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上天给了朱由检十七年的时间,为什么还是没能挽救明朝?

上天给了朱由检十七年的时间,为什么还是没能挽救明朝?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他在位17年,可以说遇到了明朝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内忧就是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外患就是关外的后金,即清朝的前身。他“励精图治”17年,可以说每天从早忙到晚,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却换来了明朝灭亡的结局。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的后果的呢?下面慢慢分析。

首先我认为崇祯皇帝本身水平不高,如果要他解决明末的危机,就相当于要一个小学生去参加高考,也不能指望他能考上。

崇祯皇帝继位的时候只有17岁,原本他是不打算继承皇位的,一直作为藩王深养在他的封地信阳,后来因为天启皇帝也就是他的哥哥朱由校意外病死,且死后无嗣,他才“兄终弟及”登上了皇位。

17岁的他来说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实际上对于处理当时的事件来说缺乏成熟的经验,导致了他实际上处理不好当时的事物。有时候一个“聪明的懒人更好于勤奋的笨蛋”,作为皇帝来说,如果水平不行,越是勤奋反而越是坏事。

崇祯最大的失误我认为是杀了袁崇焕,实际上对付关外的后金,整个明朝的将领当中,在对战后金主力的战役中,能够获胜的只有袁崇焕,其他人对战后金的主力都是战败的战绩,就凭这点,整个明朝只有袁崇焕能够打好对后金的战争。

对于袁崇焕的死,后来清朝在修明史的时候采取了反间计的说法,就是在皇太极打到北京的时候俘虏了两名宫中的太监,然后由看守太监的守卫故意说话让着两个太监听到,内容就是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达成协议,会让出北京,之后故意放走了这两个太监。这两个太监回到宫中将“情况”汇报给了崇祯,于是崇祯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当然,后来也有很多说法,说袁崇焕向崇祯夸了海口,五年解决东北后金的问题,却让后金打到了京城,这让崇祯十分地不爽。而崇祯十分痛恨手下和后金谈判,而袁崇焕也和后金有所谈判,所以杀了袁崇焕。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杀了袁崇焕就是自毁长城。相似的例子,我们可以看一下刘邦是怎么处理的。楚汉战争的时候刘邦派出韩信去对付赵国和齐国,韩信在打下赵国和齐国之后向刘邦要假齐王的爵位,刘邦当时非常不爽,但是在一旁的张良给他使了个眼色刘邦马上就明白了,立马封了韩信做真齐王。再楚汉战争结束之后才杀了韩信。

当时来说,后金军事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非常难对付,正是要用到袁崇焕这样的军事人才的时候,在用人的时候杀,确实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一位懂得审时度势的君王是不会这样做的,就算是要杀,也是解决了问题之后的事情,而不是在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杀。

崇祯急功近利,凡事往往都做得太急,葬送战争局面

这一点来说,首先是松锦会战,当时洪承畴率领明朝在东北的几乎全部精锐主力13万人与关外的后金军决战。洪承畴心里明白,真打起来是打不过的,于是就发动了一把突袭,消灭了部分的后金军力,打算见好就收。这个时候崇祯竟然不干了,强行命令洪承畴率军继续进击,要一把消灭后金。

洪承畴知道继续进军的后果,基本会被对方打爆,于是就想玩一出突然发动攻击,地点好处之后就马上撤回来,不和后金主力决战。但是后金带头的是皇太极,他很快看出了洪承畴的破绽,还没等洪承畴撤回,就断了洪承畴的后路。结果关外的13万明军主力一下子作鸟兽散,撇下了洪承畴的部分军队在皇太极的重重包围之中,最终洪承畴兵败被俘。

其次是1642年,当时的李自成大军围攻开封,崇祯手下已无人可用,不得不启用了当时还在牢狱中的孙传庭。孙传庭可以说是当时崇祯能用来对付李自成的最后一员大将了,之前曾经打败过李自成。崇祯任命孙传庭为陕西总督,负责指挥陕西军队对付李自成。如果看过电影《大明劫》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孙传庭到了陕西后,发现军队爆发了瘟疫,而军队长期训练不足,装备陈旧,连存放军粮的粮仓实际上都是空的。所以孙传庭要重新招募士兵进行训练,要筹集军械、粮饷,而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做大,孙传庭必须要等到军队形成战斗力才能出战李自成。这个时候崇祯的急性子病又犯了,一再催促孙传庭出兵攻击李自成,尽管孙传庭知道出击的话凶多吉少,但是最终圣命难为,只得率领当时明朝最后一支能够对付李自成的部队出了潼关与李自成作战,结果最终被李自成击败。从此,中原地区就归了李自成。

