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何唐朝盗墓频发,严厉惩罚仍屡禁不绝,看离奇的防盗秘术

为何唐朝盗墓频发,严厉惩罚仍屡禁不绝,看离奇的防盗秘术

盗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从古至今就从未断绝过。坟墓是家族亲情维系的纽带,儒家也希望借助丧礼制度保护坟墓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达到教化世人的效果。

盗墓行为频繁发生,不但破坏了坟墓的完整性,甚至阻碍了家族宗法制度的延续,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在唐朝盗墓是一项重罪,严重者还会被施以极刑。

从土葬制度设立以后,盗墓的现象便从未停止过。究其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实的利益驱动,让众多盗墓者敢于顶风作案,屡禁不绝。

唐代盗墓之风盛行,尤其是洛阳、长安两地盗墓者更是猖獗。多是因为陪葬品,数量众多且异常珍贵。

唐朝前期既没有发生战争,又没有外敌入侵,从贞观到开元年间,唐朝的人口,土地和粮食产量都得到极大的提升。从当时的世界环境来看,唐朝也是最为强盛的国家,人民丰衣足食,百业兴盛因此,厚葬之风盛行于整个社会。家族越是富裕,地位越是高贵,对于本家族人下场时的陪葬物品就越是珍贵繁多。

厚葬之风的盛行,对于逝者并无好处,但却刺激了盗墓者一夜暴富的求财心理。

唐代诗人还讲究风水学说,对于祖坟的风水极为看重,认为坟墓不但是逝者适死后长眠之地,还与生者的运势息息相关。

如果祖坟“冒青烟”,则代表先祖羽化成仙,会保佑子孙仕途发达,如果祖坟被挖,则先祖尊严受损,子孙后代轻则家道中落重则家破人亡。因此“挖祖坟”在唐代乃是不共戴天的大仇。

唐代名将郭子仪,深受皇帝重视,也因此遭到了他人妒忌。当时的大宦官鱼朝恩与郭子仪素来不和,想方设法阻碍郭子仪的仕途,因此便想出了挖郭子仪祖坟以破坏其运势的办法。

此外,还有的盗墓行为是基于报复的心理。不论是封建贵族还是平民姐姐,受到他人不攻待遇事都会牢记于心,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报复,等到自己羽翼渐丰时,仇人却已入土为安,那么只是发泄仇恨的办法便是盗墓开棺暴尸。

历史上最出名的以掘墓来复仇的人便是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他痛恨楚昭王,但是又找不到楚昭王,便挖开楚昭王的父亲坟墓,鞭打他的尸体。在唐代爆发安史之乱后,社会局面也变得动荡,开棺暴尸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越是动荡时局,就越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唐朝后期盗墓现象频发也有部分原因是出于报复仇怨。

在唐代咸通年间,唐懿宗三次大赦天下,不论是出于“慎恤刑狱”的考虑还是国家举行重大盛典庆贺,司法部门按照罪刑轻重酌情分批释放犯罪百姓,凡是涉及盗墓案件的罪犯均不在被赦免之列,甚至盗墓罪还被等同于十恶忤逆的重罪。

针对盗墓行为适用的刑罚,唐朝秉着一律从严的原则。唐律对于惩治盗墓行为的规定十分全面,对于盗墓行为的界定、分类以及刑罚标准都详细列明,这些规定集中体现在《唐律疏议》第七篇《贼盗律》中。

《唐律疏议》中规定:“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砌者,徒三年;虽发冢,而未至棺椁者,徒三年,放至远方“。

而在实施盗墓过程中被抓的盗墓分子,如果是已经打开墓中放置的棺椁的,要被处以绞刑,即将犯人五花大绑,用黑布将头蒙住置于绞刑台上,左右两人拿绳索在两边拉扯,直到犯人窒息而亡;而在盗墓过程中被抓,尚未打开墓中放置的棺椁的盗墓分子,被判处三年徒刑,即在三年内剥夺盗墓分子的人身自由并强制其接受劳役刑罚。

并且古人因为讲究风水运势,认为墓葬附近的树木植物和墓葬属为一体,这些树木既可以涵养坟墓风水,庇护墓主子孙后代,又可以为坟墓遮风挡雨,因此唐律对于墓地附近的树木植物也是极为重视的。

盗墓者若是偷盗了皇帝埋葬的陵园中的树木,将被判处两年半的徒刑,若是偷盗了普通百姓坟茔附近的树木,对其刑罚轻一等,用常行杖击打犯人臀、腿或背一百下。

唐代的惩罚和现代有所不同的是,以盗墓者与墓主关系的远近亲疏量刑来看,“尊卑贵贱、等数不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制带有很强的伦理色彩,若是卑幼冒犯了尊长,其处罚要重于一般的人,与尊长的关系越亲近,处罚便越重,若是尊长侵犯了卑幼,其处罚要轻于一般的人,与卑幼的关系越亲近,处罚便越轻。唐律规定如果是卑幼盗发了尊长的墓冢,同样被施以绞刑,而尊长盗发了卑幼的墓冢,则需要按照直接杀死卑幼的罪名轻一等来处罚。

巨大的陵墓就像是一个金库,明明白白地对盗墓者着手告诉他们,这里拥有大量的宝藏,为了防盗,古代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们会千方百计地把墓穴造得坚固,更会在墓穴中设置陷阱和机关,让盗墓者为墓穴的主人陪葬。

最早的防盗措施是“咒语”,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时代咒语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些汉代的瓦上篆刻的“盗瓦者死”的字样。1980年发掘的山东济宁的一块汉墓碑后刻着“诸敢发我丘者宁令绝毋户后”的字样,直译过来就是:“敢挖我的坟,就让你断子绝孙。”

在墓中大量堆积石头、细沙也具有一定的防盗作用,如果盗墓者从墓穴侧面打通隧道,进入墓室的话石头和细沙,将会很快地涌入隧道,把盗墓者瞬间埋葬,同时把隧道封死。在故事《卢公涣》的记录中,最后盗墓者就被墓穴中涌出的水吞没了。

还有一些其他比较常用的防盗设施,最常见的是有毒物质和陷阱。秦始皇陵虽然目前还没有被挖掘。但是秦始皇陵中的水银含量远远标准,这与古籍中记载秦始皇陵使用水银模拟江河湖海的说法是相吻合的。水银蒸气有剧毒,吸入后可能导致脑损伤直至死亡,大量的水银兼具防盗的作用。

从根本上来说,如果不想让墓穴被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盗墓者根本找不到墓穴所在的位置。例如曹操布置的72疑冢,就是最广为人知的例子之一。

丰财厚葬以启奸心,古代盛行的厚葬之风引发了盗墓这种抛却伦理道德的行为,再加上坟墓风水之说和报复怨仇,使得盗墓行为延续千年不止,至今还时有发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盗墓,刑罚,祖坟,唐朝,防盗,唐代,树木,惩罚,坟墓,行为,楚昭王,盗墓者,盗墓,墓穴,郭子仪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盗墓,刑罚,祖坟,唐朝,防盗,唐代,树木,惩罚,坟墓,行为,楚昭王,盗墓者,盗墓,墓穴,郭子仪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盗墓,刑罚,祖坟,唐朝,防盗,唐代,树木,惩罚,坟墓,行为,楚昭王,盗墓者,盗墓,墓穴,郭子仪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