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突然叫道:“徐爱卿,请留步。”徐达心中忐忑:“不知皇上有何事吩咐?”“朕听说你大女儿已经12岁了,不但貌美如花,还有‘女诸生’的美名,朕想和你结亲。”
徐达心中一惊,暗思朱元璋难不成要把女儿收入后宫,心里顿时扑腾扑腾跳起来,不知该如何是好。
此时,朱元璋又说道:“你看,朕与你是布衣之交,到今日仍然同心同德,始终没有嫌隙,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亲。朕的第四子气质不凡,知道你有个这么好的女儿,能将她配给我的儿子吗?”
徐达一听,这才放下心来,原来是要把女儿许配给朱棣。徐达马上叩头拜谢,答应了这门亲事。几日后,12岁的徐妙云,便被接入宫中,由皇后亲自训导、抚养。
朱元璋身为皇帝,四子朱棣又是他除了朱标之外,最为疼爱的儿子之一,朱元璋还曾说“四子朱棣最像朕”,后来将还把朱棣封为燕王,坐镇北京。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棣是格外的喜爱和器重。
对于这么喜爱的儿子,给他选妃子,那定然是要精挑细选的,朱元璋之所以选中徐达的大女儿徐妙云,除了徐达的关系外,最重要的还是徐妙云本身。因为徐妙云和别的女子不同,她很有当初马皇后的模样,作为一名女子,却喜爱经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胜过了马皇后。
徐妙云出生后不久,就表现出独特的聪慧,阅人无数的徐达,看到女儿与众不同,曾对其母谢氏说:“此女天赋非常,宜以经史充其知识。”
说完,徐达就为女儿徐妙云特意请来老师为其授课,讲授经史、诗籍。徐妙云很聪明,特别喜爱经史子集,她饱读诗书,记忆力超群,有过目不忘,一览成诵的本领,连她的老师都感到十分惊异。
不仅如此,她因饱读历史,每每读到古人的美德与言行,还会深思效仿,这为他后来帮助朱棣夺取、治理天下,帮了大忙。徐妙云诸子百家无一不通,她小小年纪,就读遍了古籍,因此博古通今,他的见识、犀利的观点,很多大人都不及。因此,大家都称呼她为“女诸生”。
在明代,“诸生”即为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工于经史的生员,比如考中进士,才高八斗的官员、翰林等等,徐妙云能有“女诸生”之名,可见其才学修养不在中了进士的男子之下。
朱元璋闻知徐妙云才德俱佳,也就主动找到徐达,结下了这份姻亲。只是,令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他生前费尽心机,为皇孙朱允炆铺好了路,本以为能确保朱允炆稳坐皇位,不料终被朱棣夺走。而朱棣之所以能以藩王之力,打败朱允炆的全国大军,徐妙云功不可没。
大概洪武六年,徐妙云被送进宫中后,便和朱棣在一起成长,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洪武九年,十六岁的朱棣便与徐妙云成婚,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徐妙云以燕王妃的身份随同朱棣一同前往。
由于北京地理特殊,时常和元军发生战争,所以朱棣的封地比大多藩王要大,而且护卫也比较多。所以燕王府机构庞大,事情冗杂,要凭朱棣一人之力,管理好偌大的燕王府,实在是分身乏术。
徐妙云就发挥了女主人的职能,将内务管理井井有条,使得朱棣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战事。结果,朱棣在战场上屡屡立下战功,朱元璋特别开心,便赏赐了十位朝鲜美女,送到燕王府。
正当朱棣欢呼雀跃时,徐妙云及时提醒朱棣道:“难道忘了宋高宗则嗣”的典故了吗?朱棣恍然大悟,意识到朱元璋这是借美人计考验自己,赶紧原封不动地把十位美女送回,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后来,朱标死后,朱元璋曾一度想立朱棣为继承人,只是刘三吾等人死死劝阻,朱元璋只好按照传统立长的规矩,立了朱允炆。
但朱允炆登基后,实行削藩之策,一个个藩王相继成为阶下囚,眼看就要论到朱棣了,但朱棣总感觉自己实力不足以和朝廷对抗,始终下不了决心。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关键时刻还是徐妙云出来为朱棣下了起兵决心。
朱棣起兵后,把所有的精兵带走,只留下老弱病残,和北京城的百姓给徐妙云。即便如此,面对李景隆50万大军围城,徐妙云毫无惧色,不仅身披甲胄,亲自登城指挥战斗,还把士兵的妻子组织起来,组成一支靓丽的女子队。
士卒们一看王妃和女子都上阵了,备受鼓舞,拿出了誓死的决心,硬是打退了李景隆50万大军的屡屡进攻。除了勇气,徐妙云还效仿历史典故,让士兵往城墙上泼水,当时正值冬季,结果偌大的北京城墙,成了一座冰城,李景隆的攻城士兵,看着滑溜溜的城墙,只能干瞪眼。结果,等朱棣率领宁王的朵颜三卫回军后,里外夹击,李景隆大败而归。
正是由于徐妙云的辅佐,朱棣才成功夺得了皇位。朱棣也深知妻子徐妙云对自己的付出和帮助,所以他在立后册文中提到“济朕艰难,同勤开国”、“朕登大宝,允赖相成”,“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同朕恭勤,保兹天命,君临尔万姓之上”云云,表示自己登基为帝有赖于徐氏的辅佐成就,种种言行,无不体现着朱棣对妻子由衷的感激与重视。
徐妙云饱读经史,有勇有谋,不仅成就了自己的美誉,还成就了丈夫朱棣的帝位,为此,朱棣常常把她比作东汉明德马皇后和唐代长孙皇后那样的贤后。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徐妙云正是用自己的智慧,成就了这一切。所以我们应多读历史故事,提升自己的思想格局,像徐妙云一样,用智慧谋国、谋身、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