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隆基立杨玉环为贵妃,除了好色,还有这个目的

李隆基立杨玉环为贵妃,除了好色,还有这个目的

唐玄宗李隆基在古代史的评价中毁誉参半,他创造了代表盛唐巅峰时代的开元盛世,也触发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所以在历史学者中引发了许多争论。在对李隆基的负面评价中,最为让人诟病的黑历史便是他将儿媳妇杨玉环立为贵妃的事情。这个事情也成为他奢靡好色的代表,被认为是让唐朝陷入衰落下滑轨道的开始。从史书来看,很多评价唐玄宗与杨玉环的关系,都几乎将其定位在情爱层面。很多学者认为是李隆基沉迷于杨玉环的美色,因情爱而荒怠了政务,以至于唐朝陷入了混乱的政局之中。

然而从各种史料来分析,李隆基并不是荒淫无道的皇帝,否则也不会有开元盛世的成就。他看上杨玉环或许有着美色方面的原因,但这并不足以左右他在政务上的决策。实际上杨玉环本人对政务也不是特别感兴趣,这方面她与前任武惠妃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可是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的确对唐朝政治起到了极为负面的作用,也是引发天宝危机和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李隆基和杨玉环关系的评价,难免就带上了政治色彩。杨玉环也在大多数历史学者眼中,是诱使李隆基走上昏君之路的罪魁祸首。

但是从开元和天宝年间的朝廷政治出发,却可以发现李隆基对待杨玉环的态度并不简单,而是有着很多政治上的考量。这种考量并不是单纯美色和情爱所引起的,更多的是政治上权力制衡的需要。可以说李隆基立杨玉环为贵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控制朝廷政治格局,让皇权能够完全主导朝廷政治。

杨玉环在被立为贵妃之前,是寿王李瑁的妻子,因此这个事情是违背唐朝宗室礼法的,是受到千夫所指的。李隆基不顾朝廷上下反对,强势地将儿媳变成自己的妾室,这在封建社会是根本不可能接受的事情。但李隆基利用皇帝的身份,不顾自己的名誉被毁,也要迎娶杨玉环,可见其决心和态度。

李隆基是唐朝最鼎盛时候的皇帝,也是唐朝皇帝中对朝政主导权最大的人之一。这样的皇帝是根本不缺女人的,如果仅仅是因为美色和情爱,李隆基根本没必要背上迎娶儿媳的骂名。他和杨玉环的关系完全可以秘密进行,就像宋徽宗与李师师那样暗中接触。实际上李隆基对杨玉环根本没有暗中接触的打算,甚至是直接公开追求,这就就显得极为不平常了。作为皇帝,尊严和面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女人背上千古骂名,这是只有昏君才做得出来的事情。然而李隆基并不是昏君,他应该对事情的严重性有所判断,那么他的选择就耐人寻味了。

从李隆基的后宫群体来分析,可以发现杨玉环的两个前任都非常不简单。王皇后是李隆基的结发妻子,在李隆基登基称帝的过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王皇后的家族是大门阀太原王氏,在政治上给予了李隆基巨大的支持。李隆基平定太平公主之乱时,王皇后参与幕后策划,是重要的功臣之一。

武惠妃曾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女人,为了她李隆基废除王皇后,处死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距离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父亲去世后就被接入宫中,与武氏外戚集团在宫里宫外的势力都有联系。武惠妃的政治盟友是李林甫,李林甫当宰相就是武惠妃捧上去的。

由此可见,李隆基在捧女人的时候都有着政治考虑的。无论是王皇后,还是武惠妃,她们身后的政治势力都被李隆基所利用,并取得了政治上的效果。结合到杨玉环的身份和背景,可以推断李隆基坚持立杨玉环为贵妃,其目的也是从政治角度出发的。也只有在政治上涉及到皇帝的权威,才能让李隆基不顾骂名,做出迎娶儿媳妇的事情。美色和情爱之说,只是李隆基掩人耳目的表演。藏在这些表演下面的帝王权术,才是李隆基真实的目的。李隆基的真实想法虽然史书上没有记录,但从他的行为中可以推测到一二。

首先,从杨玉环前夫李瑁的政治背景上看,李隆基就必须拆掉这对婚姻。李瑁是武惠妃的儿子,也是武惠妃和李林甫在政治上力推的太子人选。前文分析过,李隆基利用武惠妃和武氏外戚势力,是为了从张九龄等文官集团手中收回皇权,绝不是为了扶持武氏外戚势力重新上台。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时代武氏外戚势力把持朝政的情况,年轻时候的李隆基深有体会,又怎么可能让他们卷土重来?所以李瑁不可能成为新太子,李隆基选择了第三子李亨为新太子。然而李亨在政治背景上,却与李瑁有着部分重叠的关系网。

