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去世前,对高宗的能力不太放心,就让两位宰相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顾命大臣,吩咐他们要尽心辅佐。高宗上台后,做事常常会有束手束脚之感,他烦透了,开始找帮手武则天,想一起对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他需要一个理由,恰好,永徽五年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孩,王皇后看后,武则天趁机做了手脚,高宗来时,看见女孩已死,非常愤怒,问谁来过?守卫都说只有皇后来过,而皇后却无法替自己争辩,于是高宗就想废掉王皇后,让武则天当皇后。
他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办,就开始在宰相中培养自己亲信,增补太宗时期的重臣张行成、高季辅、李绩为宰相,削弱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权力。等了一年,看时机差不多了,高宗就和武则天商量准备出手。
永徽六年,高宗召集众大臣商量废后。果不出所料,褚遂良坚决反对,高宗马上贬他为潭州都督。长孙无忌也反对,但因为他的权力和威望太大,高宗有些心虚,就和武则天一起,带着金银玉器到长孙无忌家行贿,但长孙无忌就是不答应。
高宗又让张行成和高季辅出来说话,二人害怕长孙无忌,支支吾吾不敢说,让高宗和武则天十分失望。
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高宗和武则天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李勣,大名鼎鼎的大唐开国功臣。
在朝堂上高宗问李勣,可不可以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说可以,有悖伦理道德,让人看不起,愧对先帝的同时,以后在同僚中无法做人,还会得罪长孙无忌;要说不可以,那就是和皇帝对着干,后果不堪设想。
李勣看得非常明白,武则天当皇后是不可扭转的事实,他也很欣赏武则天的能力和魄力,想了想说:“此乃陛下家事,不需问外人。”高宗大惊,一想太对了,我让谁当皇后是我的家事,为什么要听外人的啊?如醍醐灌顶。不久,就废掉王皇后,册封武则天为皇后。
因为没有直接说可不可以,需要双方自悟,长孙无忌这方不好对李勣发火,因此这件事之后几年,虽然长孙无忌掌权,也没有动李勣。又过了几年,翅膀硬了的高宗,开始对当年反对的人进行处理,先是贬长孙无忌到黔州,接着又说他要谋反,让他自尽,张行成和高季辅也被贬出京,永不重用。
但李勣因为那句话,得到了高宗的重用,成为心腹,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对李勣关怀备至。李勣死后,高宗辍朝七日,并特赐李勣陪葬昭陵,极尽哀荣。
看来,话不在多而在精,直达心意又能保全自己,这才是说话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