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深受唐玄宗赏识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反唐叛乱时,他的无血缘堂兄安思顺此时正在担任朔方节度使(安禄山母亲在安禄山小时候,再嫁给了安思顺的伯父安延偃)。作为安禄山的堂兄,安思顺并未参与安禄山的叛乱活动,不仅不参与他还很早上书向朝廷指出要防范安禄山。就是这样一个忠臣,安思顺不仅在安禄山叛乱后,不仅没受到褒奖,还遭到朝廷猜疑,其担任的朔方节度使一职被免去,不久更是被其政敌哥舒翰(安思顺、哥舒翰早年一起在西北共事时就矛盾重重)诬陷通敌,最终被唐王朝杀害。
被哥舒翰诬陷致死的安思顺,若其当年愿与堂弟安禄山一起反会怎样?
我认为若当时任朔方节度使的安思顺与身为三镇节度使的堂弟安禄山一起造反,唐王朝在755年就结束了。
为何我如此认为呢?
唐玄宗天宝年间在全国设置了十大节度使、经略使。分别是范阳、平卢、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剑南九节度使及岭南五府经略使。总计镇兵约49万人。由于剑南节度使、岭南五府经略使处于南方,加之兵力弱小,对当时天下大局影响不大。
对当时天下大局影响最大的是北方八镇,而这八镇因其所处位置,又被分为东北和西北两大块。
安禄山身兼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属于唐朝的东北军团,统兵183900人。其堂哥安思顺担任节度使的朔方镇,不仅是唐朝的西北五镇中离都城长安距离最近的,更是离东北三镇中的河东镇距离最近的。安思顺在如此重要的朔方镇任节度使,统率64700人的朔方雄兵劲旅(后来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主要依靠的就是朔方军)。其与堂弟安禄山控制的四镇兵马,合计248600人。其实力远远超过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等人统率的安西、北庭、河西、陇右西北四镇。这四镇兵力合计192000人。
加之这四镇除了河西、陇右离都城长安近点(比不上朔方镇与长安的距离近),安西、北庭离长安距离过于遥远,其与长安的距离远超东北三镇与长安的距离。若安思顺真与堂弟安禄山事先联络、密切配合,出动20万兵马,一北一东同时发动叛乱,以河西、陇右两镇的实力根本就是螳臂当车,安西、北庭两镇远水救不了近火。唐王朝的南方的剑南、岭南两镇更是鱼腩。如此755年唐王朝灭亡是板上钉钉的事。