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民如子的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在整个封建王朝中,都算是少数的能做到爱民如子的君王了。
元朝实行的色目人制度,将人分为四个阶层,除了蒙古人和色目人阶层外,别的阶层要负责繁重的赋税和徭役。
朱元璋经历了元朝末年朝廷对百姓的压迫,深知民间疾苦,在他年轻的时候,日子苦到“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
《元典章》记载:除汉儿、高丽、蛮子外,俱系色目人。
在他当和尚、乞丐的那段日子里,朱元璋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一名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不易。
苦难生活给予朱元璋的磨砺,塑造了他爱惜百姓的执政理念。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回忆曾经苦难生活时,对群臣曰:“朕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
【朱元璋剧照】
这段话真切的说出了朱元璋其人的治国理念:
一、重视民生疾苦;
二、厌恶贪污腐败。
当然,除了这两点之外,我觉得还应该算上,朱元璋与民休息,藏富于民的观念。
2、地方上跟朱元璋送竹席,朱:不要劳民伤财
有句话叫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对于这句话非常认可。
当时蕲州进贡了竹簟(竹席)给朱元璋,这种夏天放置在床上的席子,简直就是古代最舒服的纳凉神器。
本来一床竹席也没什么珍贵的,地方官进献给他恐怕也没多想,朱元璋却告诉这个蕲州来的大臣:“古者方物之贡,惟服食器用,故无耳目之娱,玩物之失。竹簟固为用物,但未有命而来献。若受之,恐天下闻风皆争进奇巧,则劳民伤财自此始矣。”
【古代的竹席】
这句话的大意是古代地方上贡献的东西,都是衣服食物器物之类,没有用来满足享受的东西,所以不用担心玩物丧志。今天你贡献的竹席虽然也只是器物一类,但没有朝廷的命令,你就来献礼。
假如我今天接受了这件竹席,那么天下的大臣知道了,还不争先恐后给我贡献奇玩巧物吗?这样下去,就会导致劳民伤财事情的发生!
于是,朱元璋便让大臣把东西拿回去,只是表示心意自己接受了。朱元璋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还告诉地方:非朝廷所需,毋得妄有所献。
【朱元璋剧照】
竹席在我们看来,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收礼物的人换成朱元璋,那这件事意义就不一样了。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朱元璋身为一国之君,如果带头收礼,那以后大臣们跟风学习他,就会造成恶劣影响,滋生贪污的土壤。
这件事也反映出了朱元璋藏富于民的治国理念,毕竟他说过:人君制财与庶人不同。庶人为一家之计,则积财于一家;人君为天下之主,当贮财于天下。岂可塞民之养,而阴夺其利乎?
在朱元璋的观点中,君主的财富和百姓的财富是不同的,君王是国家统治者,负责的是整个天下百姓的生存,而百姓是君王的子民,他们富裕了国家才强大,所以应该让所有百姓都富裕起来。
仔细看来,这种思想就类似我们现在的“共同富裕”,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便有如此想法,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明史》
【2】《皇明典故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