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朱棣和建文帝争夺皇位的时候,曾一度陷入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他想起了兄弟当中以善谋出名的宁献王朱权手中还有一支足以改变战局的精兵强将——朵颜三卫。
朱棣在和自己手下的将领商谈时曾说:“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啊!”
(宁王剧照)
朱权在这件事情上,处境很尴尬:一方面,他“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手中拥有这样强大的实力,本身在渴望削藩的朱允炆眼中就是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朱权在朱棣那边虽然吃香,但却是架空他为前提,毕竟朱棣本身的实力并不比朱权强,他是不敢贸然招揽朱权的。
朱权是两个棋手中间最后的阻碍,无论他归于谁,谁就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但这件事的选择权并不在朱权身上。因为,两边都想用他,两边却又都不信任他,只是想架空他手下的权力,朱权无论投靠谁都是很尴尬的局面。所以,朱权在这件事情上选择了旁观,两不相帮。
朱允炆下令招他进京,他选择了拒绝,最终被收去了封王的特权1万6千人左右的“三护卫”。但这种看起来已经是有不臣之心的他,依旧拒绝了朱棣的招揽。
(朱棣)
建文元年九月,朱棣终于决定靠自己擅长的“政变”,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朵颜三卫虽然名义上归属于朱权,实际上这是三支投靠明朝的元朝部落组成,忠诚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靠。至少朱棣用他画饼的技术,许诺事成之后,这片土地归属于三部落所有,便把这支部队从朱权手中策反了。
当朱棣孤身前来时,朱权并没有怀疑自己的兄弟一开始就没安好心,最可怕的是这份恶意还是自己的背后。以有心算无心,朱棣拿下了这位天真的兄弟朱权,为了不让他抵抗,许诺“事成,当中分天下”。
固然朱权未必相信,但此时全家人都做了俘虏,他又哪里有其它选择呢?
(部落士兵)
朱棣本身就是为了得到这支部队用的缓兵之计,许诺共分天下,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相反,还更要遏制住朱权,防止他因怒生恨,起兵于自己作对。
所以,在朱权的事情上,朱棣做了如下应对措施:
1,将朱权经营多年的地盘分给朵颜三卫,彻底让二者决裂;
2,把朱权的封地限制在南昌府。这有何深意呢?我们看看他的封地“武宁府西北,西有太平山,西北有九宫山,南有修水”,这种地方几面环山,既不适合大规模培育势力,也不适合发展种植,更别说在辖地附近到处都是巡检司这种平日里维护治安,关键时刻就是眼线的机构了;
3,派人监视宁王的一举一动,若有异动,随时专人负责接手,名为封地,实际上就是软禁状态;
4,交待后代随时防备、打压着宁王一脉。
可以说,除了没有挥动刀剑,宁王一脉的日子是非常惨的,也为后来王阳明所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埋下了祸根。
(朱权)
朱权眼见朱棣铁了心不让自己掌权,便干脆沉迷于音乐、道教,不再过问俗事。从此,世间多了一位号臞仙、涵虚子的修士,少了一位醉心权力的“宁王”,至此以后,他在文学、道学、茶道、音乐、戏曲等方面的造诣越来越高。
或许,这才是他最好的结局吧。这样一位本性洒脱的臞仙,竟让人觉得他本就是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执掌兵杀反而是误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