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显赫古今,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贤名的皇帝代表,被誉为"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就如唐太宗这样的名君,在晚年也有一件事让他后悔终生,那就是对先太子李承乾的教育失败,导致他性格叛逆,在刺杀亲弟失败后,与大臣勾结,阴谋造反,最终被贬到黔州,郁郁而终。
一、太宗爱子
李世民成为皇帝后,马上把年仅8岁的李承乾封为太子。史书记载:其"性聪敏、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由此看来,当时孩童期的李承乾还是性情、品德都很不错的太子,深得李世民的喜爱。
因为李世民本身是个千古名君,因此对太子的期望值就特别高,在李承乾12岁时,就有意识地锻炼他的治政能力,下诏令太子承乾"宜令听讼"。
之后,太子连生两扬大病,之前从来不信佛、道的唐太宗分别请了道士秦英和天竺高僧为儿子祈福。在承乾病愈后,大宴群臣并召度三千人出家。
因这两次大病,太宗对太子的照顾更加细致,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时时关切,在教育方面也下了大功夫,他专门为太子设置了崇文馆,并"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十余位品德高尚、文采斐然的老臣教授太子。
老臣的教育理念
然而太宗忽视了一点,这些老臣万般都好,也尽值尽力,可是教育方式并不适合太子的小儿心性。太子年轻,难免新奇爱玩,老臣们只要发现太子的丁点过失,就一味的参奏、讲谏。最后发展到老臣们比着上疏,而且言辞犀利,真正做到了"死无所恨"的地步,太子这边结果是"谏诤逾切,不能纳"。到此时,太子李承乾的性格已经转变,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的叛逆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得父子之间的隔阂加深了。太子在这种高压教育的环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怪癖,他宠幸了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乐人称心。这可是影响皇帝传宗接代的大事,李世民哪容得他胡闹,下令处死乐人。太子在宫中为他树冢立碑,日夜祭奠。
谋反被废
太宗也没当回事,觉得时间久了,这事也就过去了。可是后来,并非太宗想得如此简单,太子因觉得父亲对自己疏远了,已经开始宠爱其弟李泰时,担心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遂派人暗杀李泰,事情败露后,惧怕李世民对自己的惩,阴谋联系汉王李元昌、侯君集等人,起兵逼宫。
唐太宗十分悲伤,但又不想处死承乾,只得将其幽禁。为了将爱子培养成合格的储君,他付出了多少心血!然而在教育上责之切,反而起了反作用,这让他既失望,又后悔。
终身的悔悟
尔后在重新立太子时,选了性格温和的李治,这样子就可以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再后来对李治的管教,就借鉴先太子的失败之处,亲自用爱来示教,晚年更是著《帝范》言传身教,在此期间,他写了很多"肉麻"的书信(两度贴等),给予李治,想来是为了弥补对承乾的过失,连对承乾的爱一起给了李治。
参考资料:
《旧唐书·李承乾传》
《旧唐书·太宗本纪》
《资治通鉴·唐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