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其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由于宋太祖死的突然,当时就有赵光义谋杀兄长篡位的流言(至今也是一宗谜案)。为了树立形象,赵光义急需做出成绩堵住天下人的嘴。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在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纳土归附后的后,979年,宋太宗又亲征太原,灭了北汉。随即又不顾军士疲惫,众将反对,直接挥军北上,想一鼓作气,武力夺取燕、云等州。
北上击败辽国,武力夺取后晋时割让给辽的燕、云等十六州,解除宋在北方边境上的威胁,是宋太祖时期就制定的基本国策,宋太祖曾在经济上做了多年的准备。按照宋太祖的规划,本想储备巨额资金向辽赎买,如果辽不同意就以这笔开支作为讨伐辽的军费。但是,宋太祖的宏伟战略没来得及实施就死了。宋太宗继续着太祖未竟的事业。只不过,宋太宗没有他哥哥那样的战略头脑和军事才能,致使这次贸然出兵以大败收场,影响到了此后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
辽国其实也对宋朝进攻早有准备,尤其是对燕地的防守更是有周密的部署,在隋唐蓟城的基础上对幽州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从而使幽州城成为方圆36里,城高3丈、宽1.5丈,人口30万的陪都和军事、政治重镇,派大丞相、南京留守韩德让和大将耶律斜珍率兵防守。
6月初,宋军从太原直接进入幽州外围,辽的东易州(今河北涿州西南)刺史刘宇、涿州(今属河北)判官刘厚德等先后以城求降。6月23日宋军抵达幽州城南,宋军先锋军巡哨城北,在沙河遇到辽军,马上以先至的兵马与之交战,后军不久到达,而后诸军齐集,大败辽军,斩获甚众,生擒五百余人。看宋军锐气正盛,辽军不敢与宋军直接冲突,遂佯装败退,设计伏击斩杀宋军千余人后退守幽州城和沙河一线,掘地防守,与宋军对峙。
宋军围攻幽州坚城不下,“将士多怠”,士气低落。7月6日,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率救援大军至幽州,赵光义督诸路军攻击,两军战于高梁河。宋军先胜后败,辽军乘夜派出骑兵从左右两翼挺进,夹攻宋军,实行迂回钳击。宋军连续苦战数月,人疲马乏,发觉被包围后虽然奋力反击,但是无法抵抗辽军的猛攻,只能纷纷后退,辽军则乘势对宋军实行超越追击,打乱宋军阵型。在勉力支撑了一阵之后,宋军彻底地崩溃了,诸将争道奔走,溃不成军。赵光义的近臣见形势危急,慌忙之中找了一辆驴车请赵光义乘坐,急速南逃。而辽军紧追不舍,一直追到涿州城下,获得兵器、符印、粮草、货币不可胜数。
赵光义倒是命大,凭借慌乱中找来的驴车,竟然一路狂奔先于败兵抵达涿州城外,随后又见势不妙,又绕城而过直奔金台屯,这才停住“车驾”观望。观望之后,赵光义的小心脏这才停止了狂跳。原来,他这辆驴车不仅远远甩开了紧追的辽国铁骑,就连宋军也被他甩开很远,宋军败军现在已经退到涿州据守,驴车安全的很。宋太宗也因这一跑,挣下了“高梁河车神”这一“千古美名”。
高梁河之战后,宋太宗数次北伐,屡战屡败,到澶渊之盟,宋对辽已然完全处于下风,并直接对其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辽国直到其灭亡,对宋朝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悬在头上的利剑一般的存在,让宋人不敢稍有懈怠,而造成这一后果的转折点当属高梁河之战。
毛主席在读《宋史》这一段时,曾经批注到:“此人(赵光义)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伟人就是伟人,深邃的目光穿透千年,一下就看出了宋人百年不胜的原因。
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蒋介石还不忘挖坑,只是他还是嫩了点
开国上将贺炳炎,同一地点两次伏击日军堪称军事教科书
国军少将旅长,彭总是他湘军时期老长官,被俘后和王震成了好朋友
刘峙位列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为何西安事变后却江河日下
聂荣臻为何能被授予元帅衔?单这一时期的表现就证明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