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隋朝灭亡当真杨广的错?其实根本原因在杨坚,房玄龄早就看透了

隋朝灭亡当真杨广的错?其实根本原因在杨坚,房玄龄早就看透了

“替罪羊”不是一个好词,但是在历史上被这么冤枉的人也不少,例如我们的“炀帝”杨广。现在提起杨广的历史,无一不是“好战欺民,昏庸无度”的评价,甚至绝大部分的人认为,隋朝之所以覆灭,基本就是因为有杨广这个祸害,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房玄龄一言道出根本,不在杨广,在杨坚。

晚年多疑

杨坚出生于公元前541年,在他27岁,父亲杨忠死后,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此后跟在武帝宇文邕身边做事,但或许是样貌上的“小人之相”太过明显,宇文邕一直担心杨坚会篡位,一直在暗暗提防。但或许是天意,杨坚不仅没被打压,反而因为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之后,更是一跃成为大司马,等到7岁的周静帝即位之后,杨坚也理所应当的成为背后的摄政王。

到了581年,周静帝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命,做足了面子后,最终拉开了属于隋朝的盛世篇章。

而在《旧唐书.传第十六》中,房玄龄却这样评价道:“隋帝本无功德,但困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籓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

确实,这登基明面上做得再好看,其实说到底也是一场无德篡位。回顾杨坚的执政期间,我们就可以发现,从一开始,杨坚就在一点点掏空隋朝的底子。

“走狗烹,狡兔死,飞鸟尽,良弓藏”那些年跟着杨坚打天下的开朝元老们,也没逃脱这样的命运。

在这之后二十年的时间中,王谊、元谐、虞庆则、王世积、史万岁等人无一逃脱。在这其中有他的玩伴,生死之交的兄弟,曾经托命给他的功臣,这些人谁不是对他忠心耿耿,想要与他一起开创盛世的,可是最终都没能敌过帝王的猜忌。

杨坚身边亲近的人都是如此,在看到那些老臣的下场,跟着杨坚的臣子谁不寒心呢,而且那些开国元老们也各自拥有自己的势力,如此一来,杨坚自己本身也失去了一大批拥护者。

臣子不是妃子,可以重新废旧,人才难遇,对自己忠心的更难,在自断一臂之后,其实杨坚也在寻觅更适合的党羽,可是面对杨坚“求贤若渴”的双眼,敢挺身而出的,却没有几个。

肆意残杀大臣

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杨坚太作,晚年的杨坚在对待臣子的态度上,有些过于两极分化,那些政绩突出,能干的官员,杨坚的赏赐就极为大方,在那些臣子下一秒觉得自己能受皇帝重用的时候,杨坚又在默默派人去试探他们,一旦接受贿赂的,不论原因一律严惩。

人性是禁不起试探的,更何况大部分的官员费尽心思往上爬,不就是为了权和钱,这样一来,敢冒头激进的官员也没几个了,大家只求苟命。

但是光是这样一条要求也是极难的,朝廷中遇到困难,皇帝一般也会咨询臣子意见,凡是点到但是回答不上来的臣子,下场也是极其凄惨的,而且在杨坚面前,丝毫没有求饶的机会可言,当即不满意,当即杀。

于是每次官员们早朝,都犹如去鬼门关走了一趟,生怕被这个嗜杀的皇帝给盯上。官员们的日子不好过,百姓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早期的时候,杨坚还是很多老百姓眼中的明君,那时候的杨坚体谅众生不易,还制定了《开皇律》来减轻刑罚的程度,并直接废除了各种残酷的死刑、刑罚。

可是到了晚年,自己却带头毁了这一切,对待老百姓的态度也不再是保护,而是严管。

那些适合统治的刑罚一条一条地加了进去,在官员的罪责处罚上,也是随心所欲,以至于后来上行下效,地方官员们在进行审判的时候,全凭自己的喜好,上下一片都是嗜杀的景象。在市坊之中,只要偷盗军中粮食达到一升的,全家都要被关做奴隶;三个人偷一个瓜,只要被发现,则直接可以问斩。

在这种接近严苛的法律下,杨坚还同意了人们可以相互监督、相互举报,这种放任无疑是给那些有心人递了一把无形的刀,想要栽赃陷害,嫁祸他人的有心人不计其数。身为食物链中最底层的平民,无疑是活得最凄惨的一个群众,同时他们也是当时最大的一个团体。

失民心

在彻底失去民心之后,人们就已经开始期待着这个朝代结束,之所以不反,无非是因为还没到一个触底反弹的地方,而现在的时机也还不够,在这样的状况中,百姓之中早已经积压了有苦难言的民怨,只等着时机成熟后爆发,所以在后来杨广接手时,没有改变这种状况,而是不断对外征战,激发民怒引来造反,也是迟早的事情。

杨坚是《开皇律》的制定者,但是也是带头推翻这个制度的第一人,这种戏剧化的转变,加剧了百姓们对于朝廷的不信任,百姓官员没有一个群体向着隋朝,这才最终挖断了隋朝的底子。

等到仁寿年间,杨坚开始为自己修建仁寿宫,负责人是杨素,为人极其狠厉,诺大的行宫,在他的指导下仅仅耗费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其中累死在仁寿宫的平民不计其数,这种建立在死亡上的仁寿宫,人们又如何能接受。

在百姓死去之后,家属也是没有任何补贴的,大把黄土一盖就算完事,此事后来也曾传到杨坚的耳中,但是杨坚却并没有怪罪杨素,反而认为这是他忠心的表现,有了杨素做代表,在朝廷之中逞凶斗狠的人也越来越多。

人们只知道杨广好战,却不知在杨广之前,杨坚已经耗损了大半军力。在公元前598年,杨坚命杨谅挥师讨伐高丽,却不想遇到天灾,出师未捷身先死,只是一个来回,士兵就损失了八成。

结语

此时的杨坚已经老迈,只能将心思放到后世继承之上,可这最后的一件事,杨坚也没有做好,自己本身就没有做好榜样,在看到长子杨勇日渐奢靡之后,便确定废弃他的太子之位。

废长立幼,在彻底地打破宗法制之后,逆乱之缘一开,后来的萧墙之祸也是意料之中,杨广的到来不过是为这片废墟点上了最后一把火,但是最终将这开皇盛世糟蹋成这番模样的人,其实一直都是他的创始者杨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房玄龄,隋朝,评价,刑罚,仁寿,皇帝,杨广,百姓,杨坚,观点评论,房玄龄,杨素,杨广,仁寿宫,杨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房玄龄,隋朝,评价,刑罚,仁寿,皇帝,杨广,百姓,杨坚,观点评论,房玄龄,杨素,杨广,仁寿宫,杨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房玄龄,隋朝,评价,刑罚,仁寿,皇帝,杨广,百姓,杨坚,观点评论,房玄龄,杨素,杨广,仁寿宫,杨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