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到大家上随访一下吃瓜群众,问一下他们“历史上最好大喜功的昏君是谁?”估计大多数人最后都会将目光投向,商纣王和隋炀帝。这两人在历史上可以是都是“有为”之君,只不过他们有的“为”是伤人害民之“为”,而不是利国利民之“为”。那么,头脑极其聪明,文治武功能力都很强的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成为史上最大的昏君之一呢?下面,就谈一谈导致隋炀帝形象大跳水的那些事儿。
年轻有为心眼又多的隋炀帝如愿地当上皇帝的时候,他心里对父亲交给他的大隋朝,充满了期待和想法。军事方面,他穷兵黩武,哪里又出现和大隋朝不和谐的声音,他便毫不犹豫地派军前往征讨,而很少考虑代价是多少,从他继位开始,发起过征讨契丹、征讨琉球、三征高句丽等多场对外战争;工程建设方面,他大力征召民力,例如在实施迁都洛阳和修建运河,以及巡游天下时,他毫不顾忌民力的忍耐力,在其强制压迫下,最终导致民不聊生的局面,致使生灵涂炭。
本来隋朝在隋文帝杨坚的统治时,经过开皇之治,实施了多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积累了不小的国力,但是隋炀帝继位后实施的这些政策,大大削弱了隋朝的国力,加快了隋朝灭亡的速度。全国各地揭竿而起,好不容易得以统一的大隋朝又开始进入四分五裂的局面。所以说,隋炀帝最大污点就是他是一个实打实的亡国之君,这也是他被列为史上最大的昏君之一的原因。但是评价一个人也不能只看到他的过错,而忽略他的功绩。作为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隋炀帝的过错是鲜明的,另一方面,他的功绩也是值得提一提的。下面再说一说隋炀帝的几大功绩。
隋炀帝的第一个功绩,就是在隋文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度,使这项彪炳千古的人才选拔机制,逐渐取代了流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并在此后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为开创封建时代的发展高潮奠定了人才选拔的基础。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之前的魏晋时期,国家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的实施,导致人才的选拔几乎全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所以经常会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对于国家选拔人才也是非常不利的。但是科举制度的出现,逐渐扭转了这种人才选拔的不利局面。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大大增强,普通百姓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也能够获得功名,去朝廷当官,有机会将一生所学献给国家,从而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在隋炀帝的主导下,隋朝还强迫百姓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在有些人看来,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是为了满足隋炀帝的个人欲望,便于他到江南游玩。其实,这条运河的作用不全是这样。大运河的开通,有力的联通了我国的南北水道,满足了航运的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大运河沿线农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就是现在,京杭大运河作用仍然在发挥余力,助力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缓解了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方面,隋炀帝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时高句丽对隋朝屡屡挑衅,甚至抢占了隋朝位于东北的一些地盘。这种现象对大一统的隋朝统治者来说,是万万不能够忍受的。于是,隋炀帝很执着地开启了三次远征高句丽的战争行动。汉朝陈汤曾说过“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对有野心的敌人给予狠狠打击,这本是没有错误的。不过,隋炀帝错就错在,他错误地估计了社会现实,太过于急于求成,开始大肆征召徭役,征收军事物资,时刻不停地送往前线。但在生产力落后的隋朝,老百姓怎能经受得起这样的复旦呢?百姓生存遇到生死挑战,只得走上反抗的道路,就这样,好不容易统一的国家又开始四分五裂了。
隋炀帝虽然做错了很多事,但是他为国家的发展同样,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我们在批判隋炀帝的施政错误时,也不能完全泯灭他的历史贡献,可能这才理性的历史观。但现代社会有很多人热衷于讨论隋炀帝的功过是非,说他昏的人认为,他根本就没做过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说他大治大为的人认为,他做了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其实,这一方面是因为,隋炀帝身上的功过矛盾确实极大;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一样了,更善于用一分为二的理性思维去思考问题。所以,在隋炀帝身上才会出现这些矛盾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