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东周列国志:从宣王闻谣轻杀,看周宣王后期西周面临的危机

东周列国志:从宣王闻谣轻杀,看周宣王后期西周面临的危机

在《东周列国志》中讲到,周宣王三十九年,北方游牧民族姜戎抗命,周宣王就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姜戎,却被姜戎打败,损失惨重。周宣王想要再次率军讨伐姜戎,考虑到军队人数不够,就采取了改革---“料民”(也就是类似于今天的人口普查)。试点就在太原这个地方(并非今天的太原,应该是指有大的平原的意思),虽然这个料民的政策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太宰仲山甫),但是周宣王还是执意要试行这个政策。之后就发生了周宣王途中听到童谣谶语,然后因为此事冤杀大臣杜伯的事件。

一、宣王闻谣轻杀折射出当时周朝存在一系列危机

结果,在“料民”回来的路上就听到了市井中有人在唱童谣“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当时的大臣大宗伯召虎对这句话的解读是:“月将升,日将没。”指的是阴盛阳衰,因为月代表阴,日代表阳。“檿弧箕箙”指的是国家恐怕有弓矢之变,因为“檿弧”指的是用山桑木做成的弓,“箕箙”指的是箭袋。所以“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这句童谣指的是周王室将会有阴盛阳衰的现象,同时王室内部将会有弓矢之变(也就是兵变)。

既然有童谣,必定要想办法去破解这个童谣。于是周宣王就命令市场严禁卖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并让下大夫左儒督办此事。这时王后姜氏又向周宣王报告宫里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位宫女五十多岁了,自己却无缘无故怀孕了,而且从先王(周厉王)时期一直怀孕到现在有四十多年,前几天却突然生了个女婴。我想这不是一件吉利的事情,就让人用草席包了女婴扔到河里去了。周宣王一听到这件事情,刚好应了阴盛阳衰的童谣,于是就让人全城搜查这个女婴的下落,并让上大夫杜伯督办这件事情。这是刚好有个农妇在市场上售卖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被管理市场的人抓住了,下大夫左儒一看刚好和童谣符合,就把这件事上报给了周宣王,周宣王也认为是符合童谣,就杀了农妇收缴了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以为是破了这个童谣。

可是到了周宣王四十三年(四年以后),有一天周宣王在梦中梦见了有一个女人到周王室的宗庙中把周王室的七庙神主都拿了,然后往东方走了。周宣王醒来之后又去问太史伯阳父这个梦这么解,阳父回禀说这个还是和几年前的童谣一个意思。周宣王明白当年的童谣里说的并没有破解,就召来了上大夫杜伯问他当年的事情办的如何,怎么也不见汇报情况。杜伯就按当年大家一致认为的杀死了农妇收缴了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以为是破解了,就没有全城搜查女婴,也是怕闹的民心不安。周宣王一听大怒,认为杜伯没有认真去执行我的命令,就是不忠,让武士杀了杜伯。

从周宣王亲信童谣到冤杀杜伯可以看出周宣王对这件事情非常敏感,正是因为敏感导致周宣王在非理智的情况下冤杀了杜伯。然而,周宣王的敏感其实也暴露出了当时周王朝存在一系列危机:

一、政治危机,由于军事上周宣王对外战争失利,造成了周王朝实力下降,周王室威严的形象受到了影响,动摇了各诸侯国对周王朝的忠心度,期间就有发生过南方的申国叛乱事情发生。当时周宣王亲征姜戎兵败,损失惨重,周宣王没有想着如何修养生息,而是决定采取“料民”的政策,补充兵源和物质。二、经济危机,周王朝当时经济上由于过度对外使用军事,加上周王室的土地在西周后期日渐减少,财政入不敷出,给周王朝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三、民心上,从那句“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童谣来看,“月将升,日将没”是百姓对周王的评价,希望周宣王不要沉迷美色;“檿弧箕箙,几亡周国。”是百姓不希望再去打仗,希望能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总之就是百姓希望周王能够远离女色,远离战争,休养生息,给百姓一个安定的社会生活环境。

二、周宣王后期对外战争的失利及周宣王违背宗法制干涉鲁国立储事件,使得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忠诚度下降---政治危机已经凸显。

1.周宣王时期对外战争异常频繁,这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利益和威严,但同时也在不断消耗西周王朝的整体实力。

从史料和出土的文物记载上可以看到周宣王在位时期,曾经爆发了多次对外战争:

