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作为一个典型的“暴君”,杨广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昏庸无道、荒淫无度、横征暴敛。
但实际上,杨广在历史上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尤其是在土木工程建设方面,杨广更是一个天才式的建筑大师。
他主持修建的大运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并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古代交通不便的年代,杨广这条人工运河的修建成功,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没有杨广修建大运河,就没有后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唐宋盛世。
除了运河之外,杨广还主持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和道路、桥梁等工程,被称为“隋代工程之最”。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这些古代基建项目。
大运河:开凿于公元605年,是隋炀帝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北巡匈奴、南抚南越而修建的。
最早的时候,大运河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它是一条南北水路运输大通道,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杨广就是以它为核心,治理国家和发动对外战争、进行外交谈判等工作都是以它为中心来进行组织和规划的。
大运河全长1668公里,是古代规模最大、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项水运工程。从公元前602年至公元605年经历了两千多年时间。
大运河极大地便利了南北交通运输,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杨广修建大运河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意义。
一、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为了把全国各地的物资运往首都洛阳,开通了大运河。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工程。
运河的开通,沟通了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据《隋书》记载:“凡通运河者,皆以财发之,所开至者,凡七十万户……所开及数十万户者,计其数,不过五六万户。”
因为这条大运河所连接的各个重要城市,如:北京、涿郡、洛阳、扬州等城市都是政治和经济上的重镇,所以隋炀帝就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业三年(607年)三月至大业五年(609年)三月,隋炀帝亲率百万大军南下征讨高丽。
由于京杭大运河过于漫长且水流湍急,为了加快运输速度并增加运输能力,隋朝开始在大运河上修建大型船闸、船坞、桥梁、码头等配套设施。
大业四年(608年)二月至大业六年(610年)四月,隋炀帝又在京杭大运河基础上开凿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及江南运河。
开凿永济渠是为了缓解从河北运粮至江南的压力;通济渠是为了减轻黄河洪水对运河的威胁;邗沟是为了连接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江南运河则是为将江浙一带的粮食运往京师做准备。
为了方便运输,大运河采用了分段开凿的方法。
京杭大运河总长为1094公里,北起北京通州)南到杭州余杭)。
为了加快运输速度,隋炀帝还将一些已经废弃的河道重新连接起来,使原本漫长的运河缩短为一百多公里。
二、兴建大运河
隋炀帝曾多次下诏,让各地官吏把已经开通的大运河河道和运河沟通的水道连接起来,要实现贯通南北,完成漕运。
从政治、军事、经济上来说,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仅靠官方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在经济上,隋朝政府大量征收江南地区赋税作为财政来源,但是由于大运河不能贯通南北,使得江南地区赋税不足。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条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水道,才能真正保证漕运畅通。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三月,隋炀帝派太史令李淳风、司农少卿虞世南、少詹事江统等人在洛阳西北的龙门开始筹划漕运事宜。
大业五年(公元610年)冬,隋炀帝令司农少卿虞世南等人开始疏浚从洛阳到涿郡的运河故道。
经过一年的努力施工,运河终于全线贯通。由于洛阳离运河很远,所以由洛阳到涿郡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隋炀帝决定由水路运粮到达涿郡。因为隋炀帝是个“世界最强运河王”(这是《永乐大典》作者杨慎给他取的称号),他对水陆运输非常重视,所以在大运河全线贯通后仍让水路运输继续。
为了保证运河的畅通并控制漕运河道,隋炀帝派当时全国最优秀的一批学者在洛阳主持修建了洛阳道、通济渠和江南河三大运河。
其中洛阳道是贯通洛阳到开封的一条主干河道;通济渠是贯通黄河以南各郡和长江流域各大城市的重要水道;江南河则沟通了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
三、兴建京杭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经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四省,通达杭州,全长一千二百余里。
隋炀帝时,又对原有河道加以疏浚,使南北交通更加便捷。它的开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隋朝运河开凿于公元605年(即隋炀帝即位前一年),经隋、唐、宋三代200多年的修建与疏浚,至今仍发挥着交通运输的作用。
大运河东起今江苏扬州,西至甘肃瓜州(今甘肃安西),由东都洛阳直通杭州。
隋炀帝开挖大运河,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而进行的。
隋朝建国之初,全国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南方经济相对落后;北方地区大量农田荒芜,中原和南方之间的物资交流需要通过长江天堑运送;北方地区常年战争不断,物资供应不足。
隋朝统一天下后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政策;北方地区建立了一些军镇以巩固统一。
为了使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实现协调发展,隋文帝、隋炀帝把注意力转向南方。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隋炀帝一方面在关中地区大兴屯田,加强军事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又积极修建南北大运河以沟通南北交通运输和贸易往来。
隋文帝时期在今京杭大运河南段即今江苏扬州段与今浙江杭州段之间修建了一条运河;隋炀帝时期进一步在今扬州段与今杭州段之间修建了一条运河。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疏通和改建,隋初已沟通长江与淮河、黄河与海河三大水系的水道联系。
隋炀帝开凿运河成功后实行南北统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大的政治举措和经济建设工程。
作者观点: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评价一下隋炀帝的功过是非。
首先,从功过来说,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确实做了不少实事。
比如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科举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积极进行南北统一战争和开凿大运河;加强北方地区的管理和经营等。
当然,隋炀帝杨广也做过一些错事。
比如他修建了许多劳民伤财的工程项目,这些都是隋炀帝杨广的过错。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隋朝在“开皇之治”之后,社会经济已经开始出现繁荣的迹象。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劳动力也越来越稀缺。
当时的劳动力主要就是依靠农业生产来获取收入,所以需要把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另外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粮食产量也随之增加。
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之下,杨广开始营建东都洛阳。
东都洛阳虽然不是以首都来命名的,但是它却是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隋炀帝时期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当然了,这也说明了杨广很可能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其实可以说杨广虽然做了很多错事,但他却为唐朝后来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在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出现过“安史之乱”期间政府和人民都遭受到巨大损失的情况下,唐朝依然能够迅速地恢复过来;并且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仍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繁荣局面。
而杨广本人也非常聪明和能干。所以如果非要说他是个昏君或者暴君的话,那也只能算是一个还算有作为的皇帝而已。
参考文献:
《隋唐时期的对外经济交流》,杨永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杨广生平史料辑录》(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隋炀帝东征述略》,《隋炀帝年谱》(上),中华书局,2005年。
《隋朝大运河开凿始末》(下),《中国运河史》(下)。
《隋炀帝北巡途中所见建筑及社会生活调查报告》(下),王仁湘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