与美人私通,生下二子,将要冒充皇子建储为王,改变皇家血统,倾移皇基。太和六年十一月,桓温率军从广陵返回姑孰,半路止军于白石(今安徽当涂西),带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废海西公帝位,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并草拟好诏令呈之于太后。褚太后在逼迫之下,只得同意。
桓温集百官于朝堂,依《汉书·霍光传》所记废立故事,宣太后令,废海西公,立司马昱为帝,桓温命督护竺瑶、散骑侍郎刘亨收海西公皇帝玺绶,又亲率百官至会稽王邸。迎司马昱入朝。于是司马昱即帝位,改年号为咸安,司马昱是为简文帝。简文帝诏桓温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赐钱五千万,绢二万匹,布十万匹。
就这样,谨小慎微的皇帝司马奕在二十九岁时,背负着屈辱的名声被赶下皇位,结束了六年的傀儡生涯。降封东海王。第二年,也就是咸安二年(公元372年),又被降封海西郡公。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司马奕过世,终年四十五岁,葬于吴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