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哈利·波特著《牢影:英国监狱史》出版的消息,我着实期待。作为一部英国监狱史的专题著作,不太可能对债务人监狱忽略不提,毕竟当年英国监狱对债务人的囚禁是人类破产法史上一段漫长的历史。
《牢影:英国监狱史》,哈利·波特 著,胡育、武卓韵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版
果不其然!
英国究竟从何时开始拘禁债务人,已经无从考据。按照波特的《牢影:英国监狱史》,债务人首次出现在监狱里,是在1155年前后。当时如果拖欠市政债务,会遭到拘禁;当时的舰队监狱已用于“专门关押欠王室钱财的人”。1177-1179年间,伦敦主教理查德·菲茨尼格尔表示,那些无法或更可能是不愿向财政部缴款的穷人,有可能会被逮捕并扭送到公共监狱,直到治安官查扣其财产或者他们补缴欠款。尽管进了监狱,但债务人还是高人一等。他们不会与其他囚犯关在一起,也不会被戴上枷锁或者关进地牢。1236年新门监狱取代舰队监狱,成为重刑犯和市政债务人的主要羁押场所。
不到一百年后,被送到监狱的债务人越来越多。这里面的动力,既有拖欠市政债务会被拘禁传统的影响,但更主要还是为了解决商人之间的拖欠问题。
按照当时的交易习惯和法律,如果商人之间拖欠债务,救济措施执行起来缓慢且繁琐。为对冲风险,商人们不得不推迟带着商品去英格兰交易的时间,贸易受到实质性影响。用今天的话说,拖欠风气严重影响着大英帝国的营商环境。
爱德华一世加冕后,开始着力解决这些问题。1283年颁布的《阿克顿·伯内尔条例》规定,如果债务人拖欠商人款项且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拘禁是最终的惩罚手段;对于无偿还能力或者不愿支付欠款的债务人,即便在查扣其财物抵债后,也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对于那些在监狱里不能养活自己的债务人,债权人有义务提供面包和水以便确保债务人不死于饥饿,但这些面包和水最终也会转化成新的债务,要求债务人在获释前一起偿还。另外,1285年颁布的《商人规约》也规定,如果发现有未能偿还债务的人,则应将其送往镇上的监狱;另外,该法还废除债权人为债务人提供面包和水的恩惠。1352年,爱德华三世颁布的新法,允许债权人个人拘禁债务人。这个时候已经不问债权人“姓”公“姓”私,只要有债不还,不问青红皂白不问是非曲直,债务人都会锒铛入狱。是时,伦敦的舰队监狱、王座法庭监狱和马夏尔监狱,都专用于拘禁债务人。
当时监狱里的债务人,有着“高人一等”的传统。1383年路德门监狱建成后,把大门入口上方的优质囚室,专门用来关押伦敦市内因为债务、非法入侵和藐视罪而被捕的自由人。当债务人来到这样的监狱里,不仅被养尊处优,甚至乐不思归。波特写道:“路德门监狱内相当安逸,至少大家都这样认为——这也引发了大家对‘软’监狱的抱怨和牢骚,并一直持续到今天。1419年,市民们抱怨说,这里太舒服,管理太宽容,以至于囚犯们更愿意留在里面而不偿还债务。”在雷丁郡监狱,债务人可以决定是否允许相对有钱的重刑犯与其共用一床。即便在18世纪,新门监狱依然保留着专供债务人进出的大门。
在很长一段时间,英国监狱都是产业化运营。监狱需要通过收押囚犯,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对于监狱管理者来说,监狱里的债务人越多越好。只要债务人不逃之夭夭,大家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心做监狱里的小生意。如果债务人逃跑,后果很严重:狱吏可能会身陷囹圄,债务人背负的巨额债务也要由狱吏来偿还。
在各种机制的合力下,在大约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拘禁债务人成为解决债务问题的首要手段。波特写道,“死在监狱围墙之内比获得释放还要容易。要证明没有欠债是一件很昂贵的事情,而债务人通常都囊中羞涩,而并非顽固不化。唯一能减轻他们痛苦的办法就是靠着施舍或遗产得到一笔钱财,从而获得解脱。”
偶发的自然灾害和意外,总是加剧负债,也让更多债务人进入监狱。14世纪中叶,黑死病侵袭英格兰,世道艰难,举债和拖欠越来越普遍,拘禁债务人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和严厉。男女老少身陷囹圄越来越司空见惯,尤其是因为民事纠纷和债务问题。1666年9月2日伦敦大火后,因为瘟疫、火灾和荷兰战争等天灾人祸造成的建筑损毁、存货毁坏和贸易中断,让更多人陷入赤贫,大量曾经殷实的商人稍不留神就会成为监狱里的债务人。据说到18世纪末期时,监狱里五分之三的囚犯都是债务人。
当时社会的普遍观念,就认为无论是对罪犯的惩罚、威慑,还是对债务人的胁迫,拘禁债务人都是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据波特介绍,在16世纪之后,随着监狱理念的强化,对于大部分伦敦人来说,终其一生,多多少少都会被拘禁在监狱里一段时间,有的甚至长达多年。他们有的是因为轻罪被拘,但更多却是因为欠债。相关名人也不少,比如剧作家托马斯·德克尔,就因为欠债先于1599年被关进“禽鸟拘禁所”,获释后不久因为另一笔债务,又被关在王座法庭监狱近七年时间。
