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只是因为朱元璋的遗训吗?

明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只是因为朱元璋的遗训吗?

后宫想要干政,更多得依靠外戚,而纵观明朝200余年,之所以没有出现后宫、外戚干政的现象,除了朱元璋的遗训外,我认为还有三大原因,一是高、文、昭三位皇后的深明大义,正是她们的坚持,才没有打破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尤其是昭皇后,她曾自觉放弃了垂帘听政的机会。二是明朝特殊的选妃制度,明朝后妃大多来自民间,外戚实力有限。三是皇帝的选择,在与文官集团的争斗中,皇帝选择了宦官,而并非外戚。

朱元璋的遗训

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就留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终明一朝,此制度始终未曾打破。因此《明史·外戚》中有“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的记载。

在明朝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出现后宫、外戚干政的现象,朱元璋立下的遗训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毕竟在古代极重“孝”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冒险打破祖训,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仍然是后代皇帝和后妃能够始终贯彻。

高、文、昭三后的历史贡献

这是明朝初期的三位皇后,他们的经历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坚持“后宫不干政”和阻止滥封外戚方面,给明朝所有的后妃开了一个好头。

1、高皇后便是孝慈高皇后,也就是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高皇后不仅能力出色,对朱元璋帮助极大,且极受朱元璋的敬重。朱元璋曾为了报答她,提出给她的亲戚组人封官加爵,但高皇后却说,“国家爵禄,宜与贤士大夫共之,不当私妾家。”其深明大义可见一斑,她算是为明朝的历代皇后开了一个好头。

2、文皇后则是仁孝文皇后,也就是朱棣的皇后、徐达的女儿徐氏。徐氏的能力不得而知,但身为徐达的女儿,其娘家人可并不一般,尤其是其弟徐增收曾在靖难之役中因帮朱棣而被朱允炆斩杀。但即使如此,她依然克尽本分,表示给外戚封官“非己志”,直到临终还在劝朱棣“毋骄畜外家”。

3、昭皇后则是诚孝昭皇后,也就是朱高炽的皇后张氏。这位是明朝的第一位太后,朱高炽由于在位不足一年去世,儿子朱瞻基在位十年又去世了,因此明英宗朱祁镇九岁就即位了。我们知道,历史上大多数后宫干政都是由于皇帝年幼导致的,由于朱祁镇年幼,当时的确有大臣请求昭皇后效仿前朝旧制垂帘听政,但却被昭皇后以“祖制不可违”拒绝,并将英国公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五人作为皇帝的辅臣,她自己虽然关心政事,但却不轻易干涉。

正是由于明朝的前三位皇后能够恪守本分,为明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使得后宫干政这个口子始终未开。

明朝特殊的选妃制度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女子,“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但是娼妓,不许狎近。”这种情况下,明朝皇帝的后妃大多来自民间或底层官员,不与权贵联姻。

这种特殊的选妃制度,后妃的外戚势力本就比较弱小,即使受宠能量也极为有限,反过来,正因为外戚势力较小,所以后妃对皇帝的影响力也极小,想要干政难度太大。

即使如此,为了防止后妃擅权,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文皇后徐氏就开始让贵妇学习《慈孝高皇后传》、《女戒》、《内训》等,并作《劝善书》颁行天下,此后后妃学习这些书籍成为定制。这对明朝后妃乃至民间女子的思想形成了极大影响。

皇帝的选择

我们知道,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皇帝和文官集团矛盾极为突出,而为了对抗文官集团,皇帝大肆任用宦官。

正因为明朝的特殊选妃制度,导致外戚实力极为有限,再加上同为外廷,一来皇帝不太放心,二来文官集团对于外戚的防范十分简单,所以为了对抗庞大的文官集团,外戚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相比之下,宦官与皇帝更加亲近,且是由内廷直接提拔,与外廷无关,因此文官无法阻止其崛起。

所以,在皇帝没有选择自己,而文官集团又严密防范的情况下,明朝的外戚始终谨小慎微,不敢有任何僭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明朝,朱元璋,后宫,皇帝,制度,高皇后,朱棣,集团,外戚,消息资讯,明朝,朱元璋,文官集团,后妃,外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明朝,朱元璋,后宫,皇帝,制度,高皇后,朱棣,集团,外戚,消息资讯,明朝,朱元璋,文官集团,后妃,外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明朝,朱元璋,后宫,皇帝,制度,高皇后,朱棣,集团,外戚,消息资讯,明朝,朱元璋,文官集团,后妃,外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