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靖难之役的叛乱,朱棣和姚广孝,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靖难之役的叛乱,朱棣和姚广孝,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他曾经是威风凛凛的燕王,而他曾经是吟经诵佛的和尚;

后来他是叛逆谋反的四叔,而他也成了搅动乱局的祸首;

最后他成了名垂后世的明成祖,而他却依然是那个吃斋念佛的僧人。

他们就是明成祖朱棣和黑衣宰相姚广孝,一对风雨同舟的君臣。

他们共同掀起靖难之役的风波,共同搅动原本安定的朝廷,共同治理夺来的大明王朝!

自古以来,兔死狗烹的案例数不胜数,而这对君臣却还可以互相信任直至生命终点。有人说,那还不是因为姚广孝容易知足,靖难之役胜利后,他不但婉拒了所有赏赐,当自己的和尚,还继续脚踏实地为皇帝办事,谁不喜欢这样无私的臣子啊!也许吧!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他们之所以志同道合,那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有着相似的本质。才华出众却怀才不遇,胸怀壮志却不择手段,在乎名利却不贪图享受。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人经历是如何的相似。

同样不被父亲看好

朱棣篇

朱棣文韬武略明显远胜其他兄弟,可是父亲朱元璋却从来没有重视过他,更别说打算把皇位交给他了。

四皇子朱棣看着年长自己的三个哥哥先后去世,心里暗自以为自己有了继承大统的机会。可是,父亲最后却把皇位交给了皇孙朱允炆,那个异常平庸的小子。骁勇善战的自己却被安排在了北平,应付凶悍的蒙古人,朱棣作为一个工具人空有燕王的虚名。

朱棣之前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为何却从来入不了父亲的眼。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自己的母亲……

姚广孝篇

另外一边,和尚姚广孝原名姚天禧。小天禧的父亲是个远近闻名的医生,那时候医生虽然悬壶济世,却也赚不到多少钱,勉强能够维持家庭生计而已。好在,姚家住在富饶异常的苏州,不需要花太多钱就有机会读书。

很幸运,聪明的小天禧有机会读书读到了十四岁,逐渐到了他开悟的年纪。这一天,父亲突然找到他,跟天禧进行了一次谈话。

父亲说:“家中米缸快见底了,我供一家人吃喝就已经勉强了,你已经长大了,我现在已经供不起你继续读书了,不如跟我学医吧!”

虽然父亲讲话非常委婉,但聪明的小天禧早就听出这是父亲不容反抗的决定。

天禧回复道:“爹,孩儿不想学医,孩儿想要继续读书,将来学有所成,封侯拜相,为您和娘争光。若您实在为难,儿子情愿出家为僧,自食其力。”

父亲听到有些生气:“你想要读书,那就自己想办法,我是供不起了,你还别拿出家威胁我!”

可是一向听话的小天禧这一次,却摆出了一副决不让步的态度,果断选择剃度出家,当了和尚,法号道衍。

小天禧是何等的聪明,他怎么会一气之下出家念佛,了此一生呢!只因为,在那个时代只要当了和尚,就有机会读书,学习文化。元朝时期,天下混乱,汉人地位很低,但唯独佛教受到朝廷的庇护,只有那里有着一丝清净之处,所以和尚就成了非常吃香的职业。小天禧一开始出家的打算,就不是吃斋念佛,而是剑走偏锋,出将入相,匡扶社稷。

父亲不愿支持自己,天禧只能自谋出路,剃发为僧,研究佛法,结识高人,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直以来,道衍和尚虽然身在寺庙,心却在庙堂。

同样怀才不遇

朱棣

燕王朱棣雄才伟略,怎奈父亲手下也是人才如云。朱棣一生最大的才干,也是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带兵打仗,后来当了皇帝,这个爱好依然没变,他曾经五次亲征北伐蒙古,都大胜而归。可是当时,朱元璋手下能打的将士多如牛毛,根本就没有朱棣施展才华的机会。