李亨的母亲是弘农杨氏的后人,而杨玉环正是出于弘农杨氏。弘农杨氏在政治上又长期是武氏外戚势力的盟友,所以李亨和李瑁间接与武氏外戚势力拉上了关系。李隆基改立李亨为太子后,武氏势力也可能放弃李瑁,通过杨氏拥立李亨,这就有了新的复起之路。再加上朝廷中宰相李林甫为武氏的人,这就成了内外联合的格局。所以要断绝武氏外戚势力复起的机会,就必须掐断他们与太子李亨的联系,李亨的母亲早逝,在弘农杨氏又是旁支,自然关系淡薄。如果再切断杨玉环的关系层面,就彻底打断了李亨与武氏政治结盟的可能。

第二,李隆基可以利用弘农杨氏来调整朝中政治格局,便于皇权对朝政主导权的掌握。他迎娶杨玉环,让弘农杨氏看到了政治上复起的希望,也就不会孤注一掷地投向李亨的阵营。同时复起的杨氏势力,也会对朝廷以李林甫为首的武氏势力形成掣肘,这也避免了朝中武氏一家独大的格局。这样一来,朝廷政治成为杨氏、武氏和太子三方角逐,李隆基使朝廷的权力出现制衡的局势。在这样的政治格局中,李隆基可以利用稍弱的杨氏来平衡李林甫和李亨,使他们长期处于内斗的状态中。这两方势力的内斗,也就无法威胁到皇帝的权威。

从史实来看,李隆基通过杨玉环扶持了杨国忠,使之成为李林甫和李亨之间平衡的角色。李亨势力强大时,杨国忠帮李林甫围剿太子党羽。李林甫独霸朝政时,杨国忠又可以站出来掣肘其权势,让朝廷王李隆基希望的方向发展。通过这种三方制衡的操作,李隆基成为唐朝朝政主导权最大的皇帝之一。

第三,淡化了李瑁与武氏之间的关系,使其在政治关系逐渐淡薄,避免被其利用来威胁皇权。李隆基迎娶杨玉环后,又给李瑁迎娶了京兆韦氏韦昭训的女儿为妃。同时宁阳李宪去世时,李隆基又让李瑁以养子的身份服丧。这样一来,李瑁在皇族中的身份走上了李宪一脉,彻底断绝了成为太子的可能。

京兆韦氏是大门阀家族,祖上高官贵戚无数,与李唐皇室联姻也很多。韦氏与杜氏齐名,被称为城南韦杜。其中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就是出自于这个大家族。在武则天晚年,以李显为皇太子,韦氏称为重要的外戚家族。李显上位后,武氏和韦氏联合把持朝政,最终酿成了韦后之乱。唐隆政变后,韦后武三思集团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剿灭,武氏和韦氏也分道扬镳。武氏投靠了太平公主,而韦氏则投靠唐睿宗李旦,最后亲近李隆基的政治势力。李隆基把韦氏的女儿嫁给李瑁,就是便于他控制李瑁,也避免武氏利用李瑁的特殊身份。

从这个操作可以看出,李隆基是希望武氏势力来填补文官集团被打压后的权力空白,但又不希望他们把持朝政。因此采用了多方面的手段来进行掣肘和制衡,使他们老老实实得不敢妄动。而在皇族方面,李隆基力捧势力薄弱的太子李亨,杜绝李瑁等参与朝政。这也是避免了武氏从皇族角度入手,威胁到皇帝的权威。而杨氏和韦氏的势力相对薄弱,在朝廷中并不会威胁到皇权,所以李隆基用于作为掣肘武氏和太子的工具。由此可见,李隆基为了控制朝廷,把帝王权术用到了极致。这种权谋机变和鬼蜮伎俩,在古代皇帝中也是凤毛麟角了。

然而这种阴谋诡计终究不是正途,虽然帮助李隆基掌握唐朝大权,却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李隆基通过这种鬼蜮伎俩得到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却无法将这些利益归于国家,反而让国家留下隐患。他的这些行为完全是出于自私自利的考虑,丝毫没有意识到他除了本人,还是皇帝的身份。他的这种策略选择是极为短视的,也给朝廷带来了无穷的后患。天宝危机和安史之乱的发生,便是这种短视策略留下隐患的后果。然而李隆基却沉迷于这种帝王之术的鬼蜮伎俩中,丝毫未发觉自己给自己挖下了巨大的深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治,李隆基,武氏,势力,李亨,唐朝,目的,杨玉环,外戚,惠妃,知识科普,李隆基,武氏,李亨,杨玉环,李瑁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李隆基,武氏,势力,李亨,唐朝,目的,杨玉环,外戚,惠妃,知识科普,李隆基,武氏,李亨,杨玉环,李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李隆基,武氏,势力,李亨,唐朝,目的,杨玉环,外戚,惠妃,知识科普,李隆基,武氏,李亨,杨玉环,李瑁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