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历代皇帝中以凶狠暴戾而闻名千古。世人都知道他屠戮功臣,其实这其中也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元朝末年,天下陷入大乱局面数十年,秩序和道义被践踏无遗。所谓治乱世用重典,为了尽快扭转这种混乱局面,朱元璋才会下此重手,实行了严刑峻法的雷霆手段,想以此尽快把社会秩序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明朝初年的功臣大批遭受屠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倚仗权势地位,肆行不法,结果撞到了枪口上。
不过,所谓矫枉难免过正,也难免有些人无辜受难,成为朱元璋的铁腕的牺牲品。《范氏宗谱》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例。湖广行省的云梦县有一个县丞,姓范名岳。范岳虽职务不高,但办事勤谨负责,他主管云梦县的文书档案撰写保存、户籍田亩登记、粮草赋税的征收等等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条。
然而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不幸的是有一次县衙着了火,文书案卷等大批档案都被付之一炬。县令不敢隐瞒,把此事上报朝廷。按说这属于事出意外,并非范岳个人失误造成,但县令为了推卸责任,明里暗里把黑锅甩到了范岳身上。更加不幸的是,此事发生在朱元璋晚年,当时丞相已被废除,全国各地进献的奏章,朱元璋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目。他看到这份奏章后,怒不可遏,当即下令严办范岳。
结果范岳被撤职查办,沦为囚徒,带着一家老小被流放到辽东沈阳卫所。当时的沈阳一带可不像今天是人烟辐辏的繁华地带,而是处在明朝东北边疆的前沿地带,人烟稀少,属于极北苦寒之地。范岳就此在沈阳定居下来,并且再未返回故乡,祖辈流传,后世子孙成了土生土长的辽东人。
范岳的后人在沈阳生存繁衍了几代人,大部分都是耕读传家的平民百姓,嘉靖年间出过一个工部员外郎范鏓,曾经在议大礼事件中犯言直谏,声动天下,是明朝有名的直臣。范鏓之后,范氏后人再度沉寂不显。经过两百余年的光阴,转眼到了明朝末年。范氏宗族中此时出了个震动天下的大人物。
明朝末年,辽东成为明朝和清朝战事最激烈的前沿阵地。范家后人想继续耕读传家的平凡生活已成奢望。这时,范氏家族中一个名叫范文程的年轻人,眼界不凡,他看出明朝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残灯末庙,腐朽没落的明帝国再也难以为继,于是他审时度势,做出了一个既决定他个人前途、还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决定:投笔从戎,加入到当时生机勃勃、正在成长期的后金努尔哈赤麾下。
范文程饱读诗书,有胆有识,且熟知明朝内情,精明过人的努尔哈赤马上意识到了范文程的巨大价值。从此之后,范文程受到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康熙皇帝四朝皇帝的重视,成为清朝数一数二的开国元勋。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抢先进占京师,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犹豫不决,不知该入关挑战李自成还是继续退守关外。《清史稿》记载,范文程敏锐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建议“今当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宣谕进取中原之意: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贤能,恤无告。大河以北,可传檄定也”,一手为清朝制定了进取中原的国策,才有了日后的大清朝两百多年江山。
顺治元年五月初二,范文程随多尔衮进入京师,杀进了金碧辉煌的明朝皇宫。历史有时这样无情,朱元璋把一个囚徒流放边疆,两百多年后,囚徒的子孙杀进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