再加上父亲对自己的忽视,朱棣这个冷板凳是坐定了。朱元璋去世之后,连继位的朱允炆也骑到了朱棣的头上来,闹着要削藩夺权。连最后的北平这一亩三分地也不留给自己,朱棣在某人的鼓动下走上了造反之路。

而这个某人,指的就是道衍和尚,一个同样怀才不遇的人。

姚广孝

道衍和尚出家为僧,后来却拜道人为师,却又与儒家学者交往,修得精通“儒释道”,另外他还懂得纵横术与阴阳术,可惜毫无施展才华的机会。

他所处的时代,国君是朱元璋,以道衍和尚能媲美刘伯温的才华,谋得个朝廷大员的职务也不难。可是,他却一直没有行动,只在寺庙中念经。至于为什么呢,我猜可能是以下原因:

1、洪武七年(1374),姚广孝40岁,好友高启遭腰斩而死;2、洪武十一年(1378),姚广孝44岁,好友杨基“进按察使,被谗夺官,谪输作,竟卒于工所”;3、洪武十三年(1380),姚广孝45岁,胡惟庸“谋反”案发,好友宋濂死于谪戍途中。4、洪武十六年(1383),姚广孝49岁,好友张羽坐事窜岭南,未半道,召还,“自知不免,投龙江以死”5、洪武二十一年(1388),姚广孝54岁,好友苏伯衡“坐表笺误,下狱死。二子恬、怡救父,并被刑”6、洪武二十六年(1393),姚广孝59岁,蓝玉以“谋反”被杀,好友王行与二子同坐死。7、洪武二十八年(1395),姚广孝61岁好友徐贲“以政绩卓异,擢河南左布政使。大军征洮、岷,道其境,坐犒劳不时,下狱瘐死。·自己当年结交的好友们,为朱元璋做事之后都相继不得好死,下场凄惨无比。所以,姚广孝看透了这一点,他选择蛰伏起来,伺机而动,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挑战朱元璋统治的天下。如此,一来可以为好友们复仇,二来也可以实现自己最初定下的理想。

怀才不遇,那又如何,像李白、苏轼那样写诗自嗨吗?不,道衍和尚要主动出击,自己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可是要挑战权威,他需要战友,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就这样,燕王朱棣和道衍和尚姚广孝,两个境遇相似的人相遇了。

君臣相遇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马皇后去世,各地的藩王回来守孝,其中就包括燕王朱棣。而京城的僧人们,也被请来为死者念经祈福。就这样,藩王邂逅了和尚。仪式期间,燕王朱棣走过道衍和尚身边时,道衍和尚小声说道:

“燕王殿下,我要跟随你!”

燕王朱棣听蒙了,小声询问这是什么意思。道衍和尚也毫不掩饰,直说道:“我要送燕王殿下一顶白帽子。”这是句反动的话,白帽子戴在王爷头上,那就是皇帝的“皇”字。意思很明白,姚广孝就是要辅佐朱棣夺嫡。

朱棣虽然也是蠢蠢欲动,但是他心里也很清楚自己的父亲朱元璋的水平,不敢随意造次。但道衍和尚自打成为燕王的幕僚之后,便开始用尽浑身解数撺掇朱棣造反,日复一日,可朱棣仍然没有同意。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是这样形容姚广孝的,姚广孝的理想很特别,他就是单纯为了造反而造反。

共同造反

终于,造反的机会还是等到了,朱元璋死后,他把皇位传给了文弱的朱允炆。朱允炆还要搞政治削藩,这是完全不给已经让步的四叔活路。这次,在道衍和尚的劝说下,朱棣终于被说动,踏上了反叛之路。可是这漫漫长路并不顺利,于是便有了下面的一段情景: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持续了整整三年,而他所有的地盘却还是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而朱允炆仍继续占着帝王的宝座,拥有全国大多数的军队和地盘,并且还坐拥天下的民心。而朱棣呢,拼死拼活也只是在山东附近小打小闹,军队越打越少,人心越打越散。朱棣攻城略地能力很强,可是没有正统的地位,征服多少领土,就会丢失多少领土。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地,朱棣此时已进入死局,失败不过是时间问题。

那日,朱棣退兵回到北平,特意来到道衍和尚念经的寺庙。便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朱棣:“我天天打仗,占领多少领土,就会丢掉多少领土,何时才能成事啊?”