宣王四年,派秦仲讨伐西戎,兵败,秦仲被西戎所杀。后来周宣王又让秦仲的儿子秦庄公讨伐西戎,并派兵七千帮助秦庄公,大败西戎。

宣王五年,王初各伐猃狁(xiǎnyǔn);兮甲从王,折首执讯;胜利。

宣王九年,征讨眉敖,胜利。

宣王十二年,虢季子白率师讨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胜利。

宣王二十七年,周宣王派兵攻打的少数民族,失败。

宣王三十二年,周宣王攻打条戎和奔戎这个两支少数民族部落,失败。宣王三十四年,出兵击败北戎。

宣王三十五年,征讨申戎,大败申戎。

宣王三十八年,出兵征讨条戎、奔戎,失败。

宣王三十九年,征讨姜戎,失败。

从上面列出的周宣王对外战争的记录来看,在周宣王后期对外战争基本可以看出,周宣王时期特别是在周宣王执政的后期打的对外用兵失败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而周宣王在对外频繁的战争中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口,同时也降低了周王朝的实力,令诸侯国对周天子的统治也感到不满。在宣王三十九年征讨姜戎失败之后,就发生了南方的申国(之前已经征讨臣服于周王朝)发生叛乱,后虽然周宣王出兵征讨平息了叛乱,但这已经显示出诸侯国有贰心,对周天子也不再像原先那样恭顺,服从。

2.周宣王干涉鲁国立君问题严重违背了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天子带头破坏规矩,造成各诸侯国从内心对周王室产生不服,所以有“诸侯多畔王命”的现象。

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鲁武公九年的春天,鲁武公带着长子括和少子戏去朝见周宣王,不知道什么原因,周宣王对鲁武公的少子特别喜欢,就要求鲁武公立少子戏为太子。这和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相违背。当时的大臣就进谏周宣王不要干这种蠢事,这种事情一旦做了,会令天下诸侯不服,到时候没有人听周天子的话了。周宣王没有听从执意要扶持鲁国少子戏当国君,后来鲁武公死后,少子戏果然当了鲁国的国君,就是鲁懿公。这也导致了鲁国内部争斗不止,鲁武公的长子括的儿子伯御起来造反,推翻了鲁懿公,自立为鲁国国君,周宣王又带兵推翻了伯御,立鲁懿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鲁孝公。

武公九年春,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之: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今天子建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若鲁从之,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若弗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诛之亦失,不诛亦失,王其图之。”宣王弗听,卒立戏为鲁太子。夏,武公归而卒,戏立,是为懿公。《史记·鲁周公世家》

西周立国之后推行的是宗法制,而宗法制的核心就是推行嫡长子继承制,严格区分嫡子和庶子,也就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嫡长子继承制的好处就是能够有效解决贵族阶级内部的继承问题,不会出现有庶子来争位置,这样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所以周宣王干涉鲁国废嫡立庶的事件在当时来看影响是十分恶劣的,作为周天子带头破坏制度,怎么能取信于诸侯呢?所以,也就造成了后来诸侯不听周天子命令现象的出现,因为周天子都不讲规矩,他们作为诸侯也可以不用去遵守规矩。

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弑懿公,而立伯御为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而问鲁公子能道顺诸侯者,以为鲁後。樊穆仲曰:鲁懿公弟称,肃恭明神,敬事耆老;赋事行刑,必问於遗训而咨於固实;不干所问,不犯所。”宣王曰:“然,能训治其民矣。”乃立称於夷宫,是为孝公。自是後,诸侯多畔王命。《史记·鲁周公世家》

三、由于长年的对外战争及周王室原本固有的“王畿之地”在赏赐中面积不断缩小,使得周宣王晚期西周经济状况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1.由于战争的频繁导致财政支出严重而收入减少,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西周中后期由于对外战争的频繁使得西周财政支出扩大而相对应的财政收入却在减少,在上一章中我们也特别罗列了一些在周宣王时期曾经对外战争的记录,在农业文明时期,战争就意味着国家的臣民要从农业生产中出来去参军打仗,因而就会直接影响到农业收入,而农业收入在农业文明时期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春秋的韩宣子曾经说过:“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蠹也,小国之大灾也。”因而战争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故在周宣王时期特别是后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和失败导致了周王朝的生产活动和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在宣王时期不断地对西北方向的戎族和西南方向的南夷发动战争,有一种观点是周宣王为何是西周历代天子中对外战争发动最多的一个天子,其原因就是面对西周后期王室力量的衰落,周宣王想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来维持周王室的权威,因为通过对外战争可以获得被征服地区的资源和贡赋。然而这其实有点治标不治本,长期的对外战争使得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而且西周王朝在频繁的战争中力量也一点点消耗下去,同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这是因为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兵农合一制,士兵的主要来源就是平时的西周国人,这些国人在和平时期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一旦有战争爆发就成为士兵。这样一来长年战争会使西周国内的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从而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也是的百姓家里缺少主要劳动力而面临生活上的困难。在《诗经》中就有描述因为战争造成的家园荒凉凋敝的场景。正是因为缺少劳动力使得家园荒敝,田园荒芜。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诗经·豳风》

