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曾图谋毒害朱棣,为何最终得以善终?

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曾图谋毒害朱棣,为何最终得以善终?

永乐二十一年五月,大明皇宫内,明成祖朱棣面色阴寒的发出几道旨意,旨意的额内容是要抓几个人,抓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所被抓的人所牵涉的罪行背后,最终指向了一个人--皇三子朱高燧。

未遂的宫变

朱高燧,朱棣的第三子,太子朱高炽的同母胞弟,大明赵王。而前文中所被抓的人,其罪行是涉及到了一场未遂的宫变。据相关史书记载,当时的明成祖朱棣已经病重,朱高燧于是买通太监入宫,欲下毒加害朱棣,并事先准备好了伪造的传位诏书,让太监在朱棣驾崩后,持伪造的诏书宣布传位于自己。

但事情走漏了风声,被一个军官王瑜得知,并上报朱棣揭发,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在之后,朱棣大怒,召朱高燧进宫,并当面质问朱高燧是不是做了这件事情,朱高燧吓得跪在地上不敢说话,本欲杀掉朱高燧的明成祖,在太子朱高炽的求情下,才放过这个三儿子,只是处理了相关涉案人员。

护卫指挥孟贤等结钦天监官王射成及内侍杨庆养子造伪诏,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明史·朱高燧传》

疑点重重的宫变本身

疑点一:朱棣的宽容态度

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是朱棣诛杀了几个所谓的涉案参与者,而对于朱高燧,只是进行了训诫,之后再无其他的处罚,藩王之位依然还在。

要知道,明成祖朱棣可不是个善茬儿,本身他就是依靠造反而起家,所以心慈手软,在他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对于权力的掌控,朱棣可以说是相当的严格。比如在靖难之时,当时还是世子的朱高炽留守北京,建文帝朱允炆为了让朱棣的后院起火,曾派人偷偷送信给朱高炽,信中要其开城投降,并许诺立朱高炽为燕王,再厚赏加封。朱高炽在接到这封信时,很聪明的没有拆开书信,而是直接派人送到了在前线的朱棣手中。当时朱棣已经听说朱允炆派人招降朱高炽,心中十分不安,当看到朱高炽这封原封不动的信时,心中才安定。朱棣感叹道:几杀吾儿(差点杀了自己儿子)!

还有就是二儿子朱高煦,在永乐十四年,北征回归的朱棣得知朱高煦在京城中多行不法之事,并且明显的表示出要参与夺嫡的意愿,朱棣下令将其废为庶人。后来也是由于朱高炽的求情,才没有实施,但是也减少了朱高煦的护卫,并诛杀了其不少亲信,并将其赶到了封地就藩。

因此可以看出,朱棣为了皇权的绝对和稳固,其心狠手辣的程度,是不惜的牺牲自己儿子的。而朱高燧这次所谓的政变,朱棣处理的结果似乎太轻了点,这跟不就不符合他的性格,要知道,这可是赤裸裸的政变,是要直接诛杀朱棣本人的。其性质之严重,是万万不能忍的。

疑点二、朱高燧在此次政变中,参与程度太低

根据上文中明史关于此次事件的记载,不管是毒杀朱棣,还是伪造诏书,其中都未出现朱高燧要具体如何的字眼,只是在结尾处,加上了一个“立赵王”的词语,但是如果把这个立赵王改成立汉王,甚至是立太子,也可以说得通。因此,这件事可以说有很大可能上,朱高燧真的不知情,并且,再后来太子朱高炽向朱棣求情时,用的也是“此乃下人所为,高燧必不知”的理由。因此,有可能朱高燧真的不知情。

疑点三、计划本身有较大的缺陷

毒杀皇帝,并做一个假诏书,再神不知鬼不觉的矫诏,看似一个完美的计划,实际上漏洞百出。

在当时,太子朱高炽的储君之位已经牢固,并且朱高炽在文官集团中有很大的威望,做太子也不是一年两年,又常年监国理政。这突然冒出一个传位诏书,且不说朱高炽信不信,就是大臣们也不信和不同意。并且,在永乐二十一年时,朱棣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以前,朱棣对于自己的儿子们,已经有了防范,在朱高煦做出不法之事和准备参与夺嫡之前,朱棣就下手将其踢出京城,从而消灭掉了朱高炽最大的竞争对手,依照朱棣的雄才大略,怎么可能会不考虑到三儿子可能做出的危险动作呢?

还有就是,毒害一个皇帝,是一件技术难度非常高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如朱棣这般打天下的皇帝来说,个人安全,尤其是饮食安全都极为重视。涉及到饮食,都有专人负责,岂是朱高燧随便找个阿猫阿狗就能下毒加害的?

因此,在分析过这些疑点后,对于朱高燧参与所谓的“政变”,而最终却能得以善终就有了答案,这场“政变”,很有可能就是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朱棣自导自演的一场大戏。其目的就是为了对一些利益集团进行“敲打”,提醒他们帝国的政权,已经定论,不要再妄图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同时也通过这种敲打,将之前与朱高煦走得很近的朱高燧政治名声搞臭,让其彻底断了窥探帝位的念想。

事实上,在这次事件之后,朱高燧也非常的识趣,明白自己的处境所在,因此直到朱棣驾崩,一直呆在家中很少外出,之后朱高炽继位,朱高燧担心被大哥清算,结果款人的额朱高炽并没有加罪于他,于是更加感恩戴德,表示自己无涉政之意,一心只想当一个闲散王爷,正是这种低调行事,小心翼翼的表现,也让他在其侄子朱瞻基即位后,躲过了被杀的命运,终于保全了自己和全家,得以善终。

宣德六年(1431年),四十九岁的赵王朱高燧于彰德薨逝,朝廷赐谥号“简”,称“赵简王”。子朱瞻塙继承王位,延续赵藩传承,直至明末,历时二百一十九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事情,政变,图谋,朱高燧,朱高煦,儿子,明成祖朱棣,毒害,太子,观点评论,朱高炽,朱高燧,朱高煦,朱棣,明成祖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事情,政变,图谋,朱高燧,朱高煦,儿子,明成祖朱棣,毒害,太子,观点评论,朱高炽,朱高燧,朱高煦,朱棣,明成祖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事情,政变,图谋,朱高燧,朱高煦,儿子,明成祖朱棣,毒害,太子,观点评论,朱高炽,朱高燧,朱高煦,朱棣,明成祖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