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太祖赵匡胤崩于万岁殿,享年50岁,在位16年。赵匡胤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没能克承大统,而是由其弟晋王赵光义登基称帝,是为宋太宗。赵光义当皇帝的合法依据就是著名的“金匮之盟”。
据元脱脱等《宋史》卷242记载,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将死之时,召宰相赵普入受遗命。杜太后对太祖赵匡胤说,你之所以有天下,是因为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如果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能为你所有?你死后当传位于汝弟,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随后杜太后让赵普将约誓书写好,藏在金匮之中。
后世史书皆为尊者诲、为亲者诲,关于“金匮之盟”的真假,历来说法不一。我认为金匮之盟实乃赵光义篡位之后与赵普两人的伪作,原因有二。
一、订立金匮之盟的时间和人物不足信。
杜太后死于961年,时年赵匡胤35岁,其子赵德昭11岁,赵德芳3岁。此时杜太后断言不能让幼主继位,难道是诅咒赵匡胤早死吗?赵匡胤正值壮年,就算再活10年,赵德昭也都21岁了,况且赵匡胤在金匮之盟后活了16年,27岁的赵德昭怎么能说是幼主?史书记载,杜太后治家严毅有礼法,尊礼之人怎会说出如此昏聩之语。此疑一也。
杜太后临死之时召宰相赵普入受遗命,这本身就违背常理。杜太后根本没有权力召宰相赵普入内,并且恪守礼法的人怎么会牝鸡司晨、干涉朝政,而且史书记载的杜太后惟一一次干涉朝政就是“金匮之盟”。此疑二也。
结合以上两点,杜太后不想赵宋像五代一样成为短命王朝,要求立长君,传位于弟,可没有说是哪一位弟弟(赵光义、赵廷美),杜太后怎么不断定赵光义会死在赵匡胤之前呢,况且杜太后不会不知道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比兄终弟及要好得多。大胆猜测一下,赵光义和赵普伪造了金匮之盟,但是如果直接伪造传位于赵光义,难免有点“司马昭之心”,所以伪造传位于弟。这也为赵宋皇位继承方式造成一定的麻烦,造成了涪陵县公(赵廷美)之贬死,武功王(赵德昭)之自杀,齐王(赵元佐)之发狂,宋后(开宝皇后)之不成丧。
二、除赵光义外,金匮之盟确定的皇位继承人皆不得善终。
按照金匮之盟确定的皇位继承顺序,赵光义死后当传位于赵廷美(其弟),赵廷美死后传位于赵德昭、赵德芳(兄子),然后再转到赵光义的儿子。据《宋史》记载,宋太宗在位期间,德昭不得其死(自杀),德芳相继夭绝,赵廷美始不自安。赵光义还假惺惺问赵普:“我死后当传位给谁啊。”同谋赵普说:“你大哥已经犯下的错误,你还想再犯吗?”因此赵廷美被赵光义贬死在外地。
再说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少聪警,貌类赵光义,所以钟爱之,命徙居东宫。赵廷美被贬之时候,只有赵元佐申救(他三爸)。赵廷美死后,赵元佐遂发狂,尝以小过操挺刃伤侍人、又夜纵火焚宫。赵光义本来是想让赵元佐继承皇位的,赵元佐经受不住堂叔堂兄相继横死,失了心智发了疯病,这才便宜了宋仁宗赵祯。
总之,金匮之盟实乃赵光义篡位的伪作,其藉金匮之盟上位,又背金匮之盟而传位其子,北宋江山牢牢掌握在赵光义一系,直到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消灭北宋,除南宋高宗赵构外的徽宗直系其他人均被一网打尽,后赵构无子,传位于赵匡胤七世孙南宋孝宗赵昚,此后赵宋皇统一直控制在赵匡胤后系手中直到灭亡。
据说,北宋灭亡之时,出使金国的使臣说,金太宗完颜吴乞买长得和宋太祖赵匡胤一模一样,是赵匡胤转世来消灭赵光义后系的。可见,当时就有人认为赵光义是篡位称帝,窃取了赵匡胤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