道衍:“殿下,大事要成,何不直取京城?”

朱棣叹息道:“我连山东都拿不下,谈何夺取京城?”

道衍道:“殿下,去京城何必一定要走济南呢?”

朱棣沉思片刻:“那该怎么走呢?”

道衍淡然一笑,说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谋。

建文四年元月,朱棣取道馆陶渡河,连克东阿、东平、单县,兵锋直指徐州。三月,朱棣绕开徐州,进军宿州。四月,在灵璧击溃朝廷主力。六月,叛将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顺利进京,江山易主。

共同的悲哀

功成之后,朱棣登基成为永乐皇帝,并正式赐名道衍和尚为“姚广孝”。

大事已经完成,努力了那么久,富贵荣华就在眼前。可是,朱棣没有贪图享受,姚广孝也没有。因为他们各自心里都有个结,永远过不去的结。

朱棣的内心

对于朱棣来说,虽然皇位来源不正,但是篡位的恶名绝不能扣在天子头上。为了让自己的皇位归属于正统,他甚至消除了自己亲生母亲的存在,改称早已去世的马皇后为生母。朱棣称帝之后,兄弟姊妹都不认同,臣子们更是痛骂他,民间的文人也在进行抗争。面对这个局面,朱棣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当好一个皇帝,顺便消灭这些声音(脖子流血的那种方法)。

平心而论,朱棣不是个好人,但却是个好皇帝。他励精图治,修永乐大典,平定北元,派郑和下西洋,成就万国来朝的局面,他建立的永乐盛世,完全对得起这个抢来的皇位。

姚广孝内心

另外一边,屡出奇谋、功高盖主的姚广孝呢?

虽然他是个和尚,但他做的这一切,目的也很俗气,就是为了光宗耀祖,让家人脸上有光。可是,当他衣锦还乡之时,一切却事与愿违。

姚广孝带着荣耀回到家乡,不仅没有受到乡友们的夹道欢迎,甚至连自己的同胞姐姐都不愿意见他。亲人的冷漠让姚广孝感到心寒,不知道曾经的朋友们会如何看他。

他去找到自己儿时的好友王宾,他屏退左右侍从,亲自上前,隔着高墙向着屋子里呼喊道:“我是道衍啊!”

“我在收拾柴火,正忙着呢。”这是王宾给他的回应。

姚广孝没有放弃,他在屋外站了好久好久,王家的大门才缓缓打开。王宾俯下身子,向这位数十年未见的友人深鞠一躬,摆出手势,请姚广孝进门。

进屋之后,姚广孝心头一暖,刚想说些什么,好友王宾却摇了摇头,送了他两句话:“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听到这话,姚广孝没有辩解,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静静地离开了好友家,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向往的庙堂,尽好自己朝中黑衣宰相的职责。

尽管家乡已经没有理解自己的人,但至少朝廷里还有一个,就是当朝那个与自己风雨同舟的皇帝。共同治理好这个大明吧,不求对得起因这场叛乱中死去的人们,但求对得起自己最初的理想!

他们这一路上,其实并不孤独,可以彼此相伴,当然也只有彼此相伴!

当然,如果要问他们谁成就了谁?我想,应该是姚广孝这个和尚成就了朱棣这个皇帝,就像男女关系一样,首先开口的那个人最关键!你觉得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君臣,父亲,朱元璋,好友,朝廷,朱棣和,叛乱,机会,道衍和尚,明成祖,观点评论,和尚,朱元璋,姚广孝,小天禧,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君臣,父亲,朱元璋,好友,朝廷,朱棣和,叛乱,机会,道衍和尚,明成祖,观点评论,和尚,朱元璋,姚广孝,小天禧,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君臣,父亲,朱元璋,好友,朝廷,朱棣和,叛乱,机会,道衍和尚,明成祖,观点评论,和尚,朱元璋,姚广孝,小天禧,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