面对监狱里人满为患的现实,统治者偶尔会大发善心。1388年英王理查德二世就替新门监狱的所有债务人偿还了债务,成为向监狱慈善捐赠的典范。1666年伦敦大火烧毁了不少债务人监狱,时任舰队监狱的典狱长杰里米·维奇科特爵士,甚至出于慈善的目的,收留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债务人,并自己出资购置房产,用作监狱复建前债务人的临时居所。但这种昙花一现的善意,解决不了问题。
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拘禁债务人问题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比如约翰逊博士就指出,“将任何一个人监禁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对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对债权人而言也没有任何好处。”
时势造英雄。当整个社会都在债务重压下摇摇欲坠,总需要有人站出来振臂一呼。作家丹尼尔·笛福,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后来的作品,写下了拘禁债务人的斑斑血泪。另外,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也在作品《雾都孤儿》《小杜丽》等作品中提到债务人监狱的悲惨生活。这些文学作品对激发公众同情、凝聚改革共识,起到重要作用。
1712年9月,英国颁布《破产债务人救济法》,有关拘禁债务人的刑罚体系改革慢慢启动。此后有不少债务人据此申请释放,并在走完法律程序后回归社会。
1729年,各阶层对监狱问题更加关注。保守党议员詹姆斯·奥格尔索普提出动议,要求组建专门委员会,调查英格兰所有监狱的状况。奥格尔索普之所以对此问题如此上心,是因为他的朋友、建筑师理查德·卡斯特尔因欠债而被关进舰队监狱。卡斯特尔拒绝向狱吏行贿以便调到可以通风的牢房,结果他被关进天花肆虐的债务人牢房,最终惨死在狱中。奥格尔索普为友复仇,要求彻查。但各方博弈后,最终只同意在奥格尔索普的主持下,调查伦敦的几个债务人监狱。
奥格尔索普一行以舰队监狱为突破口,对伦敦市内主要债务人监狱做了深入调研。调查报告发布后,舰队监狱典狱长托马斯·班布里奇也因此惹上官司,他剥削债务人的公开秘密被公之于众。但调查报告并未能产生更大、更持久的影响力,狱吏的主导地位一如其旧,债务人依然受到重刑犯般的虐待。
1773开始,慈善家约翰·霍华德开始他的监狱调查事业。在贝德福德郡监狱,他发现每个债务人在释放时,都要缴纳17.4先令的释放费,另外还要额外给狱吏2先令的好处。在访问卡迪夫郡监狱时,他站在刚被腾空的地牢里遭受良心震撼:一个囚犯因为7英镑的债务,在那个地牢里待了10年,最后绝望而死。在约克城堡,他看到有一座专门为债务人修建的监狱,通风良好、环境卫生,为约克郡争得了荣誉……他将所见都记录下来,并提出许多合理的建议。他试图通过他的努力,改变债务人、不法之徒和重刑犯们的生活,并以此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霍华德的努力,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回响。1775年里士满公爵重建霍舍姆监狱,即听取霍华德的建议,在防止疾病传染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尤其是债务人和重刑犯被分开关押,确保每个重刑犯都有一个单人牢房。1791年格洛斯特监狱重建时,决策者亦听取霍华德的建议,出于规范囚犯的社会能力考虑,应该把债务人和刑事犯分开拘禁。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霍华德的努力护佑着刑罚改革的幽光,最终使之燎原英伦大地。
改革需要契机和共识,但公众却等不及了。1780年6月2日之后的一周,“戈登暴动”席卷英格兰。随着暴乱四起,几乎所有的监狱都受到暴乱者冲击,大量被拘禁的债务人成为暴乱的受益者,有人目睹债务人被释放、监狱被烧掉。
刑罚改革的曙光,很久之后才照耀到债务人监狱。在改革初期,新门监狱始终未受到改革精神的影响。1811年时新门监狱拘禁着396名重刑犯和233名债务人,过度拥挤问题一直没有解决。1823年的《监狱法案》作为英国史上一项纲领性的狱政改革方案,但并不适用于伦敦的3座主要债务人监狱以及150多座地方监狱。地方监狱继续发挥原来的功能,拘禁候审犯、债务人和死刑犯。1865年《监狱法案》颁布后,据统计当时的英格兰、威尔士共有126座地方监狱,拘禁着14.5184万人。
1869年,英国颁布《债务人法案》,除了拖欠公共罚款或费用的债务人外,该法彻底叫停逮捕并拘禁债务人的做法,伦敦最后一个专门拘禁债务人的监狱,即王座法庭监狱,也被永远关闭。此时此刻,英国债务人监狱即将走到历史的尽头,再也没在波特的《牢影:英国监狱史》中受到关注。
一个国家如何对付债务人,与该国的文明程度密切相关。透过哈利·波特《牢影:英国监狱史》中有关拘禁债务人的飞鸿雪泥,重温人类破产法史上那段幽暗史,深感受文明的进化开支不易。
(作者陈夏红为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