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好水川之战,是北宋虽败犹荣的一战?
据笔者了解,如今在不少网民眼中,宋朝可以说是一个很窝囊的朝代,除了经济文化比较优秀外,军事直接弱爆。笔者曾经也一度不喜欢宋朝,但随着了解深入,笔者对宋朝有了新的看法。宋朝到底有没有骨气,军队到底战斗力如何?看一看北宋和西夏的好水川之战就知道了。
喜欢历史的人大多数对好水川之战还是有所耳闻的,有人会说,不就是场败仗么?还有什么好说?诚然,好水川一战宋军惨败,被西夏李元昊的10万大军打得一败涂地,然而一场战争的失败并不完全意味着宋王朝没有骨气。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不妨先来大致了解一下这场战争。
公元1041年,宋康定二年,西夏李元昊率10万大军一路南下,侵扰北宋边境,兵锋直指北宋西北边陲,李元昊兵分两路,试图诱宋军深入埋伏,一路伪攻怀远寨(今宁夏西吉县东部),主力屯兵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北),意图攻占渭州(今甘肃平凉)。宋军以大将韩琦和范仲淹战和意见不一而准备有限,李元昊发起进攻后,韩琦令部将任福率兵反击,任福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激战,不幸身负重伤,最后自杀殉国。
再仔细看一下这场好水川之战,宋军的结果虽然是战败,但败得壮怀激烈。此战,宋军无一人投降,被俘,除1000余残部存活在其他兵将悉数战死,在祖国的西北边疆上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任福将军父子二人皆战死,此外,还有羊牧隆城(今宁夏隆德县城)守将行营都监王珪率4500余兵出城解围时亦战死,桑怿、刘肃、武英、赵津、耿傅等北宋战将均战死沙场。这些响当当的大宋男儿,为了阻止西夏入侵而血洒疆场。在大宋的西北边陲,永远地长眠于此。他们的铁血忠魂,就是宋朝的骨气。就好水川一战,宋朝硬不硬气,有没有骨气就显而易见了。当然靖康之耻那是后话。
好水川一战,虽然最终以北宋大败而结束,李元昊取得阶段性胜利,宋兵两路援兵将到,李元昊不得已撤退。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西夏方面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胜利果实,反而国内一片哀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这场战争后宋夏之间开始走向议和的道路,至1044年,宋夏开启了和平相处的时代。而正是这一战,为宋朝软弱说提供了有力的反驳证据。
宋朝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它的军事实力一定不会太弱,只是当时游牧民族并起,他们的战斗力更强一点,南北二宋,几百年间周围游牧民族侵扰不断,时战时和,能撑那么久,着实不容易。只因为对手太强大了,所以显得比较弱一点。因此我们应该站在理解的角度上去看待当时的宋朝,而不是一味的贬低和差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一篇文章《岳阳楼记》,那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原因正是好水川之战后滕子京招待好水川之战将士遗族,被朝廷乱花钱问罪贬谪,正因如此,也就有了我们熟悉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