崇祯死要面子,得了功劳从来都认为是自己的,出了错误全部推给下属,最终丧失了明朝存活的最后希望

崇祯的刻薄寡恩是出了名的,下属的将领只要丢失了守卫的城市,他往往不问什么原因都是一律处死。如:

崇祯三年二月,大清兵由大安口入内地,总督蓟辽都御史刘策不能御敌,遭到言官弹劾,下狱,被判处死刑。

崇祯五年,孔有德发动叛乱,攻陷登州,巡抚登莱的都御史孙元化被问责,判死刑。

崇祯七年,陈奇瑜围困车箱峡不力,李自成从里面窜出,连破宝鸡、凤翔、麟游,州县告急。各省巡抚、朝廷言官交章弹劾。陈奇瑜被除名、戍边。

这使得朝中往往人人自危,一旦遇到战事,就很少有人愿意出战了。

又如,1462年关外的松锦大战明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这个时候后金皇太极表示可以和谈,崇祯就派出了兵部侍郎陈新甲去秘密谈判。本来这个谈判是谈好了的,但是莫名其妙地泄露了,这个时候崇祯不愿意承担一点点的责任,把罪责全部推到了陈新甲的身上,杀了陈新甲。从此之后,也就没人敢说和谈的事情了。

崇祯的这些行为,导致满朝文武遇到事情不再敢站出来为崇祯分忧,而是一个个明哲保身。

后来到了1644年,李自成即将打到北京城下的时候,崇祯实际上有两条方案可以救他。

第一条方案是调动关外的关宁铁骑与李自成作战,这个方案需要100万两白银。于是崇祯发动朝廷大臣捐款100万两白银,还进行了摊派,但是凑上来的数字却少得可怜。而据史料记载,实际上当李自成打下北京后,在崇祯的小金库里至少就搜出了3000万两白银,可见在最后时刻,哪怕他自己拿出100万两白银来救自己他都不肯。

第二条方案就是迁都,既然关宁铁骑调不过来,也可以考虑迁都南京。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如果崇祯愿意迁都南京,或者至少把他的太子派到南京,那么明朝至少还可以像南宋一般,再延续一百多年。而崇祯也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就暗示一位大臣在廷议的时候提出这个方案,于是那位大臣就提出了迁都的方案,一开始众臣还是同意的,却遭到了几个顽固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丢了北京就是丢了江山,要死守北京。这个时候实际上崇祯的表态最为关键,但是崇祯竟然没有表态要迁都,从而丧失了继续让明朝存在的机会。

后来在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就在最后关头,李自成提出了一条非常优厚的条件,就是李自成不打北京,去西北做个王,当然明朝要给他封王,从此他就坐镇陕西,并且愿意帮助明朝消灭其他的农民起义军。这实际上是崇祯能活下来的最后的机会了,但是死要面子的崇祯竟然没答应。

所以最终崇祯的结局就是在歪脖子树下上吊自杀了。

实际上我认为崇祯确实很惨,他确实很勤奋,在位17年基本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生活也十分简朴,衣服上的补丁也是一个又一个。但谁要他当的是皇帝呢?

综合以上来说,崇祯实际上不具备当皇帝的素质,也更没有能力处理当时的局势。换在太平日子,他自然可以把江山坐到自己死为止,但是他碰上了王朝的末期,他的勤奋实际上只起到了令明朝灭亡更快的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由检,时间,崇祯,明朝,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后金,洪承畴,时候,消息资讯,崇祯,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洪承畴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由检,时间,崇祯,明朝,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后金,洪承畴,时候,消息资讯,崇祯,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洪承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由检,时间,崇祯,明朝,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后金,洪承畴,时候,消息资讯,崇祯,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洪承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