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3年,紫陌红尘,夕阳西下,她一袭白衣,凝望了一眼窗外的风尘恋恋,然后纤纤玉手将三尺白绫一抛,接受她最后的命运。那一天,大唐最美的高阳公主香消玉损,而赐她自尽的正是自己的弟弟,彼时的唐高宗李治。
那么,李治为什么一定要赐死高阳公主呢?真的仅仅是因为,她与丈夫房遗爱夫勾结北景公主、柴令武等人,意欲谋反以推举荆王李元景登上皇位,事情败露而死吗?在这之后,还有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就让时光倒流回千年前,我们一同前去寻找答案。
古往今来,人们对高阳公主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她旖旎多情,风月成韵,与辩机大师,一念情缘起,一念情劫生,最后天人永隔的爱情故事,而在这故事之外,对于真实的高阳公主所知甚少,甚至有很大的误解,尤其是在不少人眼里,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女儿这一点,其实并不符合史实。而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寻找高阳公主之死背后的真正原因很是关键。
在《旧唐书》中的一句话:“初,主有宠于太宗,故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一直以来,这句话被当做是高阳公主颇受宠爱的直接证据,因为她受宠,所以她的驸马房遗爱也受到一定优待,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旧唐书》说房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但是纵观整个贞观年间都没能发现房遗爱因为娶了高阳公主得到了实质性的好处,尤其是对比一下杜如晦之子杜荷还能够因为娶了城阳公主,得封正二品的郡公,我们更是能推断出,房遗爱并没有因为娶了高阳公主而得到过特殊待遇。而房遗爱最终在众多驸马中脱颖而出,还是由于他的父亲——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病危,唐太宗亲至其病床前与之握手诀别,并当即授予了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正四品下),并且太宗此举,还是为了房玄龄能够在活着的时候亲眼看见儿子们的显贵。由此可见,《旧唐书》里的这一句记载,并不能说明高阳公主受宠,至少用这句来作为高阳公主是高太宗最宠爱的女儿证据太单薄。
关于高阳公主备受宠爱的证据难以寻找,但她不受宠一事,却能很容易通过唐太宗对李承乾与李泰,和对她在犯错之时的态度对比推断出来。
世人皆说,高阳公主是因为和辩机通奸一事被唐太宗疏远了,不复宠爱,但就史书上的各处记载而言,唐太宗对于自己真正宠爱的孩子,从来不会因为对方的行为举止不当而心生厌恶。证据之一,当初李承乾试图谋反,犯下唐律中十恶之首,罪不容赦的滔天大罪,可尽管如此,唐太宗也没有就此伤害李承乾的性命,不但绞尽脑汁设法保住了他的性命,更将为李承乾说话的来济连连升官。证据之二,明知李泰有夺嫡之心,唐太宗也没有对这个儿子多加处罚,只是将他的爵位从正一品亲王降为从一品郡王,而且不到四年后,又重新晋封他为正一品的亲王。与李承乾和李泰相比,高阳公主与辩机偷情,实在是无关大局的私事,而高阳公主就此遭到唐太宗的疏远与冷落,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唐太宗对高阳公主的感情很是淡薄。
弄清楚了高阳公主在唐太宗心中的真正地位之后,我们再来看高阳公主与唐高宗李治的关系。高阳公主的生母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团,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她的生母并不是长孙皇后或太宗四妃之一,为什么呢?
第一,史书上对长孙皇后的七个子女记载很清楚,第二,因为高阳是因谋反而被赐自尽的,若是四妃之女,四妃及其诸子不可能不被连坐。所以说,高阳公主与唐高宗李治虽然是姐弟,但也是只是同父异母的姐弟,再结合高阳公主并不太受宠的皇室处境,李治与高阳公主的感情自然也不会深厚。
自此,我们可以对真实的高阳公主有了一个大致了解,那就是她只是皇室成员中并不起眼的一位公主,所以当她卷入谋反事件时,唐高宗对于这位姐姐首先想到的不是保全,相反的,他会从最功利的角度考虑怎么样用高阳公主谋反一事,来借机震慑当时那些蠢蠢欲动的宗室大臣,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高阳公主的性命。
历史不忍细读,高阳公主的一生,从婚姻到死亡,都是在为父亲和弟弟的政治做牺牲,充满着悲剧,她没能逃过那个时代的公主的宿命,也没有能力在爱情曾经降临时抓住幸福。而这,或许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女子的宿命吧。千载悠悠过,徒留叹息声。
参考文献:
《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