正是这种既要将劳动力抽调到军队中作为士兵,又要面临巨大的财政支出,同时国内农业生产不足,和在历次战争中消耗掉的士兵(也就是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这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使得西周的力量被一点点消耗下去。

2.在整个西周时期,作为西周王室的固有土地在历次的分封赏赐中逐渐边小,导致到了周宣王时期“王畿之地”已经萎缩的比较小,导致农业收入的减少。

土地是当时周王室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西周建立初期“王畿之地”应该来说是足够大的,因而作为分封制为主导的西周,初期的天子自然不会考虑到几百年之后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对于土地的封赏自然也非常的阔气。在出土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上就有记载“王自縠事(使)商(赏)毕土方五十里”也就是说周成王一次就赏赐了一位有功大臣五十里的土地。在康王时期出土的宜侯夨簋铭文上也就记载“赐土,厥川三百口……”,“三百口”的“口”这里应该是一个面积单位,因为铭文上文字缺失我们现在不知道,但是三百的话应该也算是一块比较大的土地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西周前期天子的赏赐土地面积还是比较大的,然而到了周宣王时期,根据出土的吴虎鼎铭文就记载了周王赏赐给吴虎的土地是之前别人的土地,而并不是用周王室的“王畿之地”了。这也从侧面说明周王室的土地已经减少到了不再轻易赏赐的地步了。

正是由于周王室“王畿之地”在不断的减少,土地的减少使得农业收入的减少,导致周王室的财政收入也在减少,从而导致了周王室实力被一步步的削弱。

四、从童谣“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反应出当时的民心和百姓厌战的情绪。

周宣王当时在“料民”回来的路上听到这句童谣的,而周宣王去“料民”的真正意图就是因为自己刚刚被姜戎给打败,所以希望能够再次召集军队继续和姜戎作战。然而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当时西周的经济状态已经出现了危机,要去打仗各种资源必然要充分准备,还有就是要补充新的士兵到军队中去。

所以“料民”就是为了去人口普查看看还可能征召多少士兵,和还能够收集多少资源。而这些士兵和资源都需要由西周的“国人”来负担。本来这些百姓在长年的战争负担中已经是非常辛苦,由于家里的儿子或者父亲需要去军队打仗而出现劳动力不足,现在又要通过更详细的“料民”(人口普查),去征集劳动力(上一章已经讲过西周兵役制度是兵农合一),这对个人家庭来说再次减少劳动力会面临农业生产劳力不足,家庭农业收入减少,进而出现田园荒芜,社会凋敝的现象,所以就有可能会出现社会的动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民间厌战情绪,希望不要再有战争发生,假若天子执行要继续进行战争,那么西周灭亡也一定因为战争。

综上来看,从周宣王听到童谣,轻信这童谣里唱的话,到派大臣杜伯去督办,再到冤杀大臣杜伯。周宣王对这件事情是异常敏感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周王朝面临一系列的危机,政治上,经济上还有民心上。造成这些危机既有周宣王自己的因素,宣王的好战还有就是带头破坏了当时嫡长子继承制,让诸侯对周天子不信服。也有当时的历史因素,西周立国以来的赏赐制度,让原本属于周天子的“王畿之地”在历代天子赏赐大臣中变得越来越小,造成西周王室财政收入减少,也有社会民心因素等等。

总之,在《东周列国志》中第一章中就出现周宣王闻谣轻杀的情景,其实暗示西周王朝到了周宣王时期已经出现了矛盾重重,危机四起,预示着西周在这些矛盾和危机中会走向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周宣,童谣,事情,对外,姜戎,西周,周王室,战争,周朝,杜伯,消息资讯,周天子,周宣王,姜戎,周王室,杜伯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周宣,童谣,事情,对外,姜戎,西周,周王室,战争,周朝,杜伯,消息资讯,周天子,周宣王,姜戎,周王室,杜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周宣,童谣,事情,对外,姜戎,西周,周王室,战争,周朝,杜伯,消息资讯,周天子,周宣王,姜戎,周王室,杜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