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狄仁杰的故事,相信不少观众都了解不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狄仁杰还劝过武则天戒色,而最终的结果则是,狄仁杰的劝言毫无作用。
武则天在登基称帝后,逐渐在宫中豢养了一批男宠,这些男宠又被称为“面首”,而在武则天的面首中,当以张宗昌张易之两兄弟最为得势,深受武则天宠爱。
女帝沉迷男宠,自然受到大臣们的劝阻,不过武则天在面对狄仁杰的好言相劝时并未多言,这是拿出了两样东西给他看,狄仁杰见状后直接哑口无言,此后便不再劝诫。
众所周知,武则天起初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才人而已,后来直到李治继位后,她才如鱼得水,一步步走到了后宫第一的位置上。
武则天和李治共同度过数十年,直到公元683年12月李治去世,此后武则天便一直守寡,称帝后她不甘寂寞,在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作用下,武则天开始大收男宠,以满足身心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张宗昌张易之两兄弟便登上了舞台,那是在公元697年,张宗昌在太平公主的介绍下见到了武则天。
此时的武则天已经73岁了,而张宗昌正值年轻力壮,同时又生得一副好面孔,让武则天颇为欢心,此后便对张宗昌宠爱有加,张宗昌也因此得势,此后逐渐掌握权力。
得势之后的张宗昌并没有忘记“照顾自己人”,他向武则天介绍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并声称他的面容比自己还要美丽,不仅通晓音律,还能够练得一手好丹药。
武则天当即召见了张易之,见面后发现果然如张宗昌所言,便直接收入后宫,此后两兄弟在武则天的宠爱下,为非作歹,在朝中肆无忌惮,不少大臣都被两人侮辱捉弄甚至治罪,就连宗室成员也不例外,比如邵王李重润和永泰郡主就因为私自讨论二人而被处死。
其实武则天宠爱张易之,除了因为其面容秀美之外,还有一重原因便是他能够炼得一手好丹药。
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追求长生不死,因此能够炼制丹药的方士便深得皇帝器重,武则天也不例外,武则天对他的宠爱,甚至还在其弟张宗昌之上。
另一位男宠明崇俨能够获得武则天的宠爱,也是因为他是一位方士,除了这三位外,武则天还有不少的男宠,如薛怀义、沈南璆、尚惠范等。
如此多的男宠自然也得有个安置之地,武则天为此特地在宫中设立了控鹤监,用来收容这些男宠。
“控鹤”一词,原本常用作指代皇帝的亲兵或者近臣,但是自武则天之后,控鹤一词的含义中,便多了一种“不可描述”的意思,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张易之这类男宠的存在。
随着武则天沉迷宠爱男宠,再加上年岁已高,逐渐没有了处理朝政的能力,使得朝廷大权被那些恃宠而骄的男宠把控,这当然引起了诸多王公大臣的不满,不断有大臣进谏,请求武则天斩杀男宠,恢复朝纲。
当然,这些奏折不可能被送到武则天的面前,而是被像张易之这样的佞臣所拦,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会因此得罪他们,轻则此后在朝中步履维艰,重则直接被免去官职,甚至流放外地。
这些进谏的大臣中,自然少不了狄仁杰的身影,毕竟他一向以不畏权贵而著称,还因此受到了武则天的称赞,对于这样的一位朝廷重臣,即使是张易之兄弟再猖狂,也不敢轻易就处置他。
再加上狄仁杰深受武则天器重,所以在诸多王公大臣进谏不得的情况下,狄仁杰义无反顾地担起了这份责任。
见到武则天后,狄仁杰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地向武则天说:“陛下应该以国事为重,并且以陛下这样的年纪,为何会沉迷美色?”
武则天自然知道满朝的大臣们都对自己的行为不满,此时面对狄仁杰,她必须给出一个答复,然而武则天并未多言,而是向狄仁杰展示了自己的头发和牙齿。
武则天此举,意在向狄仁杰展示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仍然“身体倍棒”,她的头发还是黑如泼墨,牙齿也是一应俱全,丝毫没有一个古稀之人应有的身体状态。
狄仁杰见此,自然明白了武则天的意思,也就不再多言,因为他已经得到了答案。
而在武则天看来,说服了狄仁杰就相当于说服了其他的大臣,因为以狄仁杰在朝中的威望和声名,毕竟那么多大臣就等着狄仁杰出宫后问个一清二白。
所以她要做的,就是在狄仁杰面前展示出一副“并未沉迷美色”的模样来堵住悠悠众口,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目的确实达到了,大臣们不再议论,但是却并未堵住朝廷存在的危险漏洞。
这个漏洞,便是在张易之两兄弟的把持下,朝政彻底向着腐败和黑暗发展,不少大臣都被他们治罪处置,如御史大夫魏元忠、凤阁舍人张说都被两人以莫须有罪名而贬官驱逐。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官员也逐渐向张易之兄弟靠拢,严重影响了朝廷正气。比如司刑正贾敬言在御史台弹劾张易之贪赃枉法时,为了讨二人欢心,强行将罪名改为强抢他人货物,罪刑判为赔偿财物即可,而这样见风使舵的官员,在当时的朝堂中不在少数。
公元705年,张宗昌张易之兄弟在神龙政变中被诛杀,武则天也被迫退位,皇位重新回到了李氏族人手中。
狄仁杰不仅劝过武则天戒色,还曾多次劝诫武则天将皇位归还给李氏族人,不过武则天还政这一幕他却无法亲眼见证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逝去五年之久,如果他能够看到武则天还政李唐的一幕,想必应该会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