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个大统一王朝,都选择了北京作为帝京,这也让北京有幸成了六百年古都。明朝选择北京,有其历史偶然性,明朝最初的首都是南京,朱棣靖难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南京朝堂的老臣反对声过于强大,朱棣釜底抽薪才将帝京改到了北京,而北京本身就是朱棣的大本营,更方便他掌控朝局。反观清朝,选择北京作为帝都也有许多无奈。满清人口基数远不及汉人,要统治这么大的汉人疆域,要时刻提防汉人反扑,危险性很大,所以要给自己留退路。北京靠近满清的根基辽东地区,方便随时撤退。
虽然从结果上看明清都选了北京,但两者都有着各自的苦衷,这也导致了明清两大政权对北京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先说明朝,明朝政权在朱棣迁都后,几乎把北京当做最后一块领土,但凡有帝京告急,明朝皇帝无一例外选择了坚守。明英宗土木堡之变,瓦剌大军合围北京,明代宗朱祁钰组织临时政府,在于谦的坚持下,誓死保卫京城,最后还成功了,被传为佳话。再看崇祯年间,外有皇太极在关外虎视眈眈,内有西边的李自成眼看就要打进京城,可是崇祯皇帝就是不肯南迁,最后京城沦陷、江山易主。
明朝皇帝对京城的态度我们已然了解,再看清朝皇帝这边。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帝京从来没有沦陷过,可是却屡次告急。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将领林凤祥和李开芳从南京挥师北伐,不到半年就打到天津。咸丰皇帝一听到消息,便准备收拾细软往关外逃,幸运的是太平军内部出了问题,停下了北伐的脚步。再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危险北京,还是咸丰皇帝,留下恭亲王跟洋人谈判,自个跑到承德避暑山庄避难去了。再有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慈禧太后仓皇西逃,一口气跑到了西安,哪管北京是如何被烈火焚烧。
两代王朝对待同一个都城,反差为何如此之大呢?这里归根到底牵涉到一个归属感的问题,满清得天下本就有点侥幸,要不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女真人还在辽东垦荒。满清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对汉人的江山并没有多少归属感,他们的政治中心不敢南迁,怕陷入人民运动的汪洋大海中,南方的大片疆域不过是给北京的财税来源,而北京也不过是一个中转站而已,或许他们的京师还在盛京,北京只是一个临时住所,而且北京城里九层以上都是汉人,北京告急,着急的应该是汉人,满人都是贵族,人数少,敌人来了逃起来也方便。
明朝皇帝对北京更有归属感,更重要的是明朝敢于着急勤王之师,天下的子民还是认朱家皇帝的,不管是北京保卫战时期,还是崇祯皇帝时期,皇帝一声令下,四方守将纷纷领兵勤王,拥护大明江山。而清朝可能就没这个底气了,满清八旗常驻京师,是维护政权的直系部队,其他的汉家军都被派去守边了。京城告急,就说明八旗兵撑不住了,这时候指望汉人军队进京勤王,这不是引火烧身吗?所以,一旦京城告急,清朝皇帝除了逃,没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