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末代的时候,往往都会出现许多的流言,明末的时候也是如此。明末的时候,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一路攻城拔寨,占领了明朝不少的城池。
明末的时候,天下大旱,人民面临着严重的饥荒,在当时的社会当中有着不少人吃人的现象,百姓们都说万历皇帝十分宠爱福王,天下间的财富都在福王的王府当中,也就是洛阳的福王府,洛阳甚至比皇宫都要富有。
据说在大顺军攻陷了洛阳之后,李自成带着部下冲进了福王朱常洵的王府当中,将福王活捉了,福王被捉了之后完全不顾尊严,跪下李自成面前请求饶命。
李自成不为所动,面对面前这个肥胖的王爷,他大骂道:“天下的百姓都饿得吃不上饭,你身为朝廷的亲王,又是当今皇帝的叔叔,富甲天下,你却只顾着你自己吃喝,不管百姓的生死?”后来李自成下令让部下痛打福王,把他打得差不多半死的时候,砍了他的头,把他三百多斤重的身体剁开和鹿肉一起熬了一大锅汤,配着酒一起喝,称为福禄酒。
这个说法有点过于猎奇和重口味,但是也能很好的体现当时人们对于明朝宗室的痛恨,那么历史上真的是如此吗?
首先根据正史当中的记载,肯定不是这样的,在《明史》当中,当时的情形记载的是:
“常洵缒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贼迹而执之,遂遇害。两承奉伏尸哭,贼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齑粉无所恨。贼义而许之。”
从这段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当时的什么煮肉和福禄酒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提到了一句“遂遇害”,而且还可以看出福王身边的侍从对他还是十分忠心的,甚至甘愿为了他而死去。
在民国时期出土的福王朱常洵的碑志当中写道:“王独挺身抗节,指贼大骂,慷慨激烈,与城俱亡。刚肠浩气,虽死犹生。”但是一看落款,是福王的儿子朱由崧所写的,这个实在是不可信,就此不谈。
在有些人看来,福王被李自成的部下烹杀,实际上是满清的统治者为了丑化李自成等起义军的形象,毫无凭据,在史君看来,这种说法有点高估了满清统治者的手段,既然《明史》都是清朝初年所修订的,那么为什么不将这件事情记录进去呢?岂不是更加有说服力,既然清朝的统治者都没有将此事记录在明史当中,那么在史君看来,福王被李自成义军所烹杀的说法,就应该是民间人们为了抒发自己的愤恨之心而杜撰的吧。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时的福王,的的确确被割肉而食了,但应该只是割了一点,还没有到了那种全身都失去的地步,不然后来的两个内侍也不会趴在他的身上哭了。
史君认为,关于这个事情的真相,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探究,历史当中最重要的还是了解王朝的兴衰,而至于这些轶事,是没有必要深究到底的。
作者:史君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王朝兴衰史」原创首发,并享有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欢迎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